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涵明妈妈亲子沟通、亲子阅读教育-家庭篇亲子教育
自我决定理论:在生活中家长如何给孩子的“三感”加分

自我决定理论:在生活中家长如何给孩子的“三感”加分

作者: 涵明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14:11 被阅读0次

    自我决定理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就人的动机提出一个著名的“自我决定”理论:人是积极自主的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成长倾向与潜能,会努力地应对环境中的持续挑战。三种需求: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归属需要。在教育中,能力需要----能力感;自主需要----自主感;归属需要----关爱感。

      关爱感:能够和他人拥有良好的关系,获得他人的认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时,家长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和关切的眼神,这种踏实的感觉,会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TA的,而不会因为自己做了一件事而遭到父母的随意评判,不会担心因为自己没做好而引起父母的嫌弃。

      自主感:当孩子认为我想要去做某件事或者是我发现这样做有价值时,自我决定水平就会很高,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当觉得自己是受他人的控制,感到这件事情是我不得不做或者是我应该去做时,内心的感受都会是很不愉快的,只有行为是出于自我决定,才能对内在动机起到促进作用。

      在生活中要多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比如在做决定时,可以多问一问孩子,宝贝你觉得呢?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让TA感到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说了算,为自己的结果负责。

      《哈佛家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得越来劲。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对他们说:“我喜欢听垃圾桶被踢时发出得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轻人听了很高兴,更加使劲地踹。

      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五十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他们踢得也就不再那么卖力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十美分了,请你们谅解。” “十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区区十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年轻人也说:“太少了,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

      这三个年轻人开始是在为自己玩,这是一个充满自主感的行为。当接受了老人的报酬而且随着报酬越来越少后,自主感减少了,变成了任务,自然就没有兴趣了。

    能力感:帮助孩子积累自己的成功经验,给孩子去体验和尝试。能力感不是让孩子每次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都不出错,而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敢于去做出尝试。这种能力感能够使孩子产生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感觉自己是重要的,受人尊重的,从而产生行为的内部动机。

        比如我家老大,有时在做数学作业时,碰到比较难的题,再加上在书桌前坐的时间长了,他就会有畏难的情绪,嘴上说太难了,太难了,我做不出来,我不做了。接着就在书桌前转笔啥的,如果过了一些时间他仍然不做,我就会走到他身边,提起他以前哪道题也是好难的,但是呢,经过宝贝坚持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不断地思考,最终在宝贝的努力下,终于打败了这个“难题怪”。大部分时候他就会说:“嗯,我再想想吧。”每次还是他自己做出来。这时我就及时送上肯定的话语:看,我没说错吧,我就说你可以的,你做到了吧!然后给予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而孩子呢,他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真的是我能行的开心!当然了,如果他确实不想做,我也不再强求他,让他先休息下,过后再来做。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做好支持的角色,给孩子的“三感”加分。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中曾讲到,当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能力感、关爱感和自主感能得到满足时,自我就能不断变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决定理论:在生活中家长如何给孩子的“三感”加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hp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