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妀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译文】
古代的教育,主要是教人以人伦纲常。后世记诵辞章的风气兴起后,先王的教化就消亡了。今教育儿童,应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品格为重点。而栽培涵养的具体方法,则应该以咏诵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气意趣,以学习礼仪来端庄他们的仪表,以劝勉读书来开启他们的心智。现在的人,往往认为咏诵诗歌、学习礼仪为不切时宜,这是鄙陋庸俗的见解,又怎么能明白古人办教育的本意呢!
大致说来,儿童天性喜欢玩乐,不愿拘束,就像草木刚刚萌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枝条畅达;如果摧残阻挠,它就会衰败萎靡。
如今教育儿童,必须积极鼓舞他的天性,寓教于乐,就像时雨春风滋润花木,花木没有不发育生长的。如果受到冰霜的侵袭,就会生意萧索,日渐枯槁。
所以通过咏诵诗歌,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志气意趣,也可以在咏诵中宣泄他们呼啸跳号的精力,在音律中发散他们的抑郁之情。
通过学习礼仪,不仅能端庄他们的仪表,也可以在打躬作揖中活动血脉,在叩拜屈伸之间强筋健骨。
通过全面读书,不仅可以开启他们的心智,而且可以在反复讨论中存养心体,在褒贬讽誉中宣扬志气。
凡此种种,都是顺导其志气意趣,调理其性情,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他们的鄙陋吝啬,在潜移默化中化去他们的粗劣顽皮,使得他们日渐习惯于礼义而不会感到辛苦,心中中正平和而无须刻意为之。这就是先王立教的深刻含义。
近来教育儿童,每天只知道督促句读课业,严格娶责备、检查、约束,而不懂得用礼义来引导;总想让他变得更聪明,而不懂得用善来培养,用鞭子抽打,用绳子束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那孩子们自然把学校看作监狱,不肯进来;把老师看作寇仇,躲得越远越好;想方设法逃学去嬉游玩耍,弄虚作假去肆意顽皮;一个个变得偷鸡摸狗,浅薄庸劣,日趋下流。这是把他往恶里赶,还想要他善,怎么可能呢?
我的儿童教育主张,就是这个。我恐怕世俗不能明白,还以为是我迂腐,而且我马上就要离开了,所以特意给你们叮咛嘱咐,你们这些老师,务必要体察我的用意,作为终身的训导,不要因为一时的世俗之言,就废除了我定的规矩。这样,或许你们能够成就先王所说的“蒙以养正”,在童蒙时期就养成一身正气的功德吧!诸位务必切记!
【浅谈】
1、训蒙,儿童教育。训蒙大义:儿童教育的基本宗旨,基本原则。教读,教师。示:讲出来。把儿童教育的基本大义讲出来,一定要先讲给老师。
2、先生于1518年平定南赣匪乱后,建立社学,以此指导当地教师如何教育当地儿童。这篇文章是写给刘伯颂等教师看的儿童教育的指导大纲。文字不长,教育思想境界非常高,至今仍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3、“古之教者,教以人伦”,人伦,人与人关系的道理。人伦基本有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爱妇随、君敬臣忠、朋信友忠。世风日下,慢慢发生变化,先生的时代已经是辞章之风盛行,而把先王人伦之教亡已,今天更甚矣!
4、尤其今天的教育,更应让孩子从经典郎朗读起,把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当成习惯,让种子慢慢根植于心,长大后知道怎么做人。而不是单纯学诗词歌赋,甚至死记硬背所谓的知识,到头来走向社会,不会做人,处处碰壁。
5、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章写的好,固然重要,但也不过是术的层面。这是手段,不是目的。今天有太多的大学教授,甚至所谓的社会精英,其实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是道貌岸然、沐猴而冠的两面人。
6、“其栽培涵养之方”教育的方法是“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诗歌朗朗上口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养成好规矩,树大丈夫之风,从小诵读开其慧根,从而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孩子的第二天性。
7、更不能认为诗词歌赋是雕虫小技,这是道之载体,文学是最好的载体,不可偏废。从心入手没错,但如登城墙或渡河,梯子或舟不可缺。教之以道,文学不可丢。引发兴趣、养好习惯,然后读圣贤书,这是教育第一步。
8、第二段先生讲训蒙的方法。今天的教育理念多了去了,大多是西方式的知识储备,而且争论不休。其实从老子,始,中国古人教育就一条:顺其自然而不是听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在先生眼里,也就一句话:“顺应童子之情”。
9、“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儿童喜欢玩乐,最恨检查拘束。“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10、我们今天完全可以理解,人如草木,是复杂的生命体,不是如造汽车,简单粗暴的工业生产,一定是向阳而生,那么父母或者老师要做的就是辅助、服务,让其自然舒畅,切忌打压干扰,疾风暴雨式的教育只会使其衰痿!
11、“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个体,要唤醒其内驱力,唤醒沉睡的小宇宙,让他知道是为自己而学,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他的前进必是自己的选择。
12、儿童的声音与能量的发散也是如此。让其咏诗歌,使其更多的,无法消耗掉的能量从音乐、诗歌而出,让他懂得音乐、文学不仅美,而且有韵味,如此发乎皆中节,合于桑林之舞,从而达到自然效果。音乐,文学是个性、心情的艺术
13、经典诵读,以心摄六根,就是在自己的体内主动安装了一台质量无与伦比的“老子号”的发动机,只要坚持诵读经典,“永恒发动机”就会在体内永不休止地运转,不断将精、气能量升值转化,使我们不断获得宇宙自然大道的慈悲垂爱赐予,高品质能量的摄入源源不绝。
14、孩子都像一个永动机,永远不知疲倦,我们大人不可让其能量积郁于胸,而是发到诗词歌赋中,这才是发乎皆中节。如此才是百川归海,而不是洪水猛兽,到处泛滥。孩子尚不识字。已经会哼会唱、会涂鸦。这时就需要引导、训练。
15、习礼还有肢体动作,锻炼身体之意。“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第三件事才是读书。读书,不是让其理解,就是简单的朗读,最多只是背诵。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尤其胸有百万经典,下笔千言如有神助。
16、沉淀、沉潜反复存其心,读书是存其性,不必多讲其道理、含义。这种童子功,却终身受用。我们今天的人大多数都没有此修炼。肚子里有四书五经,有三百唐诗宋词、有诗三百,这叫口腔记忆,条件反射,如宇辉的小作文,张口就来。
17、所以先生说“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潜移默化,自然而中和,大人不用给孩子讲太多大道理,成人后,有这么多经典垫底,他自然懂如何做人处世。
18、反面教材就不多说了,人人都知道,先生亦知,说太多都是泪!父母老师待孩子如囚徒,孩子待你如寇仇;你鞭挞束缚,他狡诈诡饰!再形象不过!你把孩子推向了恶的一面,却想让他向善,简直南辕北辙!先生谆谆教诲,念之在兹。今天做父母的真的值得一读再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