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慧生活心理
用这个技能刘若英原来就不会受强迫症的苦,心理问题你也能不求人

用这个技能刘若英原来就不会受强迫症的苦,心理问题你也能不求人

作者: 真我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22:31 被阅读228次

    心理问题的最大困难在于,它完完全全是你的问题,而不是医生、咨询师、金钱、设备、外力帮助的问题。只想花钱换取外力服务和产品的懒汉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完全无效。

    一、心理问题的大众之痛

    最近,住家附近的一个14岁初中生,从自家阳台跳楼了,原因是在学校受到了老师批评。是什么原因导致花季少年如此轻视生命呢?

    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的最大难点

    心理问题本身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出现了心理问题,你找不到快速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内心承受心理困惑痛苦的同时,无助、失望、遥遥无期的煎熬等待,给脆弱的内心雪上加霜。

    心理问题的解决条件,和金钱、名誉、地位、权势无关,也就是说,心理问题的解决路径,基本上和外部世界的优势资源无关。它不像身体病变,可以借助自身的经济实力、权势等等,获得好的资源,从而获得优先高效的解决效果。

    著名演员刘若英,《后来的我们》影片的导演,可谓名利、地位、金钱样样占优势。曾经也经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强迫症”折磨。她曾经因为害怕黄昏时光,而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每日黄昏时刻,就开始感到急躁、沮丧、不安,严重时,一度痛不欲生,感觉黑夜就要来临,自己全身养分像是要流失殆尽。每到黄昏的时候,刘若英强迫自己不外出,不见光。

    遭受心理问题折磨的名人、大佬、金主,不仅仅只有刘若英一位。真格基金大佬徐小平,身家亿万,也经受了几年的抑郁症折磨,差点告别人世。歌星陈奕迅是“外向的孤独症患者”,影视巨星周星驰也经受过“孤独症”折磨,最大的遗憾是哥哥张国荣,不堪抑郁症折磨而早早离开人世。

    列举名人大佬的心理问题,想说明一个问题。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外在物质条件诸如金钱、设备基本无关。必须经过本人的大脑思维活动,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力、心理活动来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目的,外人的心理服务帮助,仅仅是帮助问题者自己如何来解决。

    这一点和身体的疾病治疗有本质的不同。身体疾病,只要有钱、有权、有势力、能够获得足够的设备、药物、治疗手段,就很容易获得外力的解决。生病的人,只要保证获得这些外在条件就行了。感冒了,吃点感冒药,杀死感冒病毒,就好了。腿摔坏了,用点消炎药,做个小手术,绑上石膏板,不久就能痊愈;手上扎根刺拔掉就可以了。身体疾病、伤痛,康复痊愈的事情,交给他人、交给外力就行。

    2心理服务资源缺乏

    心理问题的最大难题,你无法借助外力之手,得到根本解决。然而,作为大众的个人,对心理理论和技术知道不多,而且想学也难以把握。即使期望专业人士,目前我国的真正心里服务人员及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国外1000人有1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而国内,获取资格证的将近100万,真正合格操业的10万。也就是10000人才有1个咨询师。

    总结一点,心理问题从一开到现在,国内国外,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它和身体问题不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学派林立、方法众多,标准不统一、都有效果,但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像一加一等于二,不像栽种水稻玉米,还不容易学,不容易大面积普及。

    3.心理问题人群量大

    同时,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无法逃避。

    说心理问题猛于虎,一点也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接近20%的人有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再加上70%左右的心理亚健康人群,也就是说,心理不是完全健康快乐人群,保守估计至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心理表现从日常吵架愤怒悲伤,到严重的抑郁强迫焦虑,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

    遭受心理问题困惑的人群是如此之多,并且无法简单解决处理,那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心理概念工具”的再造

    我们说,心理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涉及大脑思维、感受、认知的主观世界,不是外部的山川河流、身体发肤客观的东西。既然涉及到每个人的内心思维感受判断,很难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客观标准。这也是心理理论方法众多,各有优势又各有缺陷的原因。

    如果找不到一个大家公认的、简单且便于实证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心理问题,还会如幽灵一般纠缠无数人、无数岁月。

    1.大众版“心理概念工具”内容

    幸运的是,在长期进行身心灵探索和实践实证过程中,结合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标准,找到了这样的工具。它具有科学实证性,符合大众理解运用,很容易见效果,而且还解决得彻底。

    这个工具,仍然是“心理”的概念,不过结合了中国文字的生命智慧,更符合生命的事实真相。下面来看看大众版“心理概念工具”的具体内容。

    我们说,“心”可以采用两个内涵,一个是大脑这个一切生命活动指令的,“生产及指挥功能中心”;另一个就是心理活动的具体部位,就在大脑内部的某一个具体中心位置,是实实在在的“空间中心”。

    “理”,就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认识、可以遵循、可以逐步深入改进,但是绝对不能违背。

    这个“心理概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类(其实所以生命都一样,这里仅仅用于人类)一切生命活动指令的“功能中心规律”,和“空间中心规律”。

    2.“心理概念工具”的简单说明

    先说说“活动指令”,我们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看汽车的各种运动。

    其实都是司机给出的指令结果。所以,汽车的快慢、进退、转弯、起停,这些具体活动,背后都对应具体的控制操作,也就是司机的命令及具体控制执行。同样,人的进退、快慢、卧起,这些行为背后,就是人自己的主观想法,要求;另外,对人、事、物的好坏评价,选择体验感受不同的喜怒哀乐情绪,都是背后主观选择的结果。这些生活活动背后的想法、选择、评价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指令。

    所谓“功能中心”,实际上也就是指令的加工和发出、接收以及反馈等等这些具体过程,由谁来主持掌控的。

    想象一下,长征途中,共产党军队4渡赤水,翻来覆去的进退,牵着国民党军队的鼻子走,最后摆脱了追兵,党和军队获得了修身养息的机会,才有了最后的新中国。如此庞大的人群队伍,怎样才能一致行动,并采取最智慧的行动呢,军队的行动指令哪里来的?就是部队的“指挥中心加工发出的”,部队的作战行动,背后的军事命令的加工整理、决策控制,这个过程和系统就是“功能中心”。

    所谓的:“空间中心”,就是指具体在哪一个部位,哪个地方?这是传统心理学忽略的问题,也是不能够很好和科学实证结合的问题所在。

    这个经过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心理概念工具”,相比于传统概念工具来说,具有良好的科学实用的特点。具体来说,具有“易懂,可感知,能自控,效果快且好”的特征。

    三、认知及体验“心理概念工具”的特点

    特别是心理方面的理论和工具,和实物工具一样,需要基本的认识和使用常识,才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生活具体场景中。

    举例来说,要自驾游,起码要对汽车有基本的了解和简单的驾驶技术;做一顿饭,至少要对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刀叉碗筷有所了解,会使用吧。

    “心理概念”的产生,目的也是用来理解认识心理问题,并解决心理问题的。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及一些常见病痛了解是一样的道理。

    举例来说,对于“手痛”的身体病痛问题,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关注“手”这个“空间部位”。这个关注焦点的集中,是在自觉不自觉中实现的。因为身体各部分是具体的存在,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对不同部位”的“空间感受”。接下来,我们会观察手痛的原因,是伤口么,着凉了么,腕关节痛么,还是被虫子咬了。然后,在力所能及的认识,和外部药物治疗条件下,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治疗消除“手痛”的问题。

    1、空间定位具体实在

    这个“手痛”的身体病痛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过程,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其实是一样的。按照这个过程,我们来看看个人面对心理问题,如何操作的。首先是空间位置定位,比如“愤怒”了,这个心理的小问题出现之后,只要我们是想解决问题的,那么首先想到的是,“问题在大脑部位”,就像感知身体的手、脚、头、肩、肚子具体位置病痛一样,感知并确定下这个大脑身体部位。

    2.功能定位理智明白

    接下来体察分析“愤怒”的具体心理活动内容、感受,找到愤怒的原因、造成内心不适的具体感受,看看自己能不能平息怒火。其实,只要能够这样做,“愤怒”基本上没有多大作用了,即使一时半会平息不了,也有充分的理智时间和自控能力,不让自己因“愤怒”而冲动,直接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冲动是魔鬼,说的就是对“愤怒”的心理问题没有分析对治,而是直接进行了行为反应,最后往往是坏事情。

    所以,用这个“心理概念工具”来解决心理问题,和我们解决手痛的身体问题,一样的知识和操作过程。大家容易懂,容易做;另外,当心理问题被弱化成“身体问题”之后,“具体的内心感受和思维观念”,就不会在“心理问题”状态下,产生进一步的负面行为和生发“负面感受”。心理问题得到了短时间的自我控制,接下来就是如何化解这个“心理问题”了。

    这就是“心理概念工具”的特点简单易理解;大众化便于使用;所知即所得,效果迅速而且比较大。

    四.传统“心理概念”的使用效果

    传统心理概念是这样描述的: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传统概念仅仅是从认识上概括了“心理”的具体内容、性质、现象。大众能够好好理解么,大众能够借此来具体使用操作么?根本不能。

    然后进一步,要想理解心理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是不是还要去理解“主观、客观”,“如何反映”,还要去慢慢了解“心理过程”、“心理特征”,还要深入具体的内容部分,学习了解“知、情、意”,再慢慢学习操作技术。

    这一系列的思维观念的总结,脱离开具体的身体感受,可感知的生活细节内容,大众怎么能够简单的理解、更不用说应用了。当心理的理论和技术,脱离开具体身体存在,脱离开具体生活操作方式的那一刻起,就远离了大众,越研究,离群众越远。

    回归可感知的,可触摸的,可简单实证的知识和技能状态,才是“心理”理论好技术该有的态度和方向。也才是可以继续存活和发展的基础。否则,传统的心理停留于“空洞、难懂、难用,无效”的状态,最后必然会被生活抛弃。

    五、大众版“心理概念”再认识和应用

    回顾一下这个大众版的“心理概念”。心理,就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行为指令的“空间中心规律”和“功能中心规律”。人们一旦熟悉了这个概念,他会产生两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活功能。

    1、工具的两个直接生活效果

    第一个功能,“心理”不再是抽象空洞难以理解的文字符号,心理和“脚走路的原理”“肚子痛的原理”,“手脚打太极”原理一样,有一个具体的身体部位对应。心理就是“大脑这个部位的运动原理”。

    第二个功能,所有的生命行为以及内心的情绪感受体验,其实都是“大脑指令加工”的结果,一旦心理出了问题,一定是直接出现在大脑这个位置,一定是大脑的“生命指令功能”出了问题。就像一般的身体难受了,我们可以一下定位到具体身体部位,头、手、脚;也能够大致明白是该部位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大众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首先建立的是具体的身体部位感受,并能够确认是大脑思维感觉等等指令加工功能出了问题,就有了一个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基础,不会再迷惑、无所适从,无奈等待了。

    2.认知心理问题的根源

    从这个大众版心理概念中,也容易理解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将生命活动的关注焦点,放到大脑具体的思维念头和感觉上,放到大脑思维所指向的,具体外部世界矛盾冲突之中,在迷失自我之中,在违背大脑思维功能运行规则的情况下,错误运用了大脑的思维加工功能,生产出违背生命、社会、自然基本规则的指令,由此产生外在行为、内心情绪及判断评价,都是不和谐的,有冲突的,害人害己的。

    当然,后面部分,仅仅这一个概念工具是没有办法实证和检验的,但是大众版的“心理概念工具”,为后续的科学理性的分析心理问题,找寻解决办法,提供的坚实的基础。

    3.大众版“心理概念工具”的应用举例。

    对于日常性的心理不平衡,比如“嫉妒心理”。按照身体正常功能与疾病状态的逻辑,一个健康的身体局部及功能,不可能对整个身体产生自我伤害。这是身体的生命本能的自然法则,所以,同样一个身体部位的“大脑”,不应该产生损害身体本身的行为和功能,除非本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清楚明白的取舍。否则,一切有害身体存在的“大脑思维信号”,带来“身体、生命过程”不愉快健康的行为指令、情绪内容、以及评价,都是“大脑”这个“生命指令的加工中心”,生产了错误的指令信息。

    作为“嫉妒”的思维念头和情绪体验,对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世界来说,都是有害的。不用从道德伦理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就从“生命存在性公理”出发,就能看出这个“嫉妒心理”的问题所在。一个明白了生命规则的人,他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心理调整,“明白真相的同时就是痊愈”,而且是彻底的痊愈、不会复发。

    对于前文提高的,刘若英严重的“强迫思维症”,如果当时她能够明白并实证到这个“心理概念”,那么“不受自己控制的强迫思维”本身,就是“大脑生命指令的加工功能”混乱了,注意力关注的源头,将不会迷惑于各种混乱的思维念头中,会明白问题的症结,就在“大脑思维功能失常”这个问题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矫正“大脑的思维功能”,这个过程和修机器没有两样。如此,看似抽象不可琢磨的“心理问题”,本质上就像外部世界维修机器一样,那样具体形象,而且还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以参考,“生命存在性公理”。

    六、大众版“心理概念工具”的学习和使用要点

    重新梳理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以此为基础,能够很好理解“心理”的知识和操作技巧。

    1. 建立大脑器官的空间存在感。

    “心理概念”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还是会有点陌生,但是对于“功能中心”“空间中心”,在一般的身体健康经验中,就可以建立。要注意的是,身体与生俱来,人在潜移默化中,对身体的存在有一种天然的感觉,并不会被忘记。而对大脑的存在感,一般人不会如此重视,是因为我们使用大脑,更多的是感受大脑中的思维、念头、感觉、情绪、评价,并做出行动反应,情绪反应,或者对涉及的外部人、事、物对象做出反应。

    在学习使用这个概念时,要有意识建立起,对大脑器官的空间位置存在感觉,并尽可能达到像对身体其他部位的,空间存在感觉的程度和习惯性。

    2深对大脑“生命指令功能中心”的认识和体会,形成类似于“脚是走路”的这样的基本功能习惯性认知。

    大脑的空间存在感,一旦建立之后,还是很实在具体的,不会淡忘。但是,对于“大脑的指令加工的功能中心”,这是一个人为的认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这个需要有意识强化。它会在心理问题出现时,自然竖起一道防火墙,让个人首先感觉大脑的存在,明白大脑的功能作用这个事实,避免将注意力陷入具体“念头、情绪”之中,而迷失自我,无法自拔。

    3.“大脑存在感”和“指令加工中心”的认识和体会,需要不断坚持,不断强化。直到像身体的一个具体部位那样,自然清楚明白而不迷在具体大脑思维念头中。

    4. 不断的实证和检验,应用。

    “心理概念工具”,本身并不仅仅是为解决心理问题创立的,其实是一种生命探索的理论和工具,当我们在具体使用中,自然会体会到“心平气和”“身心安宁”,类似的心理心灵自我调控效果。理解了,就能获得“真相的力量”,不需要反复去背记,自然会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应用。一旦有意无意的应用,直接就会体会到“宁心静气”的效果。“心理概念工具”,不是拿来研究的,不是拿来装酷的,是用来在日常生活中用的。也不是为了多么高大上而设计的,就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认知、使用创立的。在日常生活中实用和有效,才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七、心理理论和技术应该是老百姓的日常工具

    正如前文说的,每个人的心理心灵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内部的信息和运作都是神秘莫测的,而且也应该是私密的。所以,不要期望在心理的场景里,找到外人、外力、外部产品来解决问题。要抛弃这种偷懒的念头和生活方式。其他可以,心理世界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责。

    大众化的心理理论和技术,应该是存在于田间地头的小家碧玉,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月宫的嫦娥仙子,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生人勿进。

    正如前文所展示的那样,心理的理论和技术原理,其实都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之中,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难以琢磨的,主要在于你要“能够思考”、“善于思考”,不并能“主动思考”。

    永远记住,在心理心灵的世界里,别人无法代替你思考。什么时候学会了积极主动的科学思考,什么时候你就消灭了心理问题。

    阅读本文,感触良多,请写下你的评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开卷获益,敬请点赞、转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开满鲜花的烟囱:感觉个体操作起来有困难 太抽象了
        真我智慧:@月涌河畔春树生 心理问题的帮助原则就是【助人自助】,帮助他更好地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灵的问题,是生命的核心问题,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这个不像产品服务,花点钱就搞定,不可以,也不能够。说白了,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上天赐予当事人的自我觉醒的机会。不是真的让他受罪的。反过来说,一旦他能够明白这个生命的天机,能够清醒明白的自我控制地生活,哪里会有心理问题呢!
        开满鲜花的烟囱:@真我智慧 谢谢你!给我一大段的额外辅导,我明白了:就是真正有效的心理医治就是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心理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一个自己治愈的工具!
        真我智慧:@月涌河畔春树生 第一个是生命的直觉问题:就是必须要明白,思维、心理的问题,是不能偷懒取巧,寄望于外人外力,花钱就找到内心的平衡的。这一点,可能大众要有一个逐步自我觉醒的过程。第二个就是平时做不做的问题,没有技术和理论难度。比如,建立大脑器官的空间存在感习惯,而不是常常被大脑内部的思维、念头、欲望信息带着跑。这个本来就是一种很简单但是很有效果的,静心凝神的方式。另一个就是知道 并能够在生活中实证到“大脑的指令功能中心”地位、作用,同样是在清醒、理智和杂乱思维、感觉、念头之间,建立生命智慧缓冲带的方式,核心就是要理解并能够证道这个事实。理解起来,操作起来其实都很简单。关键在于他去不去做。这个部分和传统心理学,有天壤之别。就是容易学明白,但是需要体验和实证到,需要日常生活去用。只要去做的人,体验到的人,他能够明白,就清醒了一半,只要能够实证到,心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80%。剩下的部分,进一步对“大脑的指令功能中心”进行必要学习和实践,一但明白并实证到,所有的心理问题就不再存在了。

      本文标题:用这个技能刘若英原来就不会受强迫症的苦,心理问题你也能不求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v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