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倾城之恋》的时候应该是高一,正是对所谓感情懵懵懂懂的年纪,读完书只觉得白流苏真是可怜,谈恋爱谈的殚精竭虑,不过是想要一场婚姻来保障自己的后半生,范柳原却不愿意给,若不是遇到了战争,她大概什么都得不到。纵使最终得到了,也还是意难平。顺便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绝对不要这样勾心斗角的爱情。
然而时隔好久重读这本书,却猛然发觉,其实在这个故事中,两人都带着委屈,细论下来,怕范柳原的委屈比流苏还要多上几分。
白流苏是怎样一个女人啊,生活在新旧之交的破落名媛,离过婚,又没了钱,家里亲人白眼相加,她活得艰难。
但她骨子里偏偏又有与生俱来的傲气,这傲气让她不甘心过“回去领个孩子守祠堂”或“再婚成为五个孩子的母亲”这样的生活,不甘心成为哥嫂眼中的笑话,更不甘心自己的故事就此截断。
因着着不甘心,才让她在遇到范柳原这样一个众人眼中的标准夫婿时可以狠下心孤注一掷的赌一把,赌赢了,她是众人艳羡的对象,赌输了,她的故事自此完结。而她仅有的赌本,是自己。
一个女人走到要拿自己去赌一个男人给的安稳富足的后半生的地步当然是可怜的,而若是还输了,在那样的环境下,白流苏就真成了“杀了她还污了刀”的女人。
所以她得赢,所以白流苏从到了香港就打起十二分的小心,言语行动,处处斟酌,必是要确保自己可以得到范柳原的一个婚姻承诺。如此殚精竭虑,哪里谈得上爱。
你看她和范柳原站在古墙下,柳原情绪激动的一番剖白,流苏嘴上安慰,心里却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在月光下美的渺茫的脸就知道了,此时的白流苏只是把范柳原当成一个合适的对象,她不爱他。
此时若范柳原只是一个普通的情场浪子,这个故事或许会简单许多。
可偏偏范柳原爱她。
范柳原自小在国外长大,对于爱情和婚姻都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期许的,即使后来因为早年的经历“不由自主的往下溜”,可遇到流苏,他还是固执哀恳的“要她懂他”。他爱流苏,可又对流苏的心思看的清楚,知道她不过是在算计自己。他不愿就这么被算计了,也希望流苏可以爱自己。
由此,在香港发生的一切简直就成了两人的斗法。两人虚虚实实,你来我往,终是生出了几分真心,可这真心,于白流苏无用,于范柳原不足,两人都不肯退步,一时僵持不下。
当然,当白流苏迫于家庭压力再次来到香港时代表她承认自己输了,可从范柳原的角度看来,他也未必有赢,他哪里相信白流苏是因为爱而来到自己身边的。
若不是战争爆发,这两个人的结局不知道要怎样书写。
但战争让一切都不再重要,正如白流苏所说,“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生死都握不住了,还有不能原谅的呢?两人真正到了柳原当初说的那样,在文明整个毁掉时,两人重遇于墙根底下,终于是知道了彼此的真心,也终于彼此谅解。
流苏终是如愿以偿。
当然张爱玲的作品总是带有悲凉底色的,即使是婚后,流苏也会因为柳原不再跟自己闹着玩儿了而怅惘,这是属于白流苏和那个时代的悲剧色彩。可两人之间到底是有了点真心的。而正如张爱玲所说,凭着两人在那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也够他们和谐的生活个十年八年的。剩下的,不说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