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是南方的巨无霸,楚国先民是祝融的后代鬻熊曾跟随文王伐纣是周文王的火师,鬻熊先辈为芈姓芈姓是祝融八姓之一,楚国不仅在战国时期辉煌一时,在春秋时期也是风光无限,涌现出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庄王一系列君王,进入战国之后更是开疆拓土是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前期中期最大的敌人,前期魏国强势四面出击,后来秦国楚国齐国接连强势起来,赵国战国后期强势起来的是后期抵抗秦军的主力,秦国赵国都是赢姓,赵国祖先早在晋文公时期就初露锋芒在晋国有一席之地,而楚国一向被视为南方蛮夷也不是正宗的西周姬姓诸侯,同时齐国在战国时期由田氏代齐,所以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就是凡是外姓诸侯都能强势起来,而姬姓本姓诸侯存留到最后的大国就是魏韩燕,结果这三个国家只有魏国强势过并且还不停向其他国家输送人才,韩国一直是不同时期魏秦赵之间的小弟,燕国也是和赵国秦国交好。
楚国在刚刚进入战国初期的时候也就是楚悼王时期,楚悼王时期三晋风头正劲,公元前391年更是丢失了大梁和榆关后来悼王拉拢秦国,但是吴起这个时候从魏国出逃,给了楚国希望,吴起的改革削减贵族特权整顿吏治整顿军纪楚国强势起来同时向北进军攻打魏国,其实楚国应该远交近攻交好赵国和齐国然后打下魏国,之后在联合齐国或者秦国和其他国家形成掎角之势共同攻打秦国或者共同攻打齐国,然后逐步深入包围整个中原,同时深化吴起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推行军功制深化制度改革继续削弱贵族特权整顿部队发展农战,说不定到时候也可以和秦国一样的结果,但是悼王去世了,吴起很快遭到报复,楚国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后代的君王和悼王比还是差一些的。
楚肃王继位以后清算了伤害悼王身体的贵族,楚肃王和魏国打了几仗没占到什么优势,楚宣王时期在魏军包围邯郸之时,楚国援救赵国同时第二年攻了一些城镇,同时西部侵略巴地,公元前344年灭亡蔡国,第二年灭亡陈国。
楚威王时期继承宣王救赵伐魏和开拓巴蜀的壮举,使楚国发展到最强,楚威王时期以齐国田氏代齐为借口讨伐齐国,楚国在楚威王时期领土达到全盛战略纵深极多,其实这个时候联齐联赵攻打秦国是最好的,因为魏国韩国彻底成为秦国小弟,这个时候最好是联合北方的赵约束秦国,但是这几个国家之间缺乏信任即使合纵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反被秦国连横挑拨其他国家的关系,让魏国韩国充当马前卒搅乱中原局势。
楚怀王时期破格任用屈原进行改革但是变法半途而废,楚怀王时期由于前几任君王的休养生息国势达到最强,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三大强国,楚怀王派昭阳大败魏军夺取八座城池,张仪忽悠魏王组成秦魏韩联盟,其实就是把魏国当做马前卒。但是楚王逼魏国逼走张仪,崇尚公孙衍的合纵主张同时被推为纵长,但是五国合纵没有成功。楚怀王任用屈原进行变法,变法内容包括奖励耕战推举贤能禁止朋党明赏罚,但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改革失败但是如果成功或许楚国后期还有一丝胜算,如果变革旧的贵族体制整顿国家同时学秦国远交近攻交好齐国赵国然后对抗秦国和秦国马前卒魏国,同时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待秦国覆灭,再联合齐国或者赵国对抗其中一方或许大业可图。公元前313年秦国离间齐楚,张仪欺骗楚王与齐国断交,但是张仪忽悠楚王,秦楚后来爆发丹阳蓝田之战,楚国惨败由盛转衰,公元前306年越国大乱楚国将其灭亡,楚国在秦武王和昭襄王时期多次忽悠秦国放弃合纵逼迫还地,但是又同时和东方诸侯通气造成信任缺失,后来秦楚关系恶化秦国重新和魏韩联盟。垂沙之战齐韩魏秦合纵攻楚,楚国大败。公元前299年怀王被秦国骗去联盟,结果被困在秦国公元前296怀王病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楚世仇从怀王结下梁子。
楚顷襄王时期还是和秦国交好,错误的投入秦国阵营。公元前278年白起直接攻入郢都,并且不断侵蚀楚国领土。楚考烈王在位时期还亲近秦国直接让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继续得以发挥,楚幽王楚哀王没什么作为,楚王负刍最终亡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