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末,日常在我博值班,走进来两位姑娘,学妹迎了上去,讲解开始,我依旧如初跟随,学习&摄影,记录志愿时光。从远古时期畅聊,不久就溜到殷商时期,忽然其中一位姑娘看着甲骨文,眼里蓦然有了光,她读了起来!读了起来!这在我值班的四年生涯里第一次发生,我无比震惊……
然后知道了两位姑娘自北语而来,因热爱+探索与中医文化相关来到我博。而读甲骨的姑娘正是文字学大佬。
随后时讲时聊,我的大一时代学习医古文的日子一点点苏醒,大一到大三,在医古文张师和灵芝姐的引导下,随张师得以听师爷课程,文献学里,文字学隐现之中,虽然于训诂中打转,音韵中迷茫,而大四之后,进入临床课学习,来往学校医院之间,几乎于此间事,几见没落,而厚厚的《说文解字注》放在案头许久,几乎落尘。大佬看向甲骨文那一瞬的目光,似乎击中了什么。我似乎听见什么在说:该醒来啦~
于是向大佬求教,与此书相逢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0869/3d6e99d478a97017.jpg)
而在此之前,大佬安利的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在实习前那一点休息时间,回到家认真刷完。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0869/a19de7b7651272b2.jpg)
虽然早年对汉字已有莫名情感,看过之后,却有了升华,汉字的命运,与中医何其相似,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而当年对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萦绕在心头两年的一点迷惑也终于尘埃落定!
带了基础的认知,回到了学校,开始实习,我图每周四开,于是,每周四像疯了一般疯狂赶回,借最后半小时借书,我图虽小,可包涵图书的种类不可不为丰富。在语言学书架前反复徘徊,最后拿下了两本书 。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字小史》(原书名《字例略说》)【满满的对文字热爱之情,和保留汉字的拳拳之心,在民国,改良和变革的两个主题下,是一颗颇不易的心——来自传统文化最深处的自信与守护】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0869/07a8eb6e6ebc6ab1.jpg)
和任乃荣先生的《中国文字语音溯源》【借文物和典籍记载讲述汉字的故事,由于出版于千禧年后,有很多新证据,文物丰富,资料详实,可谓善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0869/5eacf02c0ae59f71.jpg)
而后始读蒋先生的《文字学纂要》五论:起源六书形音义,不得不赞叹其理性客观,乾嘉遗风存,而视野跨越古今中外,颇有真知灼见,任先生其书其证据可为其佳注!令我叹服。而行文中常见引吕先生之书,时赞时批,足见先生一心于学术之中,此又不同。
书读过,虽于文字学诸多有深入感知,益觉汉字之妙,吾知所知犹然九牛一毛,犹记师爷之嘱:于中医学中,小学不可不精。
是以此为始,犹当向大佬学习,反复揣摩,不断学习,信乎字里藏医,永不停息~
——萧瑶剑客,以此文向大佬致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