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霸背后的痛

学霸背后的痛

作者: 小个子女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3-01 14:09 被阅读0次

part 1

“我女儿今年读高三。我常常和她提起我当时读书的苦。清,你还记得我们读初三的时候,学校划重点班的事吗?交200元就可以进重点班,老师们就会开小灶。那时我家特别穷,我不忍心伸手向我妈要钱,又听说你也没去。我就想:连学霸都没去,我也不去,跟着你在一个班总没错……不过现在偶尔也会想,如果当初交了200,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小云在微信语音通话那头娓娓道来。

清的心突然像被什么扎了一下,很久没有这么痛。她沉默,不知道如何接话。清早就成功地把自己变成健忘人,很少回忆往事。

part 2

从小,清就是许多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她乖巧懂事,学习成绩排名从来都在校前三,她获得的奖状挤挤挨挨贴满家里一整面墙。

清有一个姐姐,姐姐18岁就嫁给隔壁村一户在外地做服装买卖的人家。清最依赖姐姐,什么心事只找姐姐倾诉,可是姐姐早早嫁作他人妇,随之去了外地,一年只有春节才能见到面。清一度怀疑,爸爸妈妈这么急着把姐姐嫁出去,是不是因为家里没钱?是不是为了供她上学?爸爸总在全家人面前说,清爱读书,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她上学。

清的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做些小生意养家。他们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要出门叫卖。穷人家的孩子心智早熟,清心疼极了她的爸爸妈妈。她清楚地记得,读小学五年级,就暗暗向老天发誓:长大了要挣很多的钱,让爸爸妈妈停了小生意,过上好日子,再不要这么辛苦。

part 3

初中是在镇上,离家有点远,清成了一名住校生。她的学习成绩仍然名列前茅,仍然是同班同学甚至全校同学眼中的学霸。在那个以成绩论强弱的年代,她哪怕走在校园小道上,也经常接受无数的注目礼,她靠优异的成绩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可是清自己并不以为意。她好像天生为了学习而活,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学习,她几乎不会主动交朋友。可是同学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小云就是其中一位。

小云比清高一个头,长得周周正正,学习不好,所以经常找清帮她分析题目。清对每一个同学都有求必应,她的心里没有谁好谁坏这个概念。即使有一次,班上最调皮的男同学偷偷把考卷上她的名字改成他的名字,被老师揪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清也没有生这个男同学的气。事情已经发生了,生气有什么用呢?

清顺利地升到初三。

part 4

初三,很多男生和女生情窦初开。清的班上有一个班花,头发又黑又长,双眼皮下的眼珠子像两个黑宝石一般镶嵌在瓜子脸上,一颦一笑很迷人。她发育也早,胸前早已惹眼地隆起两个软乎乎的“馒头”。有一次晚自习,清一如既往最迟离开教室,沿着操场的绿茵小道回宿舍。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她停下脚步仔细一看,只见一群男生围坐一团,而那个偷偷改了她的考卷上的名字的男生的腿上,居然坐着班花!班花笑得豪放,一点也不扭捏,反而清自己好像看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连忙不好意思地低头,快步离开。

清隐隐感觉面临毕业季,很多同学不仅不紧张,反而还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就在这敏感又混乱的阶段,学校突然通知大家要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学校说,把爱学习的同学集中在一起,把不想继续升学的同学也集中在一起,互不干扰。只是,想去重点班的同学需要另交200元,老师毕竟要给这些好同学补课开小灶。

清听说这个消息,愣住了。她的脑海里第一闪现出来的,是母亲站在桌旁一张张整理着一毛两毛钱。那些纸币皱皱巴巴,浸渍了父母的汗水……

清住校以来,从来不敢乱花一分钱。每逢周末回家,母亲都会单独给她煮一锅酱油瘦肉,然后认认真真地塞进一个大玻璃瓶里,不留一点缝隙。母亲总是叮嘱清,多吃肉,一两天就吃完,然后再塞给清一叠一毛两毛的零花钱。可是清总忍不住把钱塞回母亲的手里,母亲不要,嗔怪地说:“你正在长身体呢,管好学习就行,家里的事有大人呢。”清还是会悄悄把钱塞在母亲的枕头下、衣袋里,抽屉里,水桶里……

清总能把酱油瘦肉吃上五天。

清的父母从来不说辛苦,可是清太懂得他们的辛苦。如今让她回家一下子要200元,如何开得出口?

清没有把学校的事情告诉父母。她默默地选择去了非重点班。

part 5

学校重新洗牌似的,一班到四班成了重点班,五班到九班成了同学们自嘲的“鸭子班”。清被分到在六班。六班的新同学很多,清变得更沉默了,她非常想念陪她一起度过两年的同学,可是这些同学交了200元,分散在各个重点班。

原来的班主任找清谈话。班主任说:“六班乱哄哄的,你怎么上课?我先帮你垫上200好吗?”清坚定地摇摇头,问班主任:“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她不理解,交200元的,就变成好同学,就该被保护,200元钱就像保护费。而交不上200元的就该被放弃。班主叹了口气回了句:“也是没办法的事。”

清默默流了眼泪。什么没办法的事?学校难道不是为了挣钱?

从此,200元的往事,成了她一生不愿揭开的疤。

part 6

毕业二十多年,同学们早已随着时代的潮流涌向天南海北,他们为人父为人母,为生活奔波。

谁料到在与老同学小云闲聊中,小云居然会提到200元!

初三,重点班的同学上课非常安静,老师要求严格,给他们延长时间补课是常事。鸭子班的同学上课非常热闹,老师讲老师的,他们玩他们的。自从进入六班,清一下子身兼数职,既是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又是副班长。班长是一位长相威猛却老实得几乎把头低到课桌底下的男生。新的班主任认为,除了清,谁也无法委之以重任,而其他同学经过这么一分班,更加认为学校不管他们,更加无法无天,谁还在乎这些?

清有苦说不出。

老师下课一走,谁也不去擦黑板。不擦,接下来的老师怎么上课?于是被挂名为劳动委员的清只好每天坚持擦黑板,直到小云和其他几位同学看不下去,主动轮流帮忙,清才算稍微清闲。

鸭子班里的同学,虽然无厘头,可大都善良友爱。

有一次学校突然停电,清不舍得太早回宿舍,呆坐在座位上,同学朝建不知从哪里给她拿来两根蜡烛,她的眼前一下子光明一片。一位叫彩英的同学每次上课,都会刺耳地尖叫几声,可是她一看到清一个人扫地,都会叫上死党帮忙清一起扫地。还有一位叫文宝的同学,兴匆匆拿来毕业纪念册,第一个就是让清签名,还问了她一句:“毕业了你会记得我吗?”……

part 7

清最终没有如愿考上她最想去的重点高中一中,她考上了离家更远的三中,清从此离开了家,离开了小镇。后来,清知道,交了200元的同学们,也就只有几个考上一中。毕业大约十年后,清无意中从一位成了老师,回到原来学校教书的同学口中听说,其实当初学校被人告了,后来把200元钱退还给大家了……

清听了心里五味杂陈。

part 8

小云考上一个中专技校,混了三年毕业,因为没有分配,选择早早嫁人。小云嫁人的时候,清在读大学。小云通知了清,清什么也没有说。再后来,清申请到了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继续读书,彻底离开了所有熟悉的圈子。她更不会主动和初中的同学联系了。她的微信朋友圈,都是同学们联系到的她。有一个同学还把她拉进了初中六班同学群,清在群里仍然是那个沉默不语的清。

有一天夜里,同学群特别热闹,先是那个叫文宝的跳出来问候,发红包。有人发红包,群里更热闹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了起来。清才知道,有的同学创业当了老板,有的同学当了银行的行长。那个叫彩英的结了又离了,那个叫朝建的成了一名卡车司机,文宝开了一家饮食店,老实巴交的班长包了一个种菜场……这时文宝同学突然问:“听说学霸也在群里?学霸最近怎么样?”别的同学立即回复:“学霸还是那个学霸,在国外深造呢!”……早已到了不惑之年的同学们,在群里仿佛一下子找回了年轻的自己。谁也没有提起分班,正因为200元分班,才有了这个六班。“真好。”清想。

part 9

“清,你会后悔吗,没有去重点班?”小云继续问到。

清的父母得知200元的消息,还是清的同桌告诉他们的。同桌打电话问清的母亲:“我现在在重点班了,你也让清来重点班好不好?”当天,清的父亲急急忙忙到学校找清,揣着从亲戚那里借来的200元。清又忍不住流泪,她说:“爸爸,我一定有高中念,不需要浪费金钱去什么重点班。”

有一次姐姐正月回娘家,清忍不住问她:“姐夫对你好吗?”清看到了姐姐一脸的幸福。谢天谢地,姐姐嫁对了人,否则,清该有多自责。

清的心里很清楚,200元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改变了许多同学的人生。学校200元的一个决定,把大家拉进了一个时代的漩涡,再也出不来……所以,后悔又如何?

清完全没有想到,小云和她一样,因为不忍心,而没有向父母伸手要200元,还因为受了她这个所谓的学霸的影响,而坚定了不去重点班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她间接地左右了小云的人生。事实上有多少同学像自己和小云一样,都是因为清贫的家境,因为对父母的不忍而放弃进入重点班?一想到这里,清的心里又忍不住痛。

教育应该是平等的。

据说学校分重点班这件事,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不后悔,生活照样往前走。”清平静地回答。“不念过往,不负当下。我们现在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清放下手机,笑了。她的脑海里浮现出父母在院子里摘花种菜的笑脸。一生为了儿女的父母,终于不用顶风冒雨奔波了。

门开了,清的女儿回来了,携进一室阳光。“希望女儿,希望这一代的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他们的人生,不需要像我这样,太早懂事。”清一边想着一边温柔地望向女儿……

(想把听来的故事讲述出来,想把爱、无奈和坚忍表达出来。继续加油。2022年3月1日星期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霸背后的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kt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