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赚钱
《对伪心理学说不》做一个理性的心理学爱好者/消费者

《对伪心理学说不》做一个理性的心理学爱好者/消费者

作者: 曹门霞客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0:27 被阅读111次
    文/曹门霞客行

    信奉伪心理学知识,就像被传销洗了脑

    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要警惕啊,读者朋友们,不要被收了智商税噢。

    类似于灵修、塔罗牌等伪心理学知识,受人追捧的原因,波普尔指出:“这些不可证伪的理论,拥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其秘密在于它们能够解释一切事情。预先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能理解它,不仅能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

    大多数心理学书籍,只满足高速大家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但从不说明为什么这些研究、发现和知识是值得我们关注和信任的,被称之为菜谱式的知识

    非专业的人士,获得的更多是菜谱式的知识,通过看通俗的心理书籍和通俗的心理学科普公众号等,甚至在知乎上也是如此。而且还是心理学市场化从业者有意为之的,因为菜谱式的知识,通俗易懂,容易吸收,受众广,收割的流量够多,才有足够的基础变现。

    所以在这里衷心奉劝一句想了解心理学的朋友,要读经典,读弗洛伊德了解精神分析,读戴尔马尔斯了解社会心理学,读阿伦贝克了解抑郁症。

    尽量少读些比如蝴蝶效应、破窗效应的心理学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就相当于对方嚼烂的知识,无法内化成自己的,并且不要对方嚼烂的到底是真知识还是伪知识。

    心理学和世俗智慧有着天差地别,不要陷入常识误区

    每个人都有一套固有的行为模型,这些模式影响我们的交往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人们总爱用一些民间亚于来解释行为事件,即使解释同一类事件时,曾用过与之完全矛盾的谚语:

    • 欲速则不达 VS 时不我待
    • 三思而后行 VS 该出手时就出手
    • 异性相吸 VS 物以类聚

    这些谚语和俗语构成了对行为的固有“解释”,人们爱用它们,就是因为它们难以驳倒。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拿一条出来解释一番。难怪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判断他人行为和人格的高手。天底下发生的事我们都能解释。

    世俗观念或常识出现谬误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学习好的孩子不擅长交际和体育错得离谱!研究证明,爱读书的人和追求学术成就的人比不读书的人,身体更加强健且更常参加社交活动。鄙视那些不学无术,还嘲笑别人死读书的人,送你们两个字“呵呵”。

    昨天的常识变成今天的谬误,当我们面对科学研究时,比如研究结论表明,家庭幸福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请不要一副早就知道的表情,并说:“这个不是常识吗”,不是所有的常识都是科学结论噢。

    真正的心理学家是这样进行研究的,两分钟了解下

    心理学专业的人经常遇到的误解:

    • “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 [大哥,我看你是奇幻电影看多了,得去看看脑子]
    • “那你一定会催眠和解梦咯?” [出门右拐,十字路口的瞎眼大叔会]
    • “什么,你们心理学还做实验?” [是啊,我们还要解剖青蛙呢,学心理学的统计学要很好,好么!]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开平说,其他的不敢保证,但有两点是学心理学与其他人与众不同的地方:

    • 心理学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 心理学的概率性思维习惯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街头混饭吃的算命大爷信口胡诌蒙人:

    • 遵循科学的标准,即研究的必须是实证可解的问题
    • 方法上要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
    • 研究结论要能够被反复验证,并能通过同行评议获得认可

    为了理解什么是心理学,先来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征:

    • 系统的实证主义:基于系统性的观察的实践。
      首先观察是受理论驱动的,比如理论日心说,伽利略制造望远镜观察;
      其次,检验各种不同的观点,到底是地心说正确,还是日心说正确;
      最后,是结构化的,根据观察结果,决定哪些理论得到支持,哪些被推翻。

    • 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
      可重复性,指把研究结论教给团体,团体中的任何人都能对其进行重复性检验、批评或拓展;
      同行评审,指把每一篇投到期刊的文章都要经过数位科学家的评审,并将批评意见提交给编辑,再由编辑权衡这些意见,确定这篇文章可以立即发表,还是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之后再发表。

    • 可实证、可解决的为问题:科学家对可检验理论的研究
      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提出理论,根据理论做预测,实证检验假设,基于检验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问题变成可解决的问题。(理论-预测-检验-修正)

    关于假设:概念要具备操作习惯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信度和效度

    • 信度:工具的结果可信度,是否准确,比如称重器的精确度,称环境的话要精确到g,而不是kg
    • 效度:选的工具是否有效,比如测量水有多重,要用称重器,而不是尺子

    关于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还是因果关系,设立控制组进行对比

    大数据表明,把尿不湿放到啤酒旁边,可以增加尿不湿的销量,只能说明尿不湿和啤酒有相关性,而非有因果关系。

    不是进入一流学校就可以考上好大学,而是一流的学生进入了一流的学校,因为学生一流,所以考上重点大学的比率高。

    进行研究中,要操控各因变量,设立控制组等,防止出现未考虑到的因变量,防止实验过程中,因变量控制操作失误,导致结果失误的情况出现。

    工作中切忌不追根到底,没找到真实原因,开始瞎改革,瞎提对策,反而是一种消耗。

    人类认知的阿克琉斯之踵:心理科学所揭示的所有事实和关系都是用概率来表达。

    问:“男人比女人高,对吗?”
    答:“对。”
    [概率推算和趋势判断,是对的。]

    问:“所有男人都比所有女人高,对吗?”
    答:“不对。”
    [绝对的事实,任何情境下是不对的。]

    请记住不能用一个单独的、绝对的个例来反驳趋势性科学结论。单纯的个案对研究心理结论,毫无价值,也无法用来推翻结论。

    在实操中,注意两个关键点样本大小和赌徒谬误。

    • 样本大小:选取样本量的多少,极大影响结果,比如今日头条做问卷调查,是全网发布问卷,收到的样本量应该很大,但是有偏差,因为只收集到主动型人格的群体的问卷,更多沉默群体的信息不包含其中。
      当然,你说我可以设置填写问卷有奖励,确实可以覆盖更多人填写问卷,但仅仅可能吸引对奖品有敏感度的群体,对奖品不敏感的群体不包含其中。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样本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足够多且有代表性”,首先得有统一的维度进行群体划分,再针对性抽取代表群体发放问卷,回收后按照一定比例再随机抽选,进入最终筛选。
      比如1、2、3个群体,分别发500份,,比如分别回收200、300、400份,则最终抽选200、200、200份,一共600份入选最终的筛选结果。

    • 赌徒谬误:抛硬币,出现5次正面,则第6次出现正面的机率是多少?一般赌徒都会选择抛出反面,但是科学规律结论告诉我们是50%。
      不要讲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事情联系起来,因为每次都是独立事件对应独立的概率。有时候鲜活的个例,往往掩盖了事情的真相。
      人很难跳脱出自己的经验,难免经验主义,在工作中尤其要避免经验主义,一定要结合新公司、新业务、新环境的特性进行调整。

    针对偶然发生的事情,比如一个股票经纪人,努力分析股票,结果投资回报率反而没有一只猪随便选的几率高,问题出在哪里啦?

    解释偶然性,从两个方面出发,错觉相关和控制错觉。解释偶然性,是我们希望自己对偶然事情的发生是有控制力的,你控制不了爱上谁,控制不了遇见谁。巧合也许真的只是巧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爱瑋儿:国家引导心理学回归学历教育,对高级数理统计望而生畏的文科生被挡在门外,比较矛盾的是喜欢心理学的大部分是感性的女生,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实操能力。或者严格来说:她们不是喜欢心理学(因为正统的高校科目一点不讨人喜欢),而是喜欢瞎琢磨人的心理而已。
        1555902f578f:@爱瑋儿 我是学统计学的:smile:
        曹门霞客行:@爱瑋儿 哈哈哈,姐姐说的是,有不少人是瞎猜,男生女生都有。我就很喜欢严谨统计,数据分析。

      本文标题:《对伪心理学说不》做一个理性的心理学爱好者/消费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up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