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行为和思维往往会按最初形成的那个定式进行,不断重复,而这种不断重复的思维、行为定式往往是与潜在挫折和失败紧密相连的,只是绝大多数人在没有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失败前都不可能意识到,他们只是在一次次无觉知地重复着那些早已习惯的思维和行为定式。
但是,如果你能学习一些反思性知识,如果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亲眼“看”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式,如果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这些定式带来的不良后果,你就会产生改变的动力。
这种改变在本质上是转型,这种认知的突围、越狱、改变和转型也只能从内部发生,而促使它们发生的,就是反思性知识。
反思性知识能够引发你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回顾和修正,反思性知识能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反思性知识是一种促使你的心态(或认知、视角)发生转变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只能让学员用体验的方式来学习。因为人的思维、行为和表达方式都受制于蕴含其中的原则,在你的原则没有发生实质性进化的情况下,你无论是改变内在还是改变外在,收到的效果都微乎其微。唯有从内心产生改变的动机,心态(或认知、视角)的变革才有可能发生。
案例一
反思性知识:软文策划及写作的误区
教学目的:让学员反思自己过去在软文策划和写作方面,存在哪些误区?
学员对象:新媒体文案策划人员
来源书籍:《软文营销》
学习活动设计思路A:缘分组队法
缘分组队法适用于:
- (1)主要目的是让学员反思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且该错误不易被察觉。
- (2)需要学员反思的那件事情是可以产出具体成果的。
把4张大白纸分别放在教室的东西南北4个角落,4张大白纸上分别写着4种不同的物品。培训师引导学员思考:你觉得你过去写的软文像是哪种物品?然后学员各自走向标有答案的一张白纸。站在同一张白纸周围的伙伴,临时组成一个小组,来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1)第一步,四方布局。把4张大白纸分别放在教室的东西南北4个角落,4张大白纸上面分别写着“指南针”“破冰船”“钥匙锁”“开瓶器”4个词语。
(2)第二步,引导思考。培训师引导学员思考:你觉得你过去写的软文像“指南针”“破冰船”“钥匙锁”“开瓶器”中的哪件物品?告诉学员:你觉得你的软文更像哪一件物品,你就走到写有这件物品的大白纸所在的角落。
(3)第三步,反思时刻。培训师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学员随着音乐的起伏,在教室里面自由走动,去反思、去感受、去觉察,3~5分钟之后,学员要站在最能代表自己软文特征的那张大白纸旁。
(4)第四步,临时组队。音乐结束之后,站在同一张大白纸周围的伙伴,可以组成一个临时小组,分享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张卡片,他们在反思自己软文的过程中,都想到了些什么?意识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5)第五步,小组展示。分享完了之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融合大家的想法来做总结性发言。每一组的分享都能引发在场所有的人联想到自己在软文中曾经犯过的错误。
学习活动设计思路B:多元角度法
多元角度法适用于:需要学员反思的那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且每个角度都有不一样的描述。
首先简单讲解“六顶思考帽”的概念,然后把所有的学员分成6个小组,每组各“戴”一顶帽子(即每组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培训师给大家展示一个软文案例,分发给每组学员,让各组从自己“戴”的那顶帽子的角度评价这篇软文的策划和写作。
(1)第一步,植入角度。简单讲解“六顶思考帽”的概念,让学员了解,我们在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从6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每个人都有6顶不同颜色的帽子,这6顶帽子代表不同思考角度。
- 白色代表客观、全面地收集信息,戴上白帽要表达客观和中立的信息。
- 黄色代表寻找事物的优点及光明面,戴上黄帽要表达正向信息。
- 红色代表从感情、直觉和感性上看问题,戴上红帽要在表达中体现情感。
- 绿色代表用创新思维考虑问题,戴上绿帽要在表达中体现创造性。
- 黑色代表从事物的缺点、隐患上看待问题,戴上黑帽要表达风险性的信息。
- 蓝色代表思维中的控制与组织,戴上蓝帽负责总结和综述。
备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要讲“六顶思考帽”的概念,“六顶思考帽”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让学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只要是能让学员“多视角看问题”的工具,都可以在这个环节使用,不局限于“六顶思考帽”。
(2)第二步,分配角色。学员分成6组,每组“分配”一顶帽子,各组根据自己所“戴”的帽子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和发言。
(3)第三步,展示案例。培训师给学员展示一个软文案例,分发给每组学员,让各组学员从自己“戴”的那顶帽子的角度评价这篇软文的策划和写作。
(4)第四步,小组分享。小组形成一致意见后,各组选派一位代表来发言,发言时要先表明自己组的角度。每个组的分享都会带领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篇软文。
(5)第五步,自我反思。培训师播放轻音乐,让学员从六顶思考帽的六个角度出发,重新看待自己以往策划过的软文。每个人把自己对这六个维度的思考结果写在一张A4纸上,然后每人在课堂现场找到一位搭档,相互分享刚才“自我反思”的内容。
案例二
反思性知识:识别情绪和表达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让学员意识到,自己能够识别和表达的“情绪”比较有限,于是有意识地去积累有关情绪的词汇,训练情绪的表达。
来源书籍:《重塑心灵》
学习活动设计思路C:看图说话法
看图说话法适用于:
- (1)能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来显示知识点。
- (2)能让学员通过讨论意识到知识点的重要性。
展示出一些人物图片,让学员猜测图中人物的情绪,让学员意识到,自己识别情绪的能力不强,表达情绪的词汇也比较少,由此产生改变的动力。
(1)第一步,展示图片。首先,培训师通过幻灯片,向学员展示10~15张不同的图片(图片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情绪),然后让学员猜测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情绪。
(2)第二步,提问引导。在这个“看图猜情绪”的游戏结束之后,培训师可以提问引发思考:
- 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图片,有些情绪你们能很快识别,有些情绪需要反应一下才能说出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不能立刻识别它们呢?
- 刚才那些图片中,每张图片展现出来的情绪都不同,但在游戏中,你们往往会用同一个形容词来代表2~3种不同的情绪,比如第1张、第4张、第10张图片中的情绪其实不一样,那我们怎么样才能表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呢?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员意识到,自己识别情绪的能力不强,表达情绪的词汇也比较少,由此产生改变的动力。
(3)第三步,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 我们能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有什么好处?
- 我们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什么好处?
讨论完成之后,选择1~3个小组来分享他们讨论的智慧结晶。
(4)第四步,激发行动。培训师结合小组的分享,讲解识别情绪和表达情绪这两种能力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性。
引出: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积累有关情绪的词汇。
学习活动设计思路D:两两互猜法
两两互猜法适用于:
- (1)学员总人数是双数,能够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
- (2)该反思性知识能够被学员相互考验。
准备和学员人数相同数量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着一种情绪,每个人分别抽一张卡片。把所有学员分成A、B两个大组,面对面站立,A组和B组每个人各自做出卡片上的表情,让对方组来“看表情猜情绪”。
(1)第一步,准备卡片。准备和学员人数相同数量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着一种情绪,所有卡片上表示情绪的词语不要重复。游戏开始前,每个人分别抽一张卡片,这张卡片上的内容不要公开。
(2)第二步,分为两组。把所有学员分成A、B两个大组,两组人数相当。A组和B组的学员一对一、面对面的站立。
(3)第三步,相互考验。第一轮由A组组员做出卡片上的表情,由B组一对一地来猜情绪;第二轮反过来,由B组组员做出卡片上的表情,由A组一对一地来猜情绪。每轮结束后,做表情的一方需要告诉猜情绪的一方有没有猜对。
(4)第四步,分析探讨。“看表情猜情绪”的游戏结束之后,A组和B组分别以小组的形式,先统计出组内猜对情绪的比例(比如A组20人,有10人猜对、10人猜错,那么猜对的比例就是50%),然后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会猜对,有些人没能猜对,最后探讨如何才能准确识别和表达情绪。之后A组和B组分别选派代表发言。
(5)第五步,引出主题。培训师对两组的发言进行反馈和总结,引出:要想准确识别和表达“情绪”,就要有意识地去积累有关情绪的词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