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了几本有年代的书。其中一本发黄的《诗刊》吸引了我。这应该是很早以前,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一本,就那样静悄悄地夹杂在其它书中。
看它的出版日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封面已经不在了,里面发黄的纸张也被岁月磨损得吹弹可破,但轻轻翻来,仍然由内到外充斥着一股历史的味道。
这让我突然怀念起那些旧书来。
小时候,能有书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尤其是课本之外的闲书。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读书显然是一件奢侈的事。谁有几本课外书,就是那时的精神富有者了。
记得刚上初中时,某一天,父亲到学校去看我。因为还没有到下课时间,父亲便在教室外面等。这时,正好有一个骑自行车到学校卖书的人。父亲就挑了一本《成语故事》给我,作为对我功课不错的奖励。
当父亲把书交给我时,我高兴极了。
终于,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外书。
那本《成语故事》是带插图的,里面主要讲了一些成语典故的出处来源、释义解释。这本书一下子激发了我的读书热情。凭着不错的基本功,几百个成语,被我用了几个晚上就基本搞清了。那些颇具趣味的历史故事,仿佛在我眼前一下子打开了另外的一个广大的世界,它让我长了足够的见识。
这本书伴随了我好多年。我也读得很透彻,就是反复读,经常读,而且能领会要义的那种,与我们现在的浅阅读不是一个层级的概念。
那时的我,词汇量也因为那本书而得以突飞猛进,甚至还经常玩一下成语接龙,借机炫耀一下。
小孩子都是有虚荣心的。
后来,这本书找不到了。估计是高考结束后,被当作废纸卖掉了。
那时候,高考完成,卖课本、卖旧书是很常见的一件事。一是上了大学,积攒的那些书基本没用了。二是在家也占地方,倒不如换点儿钱实在。于是挑出几本特别喜欢的,其余的一起打包处理掉了。
当然,随着旧书的处理的,还有那些青葱的岁月。
可惜的是,时隔多年,再想起那些喜欢的书来,却再也找不到了。
正如,那些青春年华,与我们而言,是再也回不去了。
后来,参加了工作,自己在经济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书也买得越来越多,但读书的热情却再也没有原来的那样强烈。
有时看到满柜满床淘来购来的书,安静地躺在那来,甚至于几天也没有认真地翻一翻,突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当你富足了之后,精神却开始变得空虚了。
想起来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
好吧。既然昨日之事不可留,那么就让我们珍惜当下,努力做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