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东栏梨花》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在柳絮飘飞的季节里,如雪一般的梨花亦开得绚烂多彩。但是梨花开得愈是热闹,诗人自己愈是惆怅。这如“一株雪”一般的梨花不正是苏东坡自己吗?梨花的品格高洁,既不似“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花开满城,清洁而明净。想我苏东坡这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却也只能流落与此,凭栏赏花。
人这一辈子能有几多“清明”的时刻呢?这一辈子又能遇到几个“清明”之人呢?其实想想苏东坡也是幸运的,人生苦短,韶华易逝,失意之时的苏东坡,有了更多时光去倚栏赏花,更能够体会到人生百味,体会到“清明”二字的难能可贵。
其实我们一开始知道“清明节”大概都和“介之推”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落难时,介之推割肉奉君,后为躲避封赏而隐居深山。介之推死前以血诗奉君: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介之推血诗的最后一句:勤政清明复清明。如此老臣的赤子之心,天地可鉴。君能勤政清明,身先死又何妨?我们现在“清明节”缅怀祖先,也是对“清明”二字缺失的一种缅怀吧。
“清”,清亮,单纯不复杂。“明”,明晰,明朗。“清明”二字,就像春雨滋润过的大地一般,总能给人干净,清爽之感。保有一颗“清明”的心,保持一种“清明”的姿态,在“月朗星稀”一般澄澈明亮的天空中,做人做事,喝酒喝茶,这一辈子都会是光明磊落的吧。
日本茶圣千利休便是一个“清明”之人,他创造了“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到晚年时,已经是公认的伟大茶师。丰臣秀吉向他求教饮茶的艺术时,他说:
“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在千利休眼里,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喝茶的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也就没有“道”可言了。这就是千利休“茶道”清明的思想,简单的动作,单纯的生活。
我认为对“清明”二字的最佳解释是《岁时百问》所言: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万物有灵,最初都是清洁而明净的。就如“人之初,性本善”一样,所有的污浊都是在后天养成的。愿你我不忘初心,以一颗“清明”之心,对待奋力生长的万物,对待逐渐成熟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