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个很自私,只关心自己想法的人。只是,我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还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为别人考虑,很善良的人。因此,当时朋友给我指出来时,心里觉得很委屈。
当时发生的事情具体的已经不记得了,当时我的心路历程还很有印象。事情的经过大概是和朋友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只是在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中,我的行为处事一直围绕着我觉得我怎样怎样做,对她会比较好,只是没有意识到需要站在对方的习惯、立场和角度考虑以对方的习惯和想法会接受什么样的形式。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彼此相处得并不愉快。在我当时给自己标榜的自己是善良真诚的人设里,我自己在最后意识到我的确考虑不周时,拼命的道歉,并解释当时那样做觉得是对方需要的。
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朋友在认真听完我说的话后,静静的回复了我一句: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是比较自私。
自私?以我当时的自我感觉觉得很委屈,也一直不理解。
一直到多年后,经过更多的一些事,偶然想起朋友当时的点评,恍然发现: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是自私。即便打着为对方好、是觉得对方需要的这样的出发点做事,也依然是自私。差别仅仅在于,后者听起来比较容易让人谅解,仅此罢了。
虽然说人生就是不断试错,然后以此检查出自己所需。只是,这件道理让我花了近20年才明白,时间成本太大,一时很有感触。
曾经自我标榜自己很善良真诚的我,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所有事情的观点的出发点都是在自我的认知中产生的:我以为这样做对方会更好,我以为如果我这样处理对方可以获得更多好处,我以为......
在没有基于对方立场和对方习惯为前提,那所有的我以为并不见得就是对方所接受的,而自己认为的全心全意为对方考虑不过是感动了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真诚的人,仅仅感动了自己而已。
我们虽然群居而生,是独立的个体。所有的涉及到他人的事宜,均需要在尊重对方习惯、喜好的前提下再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思考和行动,这样才能更接近为对方考虑。好多一些难以想象的矛盾将由此产生。比如近来关于一起吃饭的这件小事。
最近这段时间和朋友约见面的时候不多,便常常下班后有时间就一起吃晚饭,顺便聊天见个面。凑到一起吃饭,那一定会有个绕不开的话题是:吃什么?感觉这个问题真的是每次吃饭前都要花那么几分钟讨论的。
讨论的这件事有个前提,我们几个都是对彼此真诚的人,并不是所谓的塑料情谊。只是,在没有把握好相处的这个度,就闹了好几次小小的别扭。
一个朋友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多数情况都会很快回答:随便。
本身,随便的这个回答实在是在没有参考答案时很让人不愉快的。而在之后有人提议个内容后,她会回答:我中午吃了**,与这个相似,晚上有点不想吃了。然后再补充说,你们想吃也可以,那就这个吧。
听起来好像很小的习以为常的事,只是多几次如果真的是没有想好吃啥,然后在选择纠结时,有人这样回答,其实还挺让心情低落的。
因为我自己曾经无形中当了一盘自私的角色,退出来后很是能理解她的心意:首先她很真诚,真的是表示随便都可以;她表示的之前吃的东西和晚上选的有点类似也只是考虑着彼此亲近,想着直抒胸臆;所以会说如果你们都选了这个,那就这个吧,她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对于其他听众来说,就会觉得她好像有些挑剔:自己不选,说了随便,等到给出一个答案又老是有意见,请问想要干点啥?也因此有几次就有那么一些尴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