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多吗?思考最多的是什么?怎么挣大钱是吧?我也想过。我每天都在思考,想的最多的就是我的所见所闻。我兼职通讯员的工作,由于职业习惯,每当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的时候,习惯性复盘,从发生的种种找寻写作素材的蛛丝马迹。写日记的时候,一天中经历的人和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放,写年度总结的时候,那些藏在记忆深处却深深温暖过改变过我的故事和人物跳出脑海,湿润眼眶。写这篇演讲稿,我回顾了我的前半生,可以说十分幸运生在中国,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很喜欢梁晓声在《人世间》中说的一句话:“归根结底,大多数人的生活绝非个人之力所能改变,也并不是个人愿望所能左右。不可不承认,国家、社会、时代的因素优显重要,世界上每个国家大多数人们的命运,概莫如是。”我就是这句话活生生的例子。前16年寒窗苦读,虽然家境贫寒,但生在了好时代,小学、初中赶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宏志班,大学助学金、奖学金保驾护航,一毕业就来了西藏,进了央企,旱涝保收。一路免费,我从农家贫寒子弟变成了工薪阶层,国家好的教育政策让阶层跃迁成为可能。
如果放在2001年,我做梦都不敢想有朝一日我可以自己挣钱买房赡养父母,那一年我才9岁,正读小学,母亲身体抱恙,父亲四处借钱给母亲做了手术,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每次我妈睡着后,我就把手放在鼻子下面,去探一下是否有呼吸,就这样,全家人靠100多块钱艰难的过了个春节,生活太难了,好在我妈治好了。和我妈聊起这段经历,她发出朴素的感慨:“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呀,医学也发达,医疗合作政策好,要是放在旧社会,估计我早已不再人世了。”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一路走来,在祖国的怀抱中做梦追梦,受到很多的庇佑和爱护,我常怀感恩之心,立下报效国家之宏愿。后来我在4300米海拔的西藏拉洛水库工程做党建工作,觉得实现愿望遥遥无期,可是两个经历让我明白,我早已搭上基础局的大船,投身进报效祖国的洪流中。
第一个经历是在2018年7月,我去旁多,同事带我参观了我们单位参建的旁多水库,站在十米开外,感受着地面的震动,同事说:“这是在泄洪”,近距离一看,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我们建的旁多水库可以发电,这附近片区的电都是旁多水库发的”,同事面带自豪的跟我说。站在大坝上:我想象着10年前基础局的先辈们在工程建设中,抗缺氧、斗严寒、御风沙,创新工艺和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的画面,不禁热血沸腾。我注意到旁多水库生态茂盛,气候湿润,同事立马给我解惑:“旁多水库被誉为西藏三峡,库容12亿方,可以灌溉65万亩地呢,水库可以改变局部气候,空气湿润,植被肯定长得好”。霎那间,我想起了我们单位参建的满拉水库、旁多水库、狮泉河水电站、直孔电站、雅砻水库、拉洛水库……而一座座电站水库后面是一个个坚定平凡的人,她们是“中国好人”王赟,是“西藏工匠”刘典忠……“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基础人扎根西藏用一座座电站水库温润过雪域高原。
第二个经历是2019年3月26日,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和物资部主任到日喀则德林村开展“脱贫攻坚”捐赠活动,助力村民春耕。村长看到我们就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并敬上一碗青稞酒,一直在说:谢谢。看着她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的内心翻涌:儿时立下的报效国家的宏愿似乎此刻有了皈依。消费扶贫、资助贫困大学生、吸纳当地藏族职工参与工程建设、开展“以工代训”培训班的剪影,闪现脑海,无数个基础人在公司的带领下早已参与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最后,我想用狄更斯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正踏上小康之路。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以奋斗之我助力奋进之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