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孩子们的第一个“运城国际学校”的寒假正式结束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假期”这个概念肯定有了一次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但对于作为家长的我来说,与孩子完整渡过这个假期之后,今天最能深刻体会到的是:“运城国际学校”假期与众不同。
我们在拿到寒假作业的当天下午,就在电脑上对照着每一科的作业做了一份假期时间安排表格,另外根据他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了汉字练习和数学辅导。我们计划把表格打印出来,孩子每做完一项作业就可以在完成的那一栏里做上记号。这样他能清楚的看到自己消灭了哪些“敌人”,并且也希望在假期后半段孩子做作业有所懈怠的时候,可以拿这个记录单来鼓励他。但实际情况是,在整个假期里他对这个表格从来都没看过一眼,倒是我严格按照表格的时间安排积极主动的完成了属于家长的作业辅导和假期陪伴任务。如果说家长在假期里每天坚持督促和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是困难的话,那我现在取得的“成果”就是一次最意外体验。
真正开始按照这份表格来实施的过程中,我感觉对于孩子来说,每天的作业数量和作业的难度根本不是问题,他们最大的问题反而是面对我这个没有做好准备的家长。这份假期时间安排表,是我认真并且严格执行的第一份计划表,我想当初如果能有这样的态度来减肥,那今天站在这里的至少不会是一个“大”胖子。所以一开始的焦躁和不适应造成我在辅导作业的时候语气特别严厉,要求也异常的刻板。所以在刚放假第二天的时候,孩子就用特别期待的语气问他妈妈:“我是不是还有十八天就开学了?”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之前那个和我玩的好朋友怎么变这个样了?我不想和你玩了,还不如在学校里有意思。
我开始思考,孩子做作业到底是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其实,每个题目的背后都是非常严肃的认识世界的问题,做作业其实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认知。那我凭什么就要把我认为的对的解题方法那么理所当然的而且是必须的让他接受?
所以我试着把我对于题目的看法和我为什么觉得那是对的解题方法都有条理的告诉他,并且还不时的提醒他:这只是我认为的,你要思考一下是不是你也这么认为。这是当下的我能做的最客观的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这个最客观是: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首先相互尊重,然后再进行交流。当然这种做法效果很明显:我们谈话的内容丰富了,对话的时间也变长了。我记得我们有一天的作业是早上八点开始,晚上十点结束。在假期里我借用这一次做作业的“壮举”让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对空港国际学校有了一种即爱又怕的感受。但是这不仅仅是做了一次作业,这是和孩子有了一整天时间的交流。这样的心态也是可以完成假期计划的重要前提。
说一说具体完成每一科作业的经历。
首先是英语,因为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给他报英语培训班的时候,其实我是想顺便把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提高一下。但课程结束之后,我才发现培训班的英语教学目的只是让孩子提前适应一下全英文的成长环境。当然,这样的全英文环境非常重要,但我陪着孩子每天一起完成Wendy老师发送的《伴鱼绘本》、《趣配音》和英文儿歌之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居然提高了。以前听英文歌只能听旋律,现在居然有那么一两个单词我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以前看美剧的时候只能盯着下面的中文字幕,现在居然能发现有些翻译过来的对白也很一般。所以对于完成英语作业,我的热情就一直非常高涨。目前我正在努力,希望自己《伴鱼绘本》的录音分数可以尽快超越孩子。
我非常庆幸帮孩子选择了运城国际学校,更幸运的是Wendy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可以“蹭”着孩子的课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接下来是语文。
我来参加大鱼班公开课的时候,听了雷老师的语文课程。雷老师非常注重将语言中的意义和美感传递给孩子们,对于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也是当时我自己对于语言的认知。直到孩子开始学习基本的汉字读写,我才猛然发现语言中再深邃的意义、再不可思议的美感最终都需要用书写出来的文字来承载。但当时孩子的汉字读写已经有点落后了。
也正是当初对于语言的片面认知,所以在看到孩子的长文挑战时也只是注意到文章内容,以为有趣的内容一定会吸引孩子自己主动去阅读,结果就忽略了文章的多次重复阅读练习。
所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长文挑战的时候,特别注意让他认识生字。我们也通过每天坚持两个汉字的描红,让他在一笔一划里体会一下汉字本身的美感。
作业里长文挑战一共有三篇,我提前帮孩子多打印了一份,计划是我和他妈妈读,他对照着打印出来的文章来练习。但在进行第一篇练习的时候,发现只用这个方法效率不太高。所以我们就试着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
第一篇《青蛙弗洛格是个英雄》我们尝试了舞台情景剧的方式,这是孩子自己主动要求的结果。我们将青蛙弗洛格和其他小动物分开来表演,第一次是孩子自己当弗洛格、我来当其他小动物、第二次我来当弗洛格他来当其他小动物、第三次他妈妈负责旁白,他是弗洛格我是其他小动物。这三次演出结束之后孩子已经基本把整篇文章磕磕绊绊的读下来了。之后几天经过几次文本熟悉后就完成了这篇作业。
第二篇《飞上天空的绵羊》故事比较简单,生字也比较少。所以也在领读几遍之后,又进行了两次粗糙的睡前情景游戏。也算是顺利过关。
这两篇长文作业我们都是一次将整篇文章都录下来,所以有几次由于手机的关系在录到将近结束的时候发现前面的都没有了,这让小家伙的耐心彻底崩盘了。另外由于整篇录制,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就显得特别刺耳。在解决孩子阅读磕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他在阅读过程中的停顿是因为对于那个词语不理解,只能通过牢记词语里的每个字来往下进行。有一次我帮他解释一个词组是什么意思之后,他就快速地接受到这个词组传递的整个“氛围”,在阅读的时候他通过回忆那个“氛围”,词组就自然的被读了出来。
所以在进行第三篇也是最难的一篇《小海螺和大鲸鱼》挑战的时候,我就不断的在他停顿的时候问:“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给他解释这个词组的意思,当然还要加上动作。
例如:“伸过去”。我让他把手“伸”出来,然后问:你知道“伸过去”是什么意思吗?然后我将自己的手“伸过去”,问:你知道“伸过去”是什么意思了吗?
在孩子理解了所有的词语之后,录制过程非常顺利,整篇文章的录制是三篇长文里最短的一篇。
作业里的口风琴练习,我要求他看谱子、节奏必须要对。所以做第一个星期的口风琴作业时,小家伙委屈极了。因为节奏不对要重弹、按住了两个琴键也要重弹。但还好都顺利过关。最后一个星期的口风琴作业我希望他能弹出自己的情绪,节奏没有特别要求。所以结果是悠扬曲调始终没有出现。
最后是数学。
在辅导孩子数学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最大的问题是对数学这门学科太自以为是,太理所当然。1+1就是等于2,毋庸置疑。这个算式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成立的。对数学的这种看法没有任何问题,但在辅导过程中总是会自问:1+1为什么就是2呢?这个“为什么”是我认为的这个假期里数学作业辅导工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最开始觉得这还有什么“为什么”,它就是2。后来我发现自己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丁老师在学校里用各种巧妙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体会着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理解每一个算式背后的智慧。所以我也用了这种方法来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也让我们顺利完成了数学作业。
我发现:数学是一门运用阶梯式学习方法的学科,只有打好这一步的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所以在学校里孩子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当下应用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知识点的强化和灵活运用还需要我们与孩子在家里来完成。
这个寒假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个正式的假期,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特殊的假期。之前的我还认为假期只是一段可以任意挥霍的时间,但现在我要对“假期”表现出我的尊重,因为我发现每一个假期都是一段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时间。
我们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和最终完美的结果更加肯定的告诉自己:我们过了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运城国际学校的寒假”。用《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的说法:我们通过这个假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2019-02-17
姚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