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
大雪过后,冬至掩卷。虽未到冬至,「论语」已在案头合页。关于此书作解的,我认为钱穆先生最好,其次,李零条理清晰,脉把的好,一字一句,不胡说,都是大家的学者风度,令人拜服。现在孔子又热闹起来,几岁的孩童娇声嫩气地朗诵“三人行,必有我师”,官吏也捏着嗓子吐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圆滑。孔子火了,早在汉武帝刘彻就尊崇为圣人,司马迁为孔夫子第一个作传,自此,后世独尊儒术,一直到今天。
「论语」不算书,只是孔子和弟子,用春秋时期的白话聊天,你一言,我一语。
孔子,少年很苦,吃粗粮,长得大高个,瓦刀脸,腰里别把破剑,讷于言,酷似农夫,周游列国,走哪哪烦,到处碰壁,心情和我差不多,一无所获,孔子烦恼的是“莫已知”,差一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去,谁都不搭理他,晚年自称“丧家狗”,也不是后来人们强加给他的金字招牌-圣人,那样炫耀于鲁国阙里,就一民办教师,讲学的地方叫私塾,弟子三千,学出名堂的有七十二人。直到近代,摊上大事了,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但只打倒了店,孔老二不倒,思想不死。不似现如今,只要不用的,一刀切,干干净净,阉割的比司马迁的腐刑还利落,一点不留根。五四那天开始,孔子走下神坛,重归巷闾,这反倒成了好事,救了孔子,不是天天当祖宗供着,磕头,烧香,光拜不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以后,逐步走下神坛的,西汉开国之君刘邦,一流氓,明朝朱元璋,和尚,脱去黄袍,开始说人话,不打官腔,人们不用累得脖子发酸,老是仰视,没有了距离,反而更让人尊重,因为,他们创造了历史。
读「论语」,要平视孔子,就是一个普通的老汉,一生郁郁不得志,也临川,也慨叹,他老人家的话,充满自嘲,但不失冷静,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他保持清醒,孔子,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
子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我喜欢这句话,有平民的霸气!
读「论语」,把书读薄了,才能读出孔子的味道。
读一段【论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