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

作者: 书生已老 | 来源:发表于2023-04-17 05:03 被阅读0次

    笔记本对于我来说,就像农民手中的锄头,战士手中的枪。枪在人在,我是笔记本在人就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送我一本笔记本,硬壳的,红色,封面有伟大领袖的头像浮雕。那是当时我最好的一本书了,也是全班同学最好的笔记本了。我在上面摘抄了一些名言警句和诗歌,一直珍藏了几十年,迁入新居的时候才弄丢了。

    2018年,我退休的时候,从办公室书柜里,清出几大摞笔记本来。有些是我参加工作那几年记的日记,有的是我准备创作收集的材料,有的是对民间有趣语言的收集记录,但更多的是我教育写作的素材积累以及写作手稿。对于这些发黄的笔记本,我和它们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我把它们堆在书桌上数了数,两百多本。早年的本子薄一些,后来的本子全是大厚本大厚本的。当然也还有一些搁在家里,如果把家里的笔记本也算进去,那就更多了。我评特级教师的时候,专家组下到学校来考察,他们看了这些笔记本,用手比了比,量了量,说我是著作等身了。这话虽是戏谑,但也不缺乏真实。

    看着这些本子,我仿佛看到一群陪我走过的老朋友。多少年的夜晚,下了夜自习课,把学生送走,回到家来,妻子和孩子们睡去了,灯光下,我就这样伏案记录,把我的观察,思考、见闻定格在上面。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感慨的。我能走到今天,就靠这些笔记本的帮助,它们厥功至伟。我是站在这数百万字的手稿上成为特级教师,成为今天这样的人。我给这些笔记本拍照,寻思着,是不是把它们卖给拾荒的人?是不是带回家去继续保存起来?是不是还有比这更恰当的处理方式?

    正在犹豫的时候,副校长赵老师来了,他先是惊愕:“哦,李老师,写了这么多啊!真是不简单!”我把我的处理意见提出来和他商量,究竟怎样保存?保存在哪里合适?赵老师说:“这些东西太珍贵了,它是你的历史档案资料,如果卖给收废品的,那就太可惜了;带回家去是可以,但占地点,你不如把它们放在学校图书室里,让学校来替你保管,这样更有意义。即使是没人读,只看看你写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研究,也是会感动的。”这个办法好,也合适。我这些文字心血,我这些老朋友终于找到了一个新家,找到了一个历史归宿。

    我觉得,文字是对抗时间的有力武器。老一辈读书人常常教导我们说,死记不如淡墨水。你的记性再好,当时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过了些日子就淡忘了。年深月久,连框架都回忆不起来。而写下笔记,就可做到立此存照。回忆不起来,去翻翻书,忘记了的东西就呈现在眼前。封建社会的翰林院,今天的档案馆,说白了,就是为政府机关收集历史记忆的地方。没有这个机构存在,我们的二十四史就写不出来。看《金刚经》可以发现,古印度梵文的时间概念十分模糊,动不动就是十万八万,其实它是历史记忆的模糊。

    绕了一个圈子,书归正传。国家有国家的历史记忆,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历史记忆。国家的历史记忆,其实上是每一个人历史记忆归纳提升后得到的总和。没有经过思考,经过审视的记忆,首先是不准确的,其次是没有意义的。我写的笔记,对别人,对这个社会没多少意思,但对我自己来说,它就非常有意义了。那么些笔记记下来,虽然我翻看的时候也不多,但每天记下笔记,就等于我每天都在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反思生活、整理生活、记录生活。成年累月接受这样的训练,那就是说,我是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在上一所大学,一边在职进修,一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边自我造就,自我发展。在总结我教师经验的时候,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乡村教师,学历仅只高中,基本没有参加过任何正规脱产培训,最后却能成长为专家,成长为著书立说的人?思考发现,写——笔记本上的耕耘,结合课堂实践,结合专业的教育写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这个过程,我是无论如何达不到今天这样高度的。

    在笔记本上,我书写了几十年。最先的时候,写一些粗糙的,“毛胚”的东西,仅只事实记录,思想参与的程度并不深。写着写着,不断发展,后来啊,就是一个一个的教育思想,一篇一篇的教育稿子写在上面。积小胜为大胜,我把这些稿子整理修改出来,认认真真誊写,寄给教育报刊杂志。自然,这些早期的练笔,许多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慢慢,开始实现了零的突破。既然能在县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继续往前走,在州级、省级、国家级教育学术期刊上发表就是可能。笔记本推动着我,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最后我是连《人民教育》那样的国家级大刊都不断上去发稿。再后来,我是一部接一部的教育著作出版。

    我写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活着》。用什么来逼?经验是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好好读书,教师的岗位,知识含量很高,真正的文化知识十之七八在书本里。如果老师胸无点墨拿什么去烛照学生心灵?每天读30页书的习惯,我已经坚持了许多年,再忙也要完成自己给自己规定的任务。第二个方面是好好教学生,这是我的本职,我每天去上课,去和学生打交道,琢磨课堂,琢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游泳,锻炼成长,从不会教书,到比较地会教书,到会教书,到多次被人请去培训教师。第三个方面是好好坚持教育研究,教育写作,握着手中这只“金不换”,从在笔记本上写,到在电脑上写,坚持不辍。一写就是数十年,一写就是一辈子。我感谢笔记本,是她成就了我的教育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w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