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了5分钟,还没睡着,就醒了。
又想看电影,不过不限量流量基本用完了,才月初几天啊。咋怎?
为何如此费流量。因为连续看了好多部电影。
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几部。
《一条狗的使命》,《一条狗的回家路》,《海上钢琴师》,《钢的琴》,《大武师》,《终极面试》,《国王的演讲》,《超体》,还有蛮多想不起名字了。
《大武师》,依旧是老套的武馆故事。
《钢的琴》,有些理想主义。
《一条狗的使命》,《一条狗的回家路》,充满了不舍与巧遇。
《海上钢琴师》,《终极面试》,《国王的演讲》以及《超体》,都可以看作心理学作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观看,确实很有趣。每一部,可以用大篇幅,来细说。这样看起来,工程浩大,以后看电影,还是走心比较好点,用脑过度实在看不下去,比如说第二次看《终极面试》的时候,感觉就大不相同。
第一次《终极面试》时,对未知充满好奇、困惑与期待,就像自己参加一场最后的面试,当然,也感觉自己是招聘者,想看看别人是如何的反应,这是一个窥视癖的心理症状么?这问题以后再说。
我们现在回到电影本身,电影把观众带入场境,用细节特写,来回应心理感受。电影一开始,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会发现,确实暗藏玄机。每一个细节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埋伏或暗示。
我深感不安,因为假如讲得过多,对尚未看过改影片的人,是不公平的,会影响他去看电影的自我体验。
我们经常处在受别人影响的状态,所以,打住吧,我不想再继续说了,如果以上几部被我归纳为心理系电影,你可以去看看,或许你的角度会有所不同。
比如有伙计持如下观点:
《超体》主要是人工智能的概念。
《国王的演讲》,与自我的斗争与妥协。
《终极面试》,人与规则的关系。
谁说不是呢,这也挺有概括性。不过,我想每个人的体验会有所差异,我喜欢感受的差异化,差异化感受的交流,很有趣,有很多是我不知道的,或者没有注意到的,每一个临在,如此,美妙。
有个姑娘,跟我约好一起看电影。票都买好了。结果她没去。我一个人看了一场不太好的爱情影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