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03万亿!然而,它是中国楼市最赚钱公司,房价竟能这样预判……这份财报,没准能帮你读透房地产行业投资逻辑
万科,交出了一份让人感慨的成绩单:
2017年,营业收入2,429.0亿元,同比仅增长 1.0%;结算面积198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5%;实现结算收入2,330.1亿元,同比减少0.48%;
看到这里,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我去,马上要不行了啊,以后还能不能勇攀高峰了。
万科,可能是整个A股最著名的股权纷争案例。按理说,只要股权出现重大纠纷,这样的公司你根本碰都不敢碰。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这都是重大风险。
并且,打开它的资产负债表,乍一看你会震惊:截止最新发布的2018年一季报,负债竟然高达1.0289万亿。
啥情况?万科竟然欠了这么多钱?
它的资产负债率,也高达83.98%,同时,恒大、碧桂园、绿地等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很高,均在80%左右。
看上去,风险巨大,对吗?
但是,就是这么一家麻烦不断、股权不稳,被媒体扒得体无完肤的公司,近十多年来的利润,一直稳定增长。
2015-2017年,万科营收1955.49亿、2404.77亿、2428.97亿;归母净利为181.19亿、210.23亿、280.52亿;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60.46亿、395.66亿、823.23亿元;毛利率为29.35%、29.41%、34.1%。
2017年,尽管营收增长幅度较小,但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33.4%;每股基本盈利2.54元,同比增长33.4%;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1.1%,较2016年增加 2.61个百分点。
并且,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高达823.23亿,大幅高于净利润,相比另一边的恒大,净利润虽然也有243.72亿,略低于万科,但经营性现金流方面,恒大的数据为-1509.73亿元。注意,大幅为负。
两家都是地产龙头,为啥数据差异这么大?
对,答案就是前面说的:资产负债率。
沿着这个细节继续向下思考,才能发现地产行业一些真正有意思的东西——无论你已经买房,或者将要买房,万科的财报都应该是你在做买卖决策之前重点研究的材料。
即使股权纷争影响,万科的业绩和市值仍然能不断前进。如今的万科,是中国所有房地产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企业,包括A股、港股在内,市值接近3000亿人民币。
可以说,万科这家公司,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中,最值得研究的一家公司,只有研究万科,你才能搞懂房地产行业,读懂这门生意背后的密码,以及真正的地产大佬,是怎么凤凰涅槃的。
这门生意的核心,浓缩下来其实就两个字:预售。而这预售收来的钱,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下。只有搞懂了预售模式,你才能真正看懂房地产企业的财报,以及一些非常核心的问题:
1)作为普通投资人,既没有宏观研究的视角,又非房地产业内人士,究竟该如何快速预判房价涨跌周期?
2)盖房子是一门时间周期跨度很大的生意,房地产企业拿地、建楼的节奏,究竟如何判断?
3)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看上去都恐怖,大多高于80%。按照传统财务教科书的说法,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公司,轻易不要碰。可是在房地产行业里,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从万科入手,分析一下房地产行业。从它的身上,也许你能读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逻辑、财务特征,乃至整个中国房价的走势密码。
注,本报告之前发布过1.0版本,但此后删除对数据做了微调,加之很多用户强烈要求重新发布,故今日修改升级2.0版本重新发布。希望能对大家思考有帮助。
01
第一笔生意:倒腾玉米饲料
结果做成一代房地产巨头
▼
万科,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地铁集团,实控人为深圳国资委,截至2017年12月31日,持股29.38%,姚振华的宝能系为第二大股东。
万科的灵魂人物,王石,籍贯安徽,1951年1月23日出生。17岁的王石初中毕业后,直接参军,1978年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
1978年,王石毕业的那一年,正赶上改革开放,但当时的王石,和房地产八竿子都打不着,那个时候,其实我国才刚开始有了“商品房”这个概念。
直到1983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万科来到百废待兴的深圳,那时的深圳就是一个巨型工地,到处都在建设,尘土飞扬。
那时,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成立了一个贸易部饲料科,王石担任科长,业务员为邓奕权、黄世浩、邹赖忠、黎华、蔡素红、钟庭贤、范秋容、黄惠琴等,主要业务是为现代化养殖农业提供饲料生产原料。
当时,王石连发票是啥、转账单是啥都不明白,用王石的话说,他“深刻感受到业务知识的贫乏,尤其财务方面,更是个门外汉。”“从那以后,我每天下班无论多晚,都要看两个小时财务书。还学着记账,下月初跟财务做对照。三个月后,我阅读财务报表没有障碍了。”
你看,连王石都说学习财务知识如此重要。可惜,那个时候优塾投研团队的财务炼金术、财务魔术、IPO避雷指南都还没有。要不然,也可以让老王仔细研读一下。
言归正传,当时靠倒卖玉米,王石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1984年5月30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立,这就是万科的前身,当时的业务是办公设备、视频器材进口业务,经理是王石,共有67名员工。它,是深圳经济特区内最大的摄录像专业器材供应商。
1984年,正是我国开始推行住宅商品化的元年,房地产这个行业刚刚进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中,这年成立的,不仅有万科,还有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广州城建、浙江广厦等……
1987年,改名为深圳现代科仪中心,不再进行整机进口,改为进口散件。
1988年,王石的路径发生了又一次重大转折。万科改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完成股改,4100万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王石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份,选择做一名职业经理人。
他当时的想法很前卫:不需要通过控制股权,照样也能管理好一家企业。不过,由于走私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经济,摄录像器材业务萎缩。
摄录像器材业务的衰落,让王石萌生了转行的想法,当时,房地产正处在风口上,就如同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一样,有关部门修改了《土地管理法》土地禁锢有所放开,于是万科开始斥资买地,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
1990,王石决定向商业连锁零售、电影制片及激光影碟生产等新的领域投资,初步形成了商贸、工业、房地产和文化传播“四大支柱”的经营架构,当时万科走的,是商业综合体的路线。
1990年8月,深圳天景花园竣工,这是万科的第一个住宅房地产项目。 当时,受香港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广东地区已经开始逐渐出现“预售”模式,当时的广州世贸中心大厦,就是采取的这种模式。
不过,当时小区电费收取过高,引起业主不满,也因此促成了内地第一个“业主管理委员会”在天景花园产生,从此起,万科开始重视物业管理。
1991年,万科上市,这一年,它确立了“综合商社”的发展模式。按照国际综合商社的业务布局调整为十大行业:进出口贸易、零售连锁商业、房地产开发、金融证券投资、文化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发布、饮料生产与销售、印刷与制版、机械加工和电气工程。
你看,这路数,基本是瞄着日本综合商社巨头去的,比如三井、三菱、住友、丸红、伊藤忠等等。
1993年,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冲上顶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69%,这个数据之后,监管层开始调控房地产市场,1993年6月,有关部门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随即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
当时,内地的房地产企业很少有预售制度,信贷收缩,终止房地产企业上市,这两条,直接让大批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这,也直接导致了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
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下一片哀嚎之时,王石做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放弃以“综合商社”为目标的发展模式,All in房地产,正如今天许多人All in区块链一样。
这,可能是万科最关键的一次转折点,王石的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老大。这个逻辑,正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抄底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2016年大宗商品周期底部时,抄底收购tenka钴矿的洛阳钼业。
并且,万科不是做商业地产,是专做商品房,聚焦于单一的细分赛道,就像贵州茅台专搞白酒的细分品类“酱香型”,也能搞到8000亿市值。
在房地产的经营品种上,确定以城市中、高档民居为主,公寓、别墅、商场、写字楼统统放弃;在房地产的投资地域上,由全国的13个城市转为重点经营深、沪、京、津、沈阳五大城市。1993年时,万科涉及13个行业,到四年后的1997年,缩减到只剩下5个。
就在万科专注房地产之后的第二年,1994年,我国内地房地产行业开始模仿香港地区房地产制度,出台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建立了预售许可制度,并对预售条件、监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预售制度的出现,大大缓解了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目前,我国各主要城市商品房预售比例普遍在8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达90%以上。
1999年,王石辞去总经理职位,开始彻底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2001年,郁亮担任总经理,王石任总裁,并且开始淡出公司事务,到这一年,万科的主业,只剩下房地产这个领域。
2012年起,万科大力推行标准化,推出城花系列(城市中心外围住宅)、四季系列(城郊结合部住宅)、金色系列(城市中心住宅)和自然人文等系列,加速房地产开发。
2014年,万科B股转H股,在联交所上市,代码(02202.HK)。
2015年,万科推出长租公寓,截至2017年底,已在全国29个城市开业96个项目,开业房间数超过3万间,获取房间数超过10万间,是国内长租公寓规模最大的公司。
2015年起,发生了全国人民都熟知的事:股权争斗。宝能系、恒大等多方入局,直到2017年3月,深圳地铁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才算落幕。2017年6月,王石辞去万科董事长之位,彻底离去。
在那之后,也许你觉得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可没准这是另一个大时代的开端。
股权争斗的3年间,万科的业务仍在不断增长,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为24.43%。2017年,万科位列我国房地产企业第二,第一为恒大、第三为碧桂园。2017年7月,万科入选《财富》的世界五百强,排名307,比去年上升49名。
自1992年上市26年以来,万科的业绩,仅有1995年、1996年、2008年这三年利润出现了下降。
(数据来源:choice)
如今,回顾万科的经历,它主要做对了三件大事:
1)房地产泡沫后,专注房地产;
2)集全力攻打一点,把住宅地产彻底打透;
3)建立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层与股东分隔;
02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密码
经营性现金流
▼
万科,当前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地铁,持股29.38%,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占收入的比例在95%以上。
2017年,万科销售面积3595.2万平方米,占全国商品房市场份额的3.96%。万科的房地产业务中,82.7%为住宅房,13.6%为商办地产。住宅房中93%为144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
房地产行业上游为建筑工程行业、建材行业。上游行业中,房地产企业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对水泥、玻璃等建材的议价权很高。
其下游为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装修装饰等。
下游行业中,仅有物业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拥有一定话语权,房地产中介、装修装饰不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运营。
万科的收入地域分布较为均匀,最大的为南方区,包括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中山、长沙、厦门、泉州、福州、三亚、惠州、清远、莆田、南宁,占总收入的30.52%,贡献40.73%的权益净利润。
▼
2015-2017年,万科营收1955.49亿元、2404.77亿元、2428.97亿元;归母净利为181.19亿、210.23亿、280.52亿;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60.46亿、395.66亿、823.23亿元;毛利率为29.35%、29.41%、34.1%。
看到这个数据,不知你有没有留意一个细节:营收2428.97亿,归母净利润280.52亿,经营性现金流却高达800亿。
这个数据,其实是房地产企业的一大特色——预售。
1994年,国内正式出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立了预售许可制度,并对预售条件、监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目前各主要城市商品房预售比例普遍在8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达90%以上。万科从拿地到开盘的时间,约8-9个月。
这部分提前收到的钱,会计入预收账款,2015年到2017年,万科账面的预收账款为2126.26亿、2746.46亿、4077.06亿。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细节。2017年万科预收账款大幅增长,这说明当年预售房屋情况火爆。如果再往里细想,2018年年报很可能营收会大幅增长。从前不久万科的一季报,已经能看出端倪,2018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8.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5.8%;归母净利润实现8.9亿元,同比增长28.7%。
注意,一年要预收4000多亿,全A股第一,这也是万科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什么会大幅高出净利润的原因。
虽然预收高,但房地产行业,其实是典型的强周期属性行业,此处给你一个思考题,房地产,为什么会存在周期波动,而家电等和房地产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就没有?
答案:杠杆。
来看房地产企业排名前五十的上市公司,有息负债以及杠杆情况,如下:
▼
绝大多数行业中,杠杆越高,周期波动就越大。你想想,一方面是普通用户买房的时候,会有一道杠杆,接下来房地产企业在盖房时,又有一层负债杠杆。
这,其实就是家电和房地产尽管密切相关,但房地产波动周期性却远高于家电领域的原因。
对于一家房地产企业,这门生意的核心在周期,和杠杆两个地方,具体来看,其实就是两条:
1)拿地盖楼时,对房地产周期的判断准不准;
2)融资负债杠杆高不高;
这两处都会体现在财报上,我们挨个来看。
03
要想干房地产生意
必须提前1年预判周期
▼
房地产,属于周期行业,与我国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势呈强正相关性。
一般情况下,在宏观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市场需求和供给都会相应增加, 反之, 则会出现房地产市场需求萎缩, 经营风险增大,投资规模下降的情况。
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想做这门生意,最重要的一件事:必须提前预判周期。如果预判周期出偏差,分分钟资金链断裂、死亡。
之前我们分析过,采矿行业同样是一门周期性生意,但这两个行业在产品特性上差别极大:矿产基本可以即采即卖,而房地产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为2-3年。
此外,矿产可以长期囤货,但房地产的重要原材料——土地,却并不能长期囤积,有法规约束。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注意,由于很难囤地,因此,房地产企业对周期判断必须更为精准,一旦闪失、马上完蛋。此处,给你一个思考题,如果你是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老总,你该如何预判周期?
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约为2-3年,大致需要经历以下几步:
1)竞标获取土地,获得施工许可证等;
2)开始施工,施工投入;
3)申请预售证,开始预售;
4)完工交付;
▼
虽然总周期大约2-3年,但是注意,一般来说,在预售时确定房价后,后续变动空间较小。
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提前预判的时间段,就是从拿地,到开始预售的这段时间。
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五条,申请商品房预售需要的条件为: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第一个条件,要看挂牌时间、地款打入、合同签订时间;
第二个条件,包括市调、方案(内部一稿,二稿,规划评审,送当地政府汇报)、规划二证、国土、人防、水电煤等报批;
第三个条件,施工投入25%,视各项目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来说,达成三个条件的时间约为六个月到一年左右。万科从拿地到开盘的时间,约8-9个月。
注意,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万科需要预判周期的提前量,就是这8-9个月。
此处,再给你一个思考题,房地产企业预判周期的行为,会在财报中的什么地方体现?
04
房地产企业最大的财务密码
存货,其中藏着大学问
▼
答案是:存货。
存货,是万科资产中最重要的科目,2015-2017年,万科的存货为3681.22亿、4673.61亿、5980.88亿。
存货结构中,主要包括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拟开发产品、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资产。
已完工开发产品,通俗的说法,其实就是已经盖好的房子;
在建开发产品,其实就是正在盖的房子;
拟开发产品,即土地使用权;
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资产,这个科目此前在我们分析IPO否决案例新时空科技时有过详细分析。这个科目,即已结算金额,减去按在建合同累计已发生的成本和已确认的毛利后的值,其性质类似于发出商品。
▼
存货中,我们重点关注两个子科目“拟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这两个科目,其实就是两个通俗的词:拿地、盖房。
土地使用权,即房地产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不会和其他企业一样计入无形资产,而是会计入存货中的“拟开发产品”。
2015-2017年,万科存货中的“拟开发产品”为1035.29亿、1369.15亿、2176.61亿;占存货总额的28.11%、29.32%、36.34%。
2015-2017年,万科存货中的“在建开发产品”为2284.1亿、2848.85亿、3301.67亿;占存货总额的62.05%、60.96%、55.20%。
注意,这里是一个重要细节: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一家房地产公司是偏向于拿地,还是偏向于盖房,就是研究房价的密码。
当企业在房价底部,预计未来房价增速会加快时,那么,一定会抢先盖房,确保高价时可以出货(一定得抢先,否则价格涨了没货在手,很悲剧);
当企业预计未来房价增速会放缓,则会选择将现有现金优先拿地,不着急盖房。
我们据此粗略做一个指标,来做分析:存货中的地/存货中在建的楼。
这个比例越低,说明万科倾向于多盖房、少拿地,预判未来房价增速可能会放缓;
这个比例越高,说明万科倾向于多拿地、少盖房,预判未来房价增速可能会加快;
如果这两块的绝对值都下降,既不拿地,也不盖房,则很可能说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很悲观。2007-2017年,万科的这项指标,对应的当年统计局房价增速数据如下:
▼
(数据来源:choice 国家统计局)
那么,接下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来了:万科对房价的预判,水平究竟如何?
我们将统计局的房价增速前移一年,做一个直观对比,来看看万科预判是否准确:
▼
(数据来源:choice 国家统计局)
一图胜千言。做为房地产企业的龙头,十年来其对房地产周期的预判水平如何,看完这个图,相信你心里也就有数了。
两个字总结:神准。每一步它都能踩对,从而,直接让它成为今天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把它的上述指标,和股价、业绩叠加起来一起分析,会更有意思。
▼
(数据来源:choice)
06
房地产企业负债为啥那么高
其实你得看这个:净负债率
▼
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且采用预售模式。关于预售,优塾投研团队的好朋友,市值风云君也做过分析。
在预售情况下,客户支付了房款,但是,这笔钱,房地产企业不能确认收入,只能计入流动负债中的“预收款项”科目。
即:在建合同已结算的价款,大于在建合同累计已发生的成本和已确认的毛利的差额。
2015到2017年,万科的预收账款为2126.26亿、2746.46亿、4077.06亿,占当年收入的108.73%、140.45%、208.49%。
大量预收款也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极高,2015到2017年,万科的资产负债率77.7%、80.54%、83.98%。
注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如果你只看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来判断风险,那么,你得出的结论和可能失真,而应该看净负债率:
净负债率=(有息负债-货币资金)/净资产。
这个指标,是指企业所有的游戏负债减去账面资金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代表了企业真实的负债情况。
2015到2017年,万科的净负债率仅为19.3%、25.9%、8.8%。
我们拿2016年十大代表房地产企业的净负债率来做个对比:
▼
(数据来源:choice)
2016年十大代表房地产企业中,万科和华润置地的净负债较低。而绿地、恒大、融创,均超过100%。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三家的杠杆率高,是真高;而其他家的杠杆,并非想象中那么高。
06
中国房地产三巨头对比
万科、恒大、碧桂园
▼
自2007年来,中国房价持续上涨。
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94亿平米,同比增长7.7%,销售金额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较2016年分别下降14.8和2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单季增速分别为19.5%、14.1%、1.1%和2.4%,三、四季度增速下降明显。
▼
我们选取三家中国最大商品房公司,挨个分析。
1)业务区域
恒大,收入最大的三个省份为广东、河南、山东,2016年占比分别为9.5%、7.1%、6.8%;
碧桂园,收入最大的三个省份为广东、江苏、安徽,2016年占比分别为29%、17%、7%;
万科,收入最大的来源为一二线城市,收入最大的的区域为北方区域,包括北京、秦皇岛、天津、沈阳、抚顺、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青岛、济南、烟台、太原、晋中、唐山、鞍山、石家庄、廊坊。
2)业绩体量
万科——2015到2017年,万科营收1463.88亿、1955.49亿、2404.77亿、2428.97亿;归母净利为181.19亿、210.23亿、280.52亿;
碧桂园——2015-2017年,碧桂园营收1132.23亿、1530.87亿、2269亿;归母净利润为92.76亿、115.17亿、260.6亿;
中国恒大——2015到2017年,恒大营收1331.3亿、2114.44亿、3110.22亿;归母净利润为104.6亿、50.91亿、243.72亿;
三家毛利率相近,恒大的收入体量最大,万科的归母净利润最高。
3)现金流情况
万科——2015到2017年,万科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60.46亿、395.66亿、823.23亿元;
碧桂园——2015到2017年,碧桂园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75.9亿元、412.63亿元、240.84亿元。
中国恒大——2015到2017年,中国恒大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37.49亿元、-586.1亿元、-1509.73亿元。
三家中,万科的经营性现金流最为稳健,2017年,恒大收入猛增的同时,现金流也大额为负
4)真实负债情况
2016年,恒大的净负债率为176%,碧桂园为47.9%、万科为25.4%,到了2017年,恒大净负债率为183.68%,碧桂园净负债率为56.9%,万科净负债率为8.8%。万科的负债远低于其他两家。其中,恒大、碧桂园两家的净负债率相比去年有小幅上升,万科则有明显下降。
结合杠杆情况和经营性现金流来看,很明显,恒大的经营思路是高杠杆、快速扩张,而万科的经营思路则相对较为稳健。
综上来看,本研究报告的所有逻辑如下:
1)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周期行业,这已经是共识。可是,提一个很弱智的问题,给你思考:为什么房地产波动有周期性,周期的根源在哪里?昨天我们研究过家电行业,提到空调、洗衣机、电冰箱这些大家电,消费者的购买场景几乎都是伴随着买房而发生——一般来说,几乎只有在买房之后才会买新空调、冰箱。可是,作为和房地产关联这么大的领域,为什么家电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波动?也就是说,为什么格力、美的是毫无争议的价值标的、表现非常稳健,而万科的股价波动性就很大?
2)为什么房地产有周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两个字:杠杆。房地产,由于很多是以贷款形式买房,所以其具有杠杆属性,具备挺强的金融产品性质。所以,其周期波动的大小,受杠杆高低影响。
3)从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从购买群体居民的杠杆率来看,2006年到2016年间,居民杠杆率从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达到50%左右,周期波动的风险仍然较大。
4)投房地产企业,主要就看两大因素,管理层对周期判断的准不准,以及企业的杠杆高不高。管理层对房价走势判断准的房地产企业,对比同行业盈利能力更强;杠杆率低的房地产企业,遇到周期波动时风险相对较低。
5)作为非地产业内人士,要想预判房价走势,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看万科和几大地产巨头的财报。跟着巨头抄,不会挨飞刀。
6)管理层对房价增速的预判,在A股公司中,可以通过存货中拿地和盖房的比值来观察,而对港股的房地产公司,由于会计处理方式差异巨大,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后续我们会对港股地产公司再做单独分析。
7)过去十年,万科拿地和盖楼的节奏,和房价未来一年的增速趋势基本吻合。预计未来房价上涨加快,万科就以盖楼为主,预计未来房价上涨减缓,万科就以拿地为主。对周期的准确预判,是万科业绩能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8)如果把负债拆细来看,其实万科的负债情况,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处于很低的水准,远远低于融创、恒大、绿地,从而基本面质地也更良好。
9)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中,体量最大的为恒大,市值最高的为万科,两家的经营思路完全不同,恒大为高杠杆快速扩张,万科为低杠杆稳健扩张。一旦危机来袭,相信万科度过寒冬的能力会更强。
10)在国内房地产公司中,最值得从产业链角度长期研究的,是万科和碧桂园这两家,万科经营稳健,主营一二线城市,碧桂园增长迅猛,主营三四线城市。
11)例行提示一下风险因素:一是估值方面,从目前的市值来看,万科市值2958亿人民币,位列A股房地产板块第一,静态市盈率10.55倍。A股房地产板块PE均值17.19倍。港股房地产板块市值第一的为碧桂园,市值3435亿港币,市盈率11.02倍。
文章来源时间:2018.5.23
今天6.2号,周日,天气热比前几天稍好点,全天看书,中午楼下茶餐厅吃个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