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
1
为师之道,在于爱和唤醒。
然而,往往我们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忘记这是根本。好像提高教学成绩压倒了一切,不知不觉地偏离了教育的主方向。恩威并施,有时候威占了上风,师生关系就变得紧张了。课堂,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兴趣更值得肯定。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是,我们随着教龄的增长,似乎就因为职业倦怠忽视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了。还记得刚刚走上讲台时,我们多么在乎孩子们的看法吗?每次进教室,总是要“梳妆一番”,最起码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可是,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我们的激情消退,我们慢慢不太在于孩子们的感受了, 尽管你俨然中年大叔,孩子们很难和你的形象拉近距离,但得体整洁是最基本的。
当有一天,你懒得搭理自己,头发乱不糟糟的,上了讲台被学生开玩笑时,你才意识到你不在乎他们了。你不在乎他们,又何以有爱心去教育他们,你不在乎你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又何以和他们走近?
当某一天,你不加收敛自己的脾气,忽然被叫醒时,你才意识到你又一次偏离了开学初对自己的承诺, 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耐心,一定要注意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 别以爱和为了他们好来给自己不当的方式找借口,要承认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 要给予他们你的教育智慧。
2
教育学生,爱心绝不是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要落实在行动上。
那怕是课间一声轻轻地问候,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亲密的玩笑,一个水果糖的奖励,一次超越师生的勾肩搭背,一个不经意的问候,一次原谅,一次让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无作业日,都是我们教育智慧的体现。我们用心的去备课,去传授知识,去给孩子们讲题,去提高孩子们的成绩,却不太用心去走近孩子们的内心,去反思自己的问题。
你是否问过他们是否喜欢你的课堂,你是否调查过你的作业量他们是否能吃得消,你是否真正采取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方式,你是否每天都对他们保持好的心情!有人说,能给学生一个好心思,不给学生一个好脸色。我一半赞成,好心思我们绝对有,好脸色我们也要有,否则学生永远和我们有距离,而这样的距离恰恰是他们不愿从内心走近我们的真正原因。
从明天起,把爱心和耐心落实在行动上,你才算真正改变了自己为师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