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据说“怀才不遇”,经常抱怨,工作了这久,可是就是得不到提拔重用,单位领导肯定的瞎了眼。
这里先插一个“马斯洛理论”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这位兄弟已经达到了第五个层次,这可是最高层次,他可能背负着家族的期待,光宗耀袓的责任,真为他高兴。
可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人很多,屁股下的“位置”却很少。他抱怨多了,也没什么人听他的,于是他转而来说我:“组织上真是对住你,像你这样的人才,放到这个位置上浪费!”
我用可疑的目光审视着这位同事,想了想,我明白了。于是我说:“你是有顾影自怜吧?说你自己呢,我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人才,我要是人才,可以去经商、办实业,人家王健林、许家印、任正非请我去做职业经理人,给我开出千万年薪,对吧?我要是人才,可以去造航母、造弹射器、像马伟民院士一样,军委委员帮着打伞,是吧?”
同事支支吾吾了半天说:“……你看某某,那有什么能力,就因为他的舅舅是副局长,现在提拔重用当了副主任,还有某某,就国长得漂亮,跟领导某某有一腿,现在提拔当了副支队长。还有前几天新闻里中山市博爱医院的王莹,一身是毒,还被组织上提拔重用,‘组织’这东西不是谁家开的!”
我觉得这小子特无聊,于是对他说:“人家有个好舅舅,有副好皮囊,你什么都没有,当然,如果你感觉值得,又舍得花钱,也可以去买嘛!”我这是从经济的解度工导他,这家伙最小气,一提到钱就要他命,于是终于闭嘴了。你买官也是存在风险的,虽然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但出了事可是分分钟把他打回原形的。
当然,他的话不是没有理,社会你不能说没有时弊,针砭时弊也不能说不对。就拿我的经历来说,我是90年代出道,那是一个警察可以随时在大街抓人,而不必负责的年代,我当了警察。当年有人找我,说20000元可以买个巡警大队的副大队长,也算是副职领导(不带级别),这要花掉我一年的工资,我没买;十年之后,又有人找我,说5万可以买个副职领导(不带级别),这要花掉我半年的工资呢!我也没买,因此还得罪一个想卖官的小人;后来过了1年,副职带可挂副科级,这一下升值了,据说20万以上(参考一个落马副职的小道消息,他为买这个副职花了20万,居然还把他下放到远离市区,为了调回市区,于是他又花了20万,后来为了从市区调到要害部门,他又花了20万,这位仁兄是在市中心的一个派出所出事的,也等于这最后的20万把他打回了原形,如果他没出事,可能还会去做捞更多的钱,买更大更“好”的官这种事)。一眨眼,20多年过了,我已经是40多岁的中年科员,本想科员就科员,知足长乐,人生不过如此。突然天上掉下一个馅饼,我们这个地方也学深圳特区进行套改。经过套改,我的级别也上升了半级,工资可以提高一点了,生活也得到了小小的改善。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想升官都不符合干部年轻化的原则,还是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吧!现在习总对党风抓得这么紧,外界评论:习总在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能够见证历史,自己作为其中一份子应该感到庆幸。
很久以前,我曾和一位副县级领导进行过一次谈话,也是关于人才。他说:“其实我一直觉手下无才可用,可我的那些手下个个眼高手低,人人都认为自己是人才。”这位领导说的何尝没有道理呢?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担心的是“怀才不遇”,当政者求贤若渴却又找不到人才,似乎是个矛盾。但是,如果从上往下看,就是站在当政者的角度看,你就知道这不是个问题。只要他想做成事,哪怕是维持现状,也一定是需要人才。
但问题是如何破除传统,建立一套人才选拔机制。中国的当官的传统是只要升上去,如果不犯错误,一般是可以保住位置的,就是能上不能下;下级升官也是由上级“一把手”说了算,所谓“组织”不过是“一把手”的工具,用什么人呢?当然用身边的人。所以“一把手”喜欢打篮球,就有一帮打篮球的围着“一把手”;“一把手”喜欢打羽毛球,就有一帮打羽毛球的下级围着“一把手”;“一把手”喜欢钱,就有人送钱;“一把手”好色,自然有人献身。
处于这个社会阶段,的确会存在一些不公,难怪我的这位同事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原来他是看着别人发财自己没遇到。要是他上了位,有了权力,也不会是什么好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