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智囊》之见大(1)

读《智囊》之见大(1)

作者: 百鸟伊人醉 | 来源:发表于2024-08-05 19:59 被阅读0次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集“见大”。

    一举一动,出人意料。平常人读后会惊叹不已,豪杰们读后却了如指掌。集为“见大”之卷。    

    故事1:太公,孔子

    姜太公被封在齐国。齐地有一位著名的士人,曾立誓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友,故大家都称赞他的贤能之才。太公三次派人征召,此人都拒而不至,太公便下令把他杀了。周公旦说:“这是齐国的高人贤士,你怎么把他杀了!”太公说:“此人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友,难道还能盼望成为臣下和朋友吗?既然不能为臣,又不能交友,这就是自弃之民了。连召三次都不到,就是叛逆之民。如把他这种人给予表彰并作为榜样,让全国人都效仿他,那么我还给谁去当君主呢?”

    这就是齐国其所以没有懒惰之民,始终没有成为弱国的道理。韩非子的《五囊》一文中所说的道理,就是以此产生的。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但由于他聚众讲学,致使孔子的学生人数三次增加而三次减少。孔子担任大司寇后,遂将少正卯杀死在宫门之前。

    子贡进前说:“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老师把他杀了,这可能是失误吧!”孔子说:“人有以下五种恶迹,连盗贼都不和他交往的,一是居心放达而奸险,二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三是语言伪诈而巧辩,四是所记的坏事又多又杂,五是顺从非礼之事而受人尊敬。这五种中只要具备任意一种恶迹的人,都是要受到君子的诛杀的。而少正卯是五囊俱全,他是小人中最为残暴的一个,这是不能不杀的。”

    小人如果没有过人的本领,是不足以祸乱国家的。但如果小人有才,又肯接受君子的驾驭,那也未尝无济于国,君子也不必对其一概排斥。少正卯能够煽动和迷惑孔门子弟,他就是想要压制孔子而向上爬,难道孔子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这次狠命下手,不但因为一时的巧言乱政之故,也为后世的以学术而杀人者设立了一个防范。

    齐国的“名士”空有虚名而毫无用处,少正卯表面上大有可用,但实际却绝不可用。一般的奸佞之人,英明的君主就能将其诛杀。声望很高的“名人”、“高士”,如果不是大圣人是不知道应当诛杀他们的。唐朝的萧瑀信奉佛教,唐太宗便令他出家当和尚。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河南参军郑铣阳和县丞郭仙舟投匦献诗。唐玄宗下敕说:“观看诗文之意,他们都是尊崇道教的,对治理政事毫无用处。应该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迪欧郑、郭二人的如此处理,与圣人们的做法是暗相符合的。如果让佞佛之人全部出家,信道者皆为道士,那么士大夫们对异端邪说的攻击自然就会平息。

    以上为第一卷第一篇正文。

    其实从我的理解来看,不管是姜太公还是孔子还是唐太宗的所作所为,都暗含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学会观察,要懂得什么样的人可以为自己所用,如果真的坏的“五囊”俱全的人,真的杀了又如何。

    换成现代的思维角度,其实我们现代人也总结了其中的深意,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再比如就是之前一家公司的用人准则也是如此,有德有才重用之,有德无才善用之,无德无才弃用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德行还没有才能,那么这样的人公司里留着还有什么用?

    这也是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一个大道理,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读者,要做一个有德有才之人,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上有所建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智囊》之见大(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z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