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拾梦园文艺调频
对“为什么(Why)?”的最好回答

对“为什么(Why)?”的最好回答

作者: 东风西游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00:18 被阅读263次

从一场略带滑稽色彩的街头杂耍表演开场,其实却是讲述最容不得一丝儿戏的扎实技艺——电影《云中行走》除了惊险刺激,用生命挑战极限的数百米高空走钢丝场景,真正让人心潮起伏,久久回味的究竟是什么呢?

看完影片之后,我立刻百度了一下,确定影片原型实有其人,同人传记纪录片《走钢丝的人》还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系出鼎鼎大名的BBC、Discovery和UK Film Council之手的联合制作。这更令我咋舌了。我向来对于一些挑战不可能之类故弄玄虚的名堂不感兴趣,包括所谓的极限运动,认为那无非是为了制造噱头,博人眼球,甚至有的纯粹是哗众取宠。

然而本片主人公菲利普·帕特的“疯狂”举动却让人无法不动容,无法简单地以出风头、冒险来看待,由此我忽然有点懂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Why?对于这些人,吸引他们奋不顾身的是什么?他们的行为所展现的是什么——是人在极端的危险面前对身心的掌控能力,是生命(life)可以发挥的能量。这些都是生命的秘密,也许我们并不清楚,“但我可以让你看到它是如何发生的”;还有正如帕特所说,走在钢丝上的时候要控制自己不要往下看,因为危险本身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他们不是抵御不了危险的诱惑才去尝试,恰恰相反,他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对危险、对深渊的非凡的抵制力。

由自传改编而来的这部影片情节并不复杂,编排也很简单,以主人公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他从不管别人怎么不理解,自己认定了所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艺术便痴迷其中,到尽可能地将这伟大艺术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直至将它推上世间第一高楼——400多米高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星大厦之巅的“舞台”、将它震撼心魄的美推到极致的过程。

他成功了!赢得了世人无上的崇敬,忘了曾经将他视为一个“疯子”。似乎总是这样,这种超乎想象的成就总要由一个疯子去实现,而之前他提出这超乎寻常的想象的时候没有人不耻笑他疯了。然而却只有“疯子”深明大义,义无反顾:“正常人谁会去做?所以我才要去做!”

正常人为什么不去做?因为回答不了“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做?为什么要冒险?为什么不走常规路?——太多的为什么。在所有“为什么”都还没有解答清楚之前就一门心思往前冲,太不理智了!于是乎,在正常人纠结于评估这样做是否理智的问题时,“疯子”们已经在运用理智来解决问题了。

成功之前的帕特,疯的程度一流,手里永远比划着一根红绳,看到某两个高点之间有个空档就盘算着怎么拴根绳子走上去。疯子当然是不顾一切的,说干就要干。然而这活计可不是靠一股疯劲就能实现的,它绝不是花哨的杂耍,里面包含了很多科学、艺术还有哲理,没有将其中的任何一点完全参透,完美解决,都不可能达到高深的境界,而且还会把自己交给死亡。

这时候你就会见识一个疯子的一流的耐性、细致、智慧、严谨……刻苦的练习就不用说了,还有如钢丝的固定,从材料到方法,结实的问题,平衡的问题,钢索要怎么搭过去,一个结要怎么打,距离要怎么测量……任何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深入钻研,不惜花光全部积蓄拜师求教,借助朋友的帮忙,方方面面都要做万全之计,精准处置,可能产生的变数也充分考虑到,比如天气,比如风向……因为你的生命就悬于其上。

除了技术问题,还有走在钢丝上时的心态,如果内心有一丝纷扰,有一丝不淡定,不专注,身体也无法保持平衡。

帕特首次在河上空做公开表演时,就因为怀有矫情卖弄的心理,当听到下面人群根本不在意时,愤愤不平地忍不住往下看,犯了走钢丝的大忌,一分神,所以摔了下来。

我们知道,专注,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前提,这是非常矛盾的——一个疯子只会发狂,怎么会专注?

但其实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二者的高度统一。“狂妄”不是不知道危险,而是真正“无视”危险。难度有多大,危险就有多大,它们都从原点出发分别走向数轴的正负极,向正极方向走出越多,离负极端也就越远,所以去除危险的做法不是针对危险本身,不是去降低难度,而恰恰是向难度挺近,专注于难度,征服难度。征服了难度,也就获得了自由,越敢于自由,翱翔于自由,危险离你越远。

凡是追求自由的人,都把自由看得无比神圣,怀有无比尊崇的感情,对于要将其呈献与之的观众,他也抱着极致的敬意,观众的欣赏是赋予艺术生命的源泉。“在你内心,你必须致敬!”——影片中反复强调这一态度,这就是所谓信仰的核心,所以才能用心拿出最高超最精美的“作品”!

周围的人尽管似懂非懂,但散发这种精神本身具有无法抵抗的魔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不仅激励自己,也感染他人,帕特的同伴,无名的摄影师,恐高症的数学教师,甚至后来加入的几个混混,都给予了他无私地支持,尤其是他的未婚妻珍妮,从一开始听帕特眉飞色舞地讲自己的梦想时,就非但没有把他看做一个神经病,而是充满欣赏地说:“我不懂,但我喜欢你的梦想!”并且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和精神支柱。

在众人的努力下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了。然而俗话说行百里路者半九十,箭在弦上,往往是最容易放弃的。放弃的理由也很多,首先目标大厦根本就不容许进入。尽管动摇之心已起,但是帕特清楚地知道,“红萝卜已经下锅”,半途而废不仅是耻辱,还是不美,这在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完成他,而不管结果如何,完成就是美的。

这个时候需要一点仪式感,将棺材钉死,向参与者致敬,都使他破釜沉舟的决心更加坚定。

重头戏终于开始了,他走上了钢丝,貌似有点仓促,但一旦进入那种状态,他就全身心的融入其中,此时他与钢丝一同构成了一件高超的艺术品,钢丝不是支撑,不是路,不是桥,而是他的脚的延伸,他的步履,他的意念,带着他漫步到云霄,他只需要循迹而至。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腾云驾雾,我想起了自己坐快艇时的感觉,轻快,飞翔,风一样的自由。

找到了这种感觉,细细的钢索便比平地还稳,比舞台还宽阔,帕特踩着它在两座100多层的高楼之间往返8趟,对他来说成了最安全,最有趣的地方,他在上面躲避警察的抓捕,直升机也奈何他不得,还手舞足蹈,躺下睡大觉,与“神鸟”对峙,甚至还打破禁忌,向下看,向观众致意,此时由于专注于艺术,沉浸于梦想的享受,所以不会失去平衡,反而是极度的“宁静祥和,不危险的。”

折腾够了之后他感到了风的威胁,本来想结束表演,但是艺术家的骄傲让他听到一个声音:只要你心中还有疑惧,就不该从钢丝上下来,要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走下,这才是完美的艺术。所以他又折了回去,直到重新淡定自若。最后以故意在钢丝上晃动为作品划下完美的句号。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只是看到有好的拴钢丝的地方就忍不住。”这就是艺术家的本能,狂热,这才是真正的无问西东。艺术家的职责是创造作品,而不是解释作品,其他事情也同样。

不能回答清楚“为什么”的帕特创造了一个神话,然而艺术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比如将来还会有抛开平衡杆走钢丝、倒着走钢丝……的吧?到时候,我们还要去问“为什么”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胡老太:这篇文章前几天看过,有深度!
    胡老太:@东风西游 我忙去了,因后天(10日)我和老伴要去女儿(加拿大)处探亲,这几天正忙于准备,9月份回来,到时再向美女请教学习!
    胡老太:@东风西游 喜欢读你的文章,有空闲是必读的!
    东风西游:@胡老太 谢谢胡老师赏读!😀

本文标题:对“为什么(Why)?”的最好回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fx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