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职责是有才智》的导言中提到,厄斯金的看法是英国人向来认为才智和道德是不相融的。一个人可以是聪明的,也可以是有美德的,但他不可能既聪明又有美德。如果说,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所以英国人始终以牺牲才智为代价来培养品性。
这一点上,我和作者有着相同的观点,我认为这样的态度是愚蠢的。 厄斯金对此感到遗憾,但他也为才智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信任的种种迹象所鼓舞。他认为,才智和道德非但不是不相容的,而且还是不可分的。一切美德都是受制于才智的训练。人人都尽可能的发现某一行为会导致好的结果,还是会导致坏的结果的道德义务。
在日本留学期间,有些同学丢失钱包手机数次,皆安然无恙地物归原主。我们都认为这是日本推行全民素质教育的结果,是她的人民受到了良好教育才形成的美德。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国内也接受过思想美德课的教育,但是我认为这类美德的学习不应该只来自于书本当中,这其实更多的蕴含在读书育人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往往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从优秀的文章中,从人类经典中,汲取养分,培养品性。这也正是人类才智所带来的美得的成果。万幸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才智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恐怕对于我国建国之后某一段特殊时期是十分有效的。不过那时的人们早已经将道德抛诸九霄云外。而之后高考的恢复、教育体制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逐渐将人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另外一方面,我们从数量的绝对值上来看,触犯法律的人往往也正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更高层次教育的那批人。作者也提到我们的确在寻求智慧,但不是为了它可能对生活中的问题作出回答,而是我们相信它就是生活;也不是为了寻求援助,使上帝的意志占了上风,而是我们相信它就是上帝的意志。
记得有一次在日本,一个中国同学丢了钱包之后,被迅速的找了回来。那位同学对日本人的素质惊叹不已。而得知这一消息的另一位日本同学,则很坦然地说,“因为上帝在看着我们”。说这话的日本同学未必是某个宗教的信徒,但是他把这种信念,就当做了上帝的意志。把对美德的热爱就像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样。
美德是随着智慧而来的。其实,不光是建国以后的这段特殊时期,之前我们也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在英国同样,英国人认为做一个善良、温柔的少女还是让她们更聪明,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选择,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与其他伟大的民族不一样。这并不使他们吃惊,而是不言而喻的事理。
以至于如今,也会有人把才智看成是危险事物,想尽一切办法让未开或半开的民智占到最大多数,而这造成的后果不仅是人们道德的沦丧,更使社会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