在那个被塞满电影的硬盘里,在那个叫做《华语电影前100》的文件夹中,我一眼看到了这部电影,忘记了是第几次,依旧迫不及待、情不自禁的打开。那个斑驳的故事在脑海里慢慢重现,我看到了时光中的流年。
喜欢姜文大概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个沧桑的男人却用细腻的手法执导出多部佳作,作品大气、文艺,却又透露出骨子里的蛮不讲理。他的演员,深情、自然,却又豪放的如同流氓。这点从他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可初见端倪。
这大概是第四次看这部电影,却如同初看时一样充满着新奇,故事里的故事,伴着记忆中的记忆,慢慢想起。这是一个记叙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他们如是说。这让我想起刚看过的《childhood》,同样的描绘童年,前者浪漫而离奇,后者真实着传奇。但我更喜欢姜文的作品,因为那个年代的回忆,往往记叙着国家的变故,而姜文,往往讲述着个人的荣辱。而在1994年,一个第一次拍电影的人,拍出了一部被后人无限敬仰的电影,实属不易,更何况动机只是对国产电影现状的不满。有什么理由不爱这个人呢?
故事的剧情并不是很复杂,小到只是一个男孩的情窦初开,而这一开直接带着我们目睹了那个时代。文革、四斗、反革命,单车、群架和参军,这些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对比,由夏雨饰演的马小军一一讲述。女孩,撑起了整个故事。在那个军工家庭,现实给予的中规中矩终究不是孩子需要的,马小军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叛逆着,享受着,自我沉迷着。他说,渴望成为一个留守儿童,自由已成全部的奢求。一帮哥们,一个女孩,他享受这种生活。而那个女孩的到来让一切如同幻觉,他忘了很多,包括现实。在幻觉中,故事按着自己的节奏,他是英雄,而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假想。那个菇娘,如此炽热的爱着,却让他迅速蜕变成男人,嫉妒、吃醋,为了爱情生死不顾。这是一个过程,源于一个女人。多年后,我才明白,用《后会无期》一句话说:原来那个故事,在那个时候,是那样的。
夏雨表现的很好,难怪可以凭此片成为威尼斯最年轻的影帝,现在看来,不仅表情行为等外向到位,连内心情感都传达的深入人心。搭讪时的尴尬和耍赖,吃醋时的气愤和哀伤,这些微小的情感细腻自然。这俨然就是姜文想要的感觉,因为若干年后,他依旧照此选角。
故事最后用模糊不定的口吻界定现实和想象,想来也是合理的。之前的故事太过夸张,必须要一个接近真实的版本,毕竟我们总预料到自己为爱可以做出多少,却在现实面前次次沉默。旁白说:我悲哀的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而最后的强奸戏码,才可能是真实的,它宣告着一个男孩的性冲动和不堪的后果。难怪姜文说:我就想拍出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故事。
片尾,古伦木还在,却不再是从前那一个,成长,不就如此!!
微博/微信公共号:电影相对论
分享最新电影资讯
公布最好深度影评
宣传最佳电影预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