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整本书都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情感连接。
那情感连接是什么?
试想这个场景,当孩子一身泥水回到家时,你的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是什么?
我承认我的第一反应是诧异,第二反应是生气。
接下来我会一遍帮孩子脱衣服一边询问原因,但我的语气和动作可能会吓着孩子。
或许孩子在外面玩的很嗨,本来回来想和我分享,而我气愤的举动让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但他不知道错在了哪里,让他迷茫。
或许孩子也向我描述他开心的过程,但一定会被我的“好心相劝”压制的兴致大减。
或许孩子被推倒在了水潭里,回来想得到安慰。
不管是哪一种情形,孩子此时需要的是情绪抒发。尽管我已经很友好的处理了脏衣服,并给孩子安慰,但我内心的气愤孩子一定是能感受到的。这种气愤压住了孩子的情绪,使孩子的情绪不能传递到我的感受上来。即,我们之间的情感不能连接。如果长此以往呢?
人是感情动物,需要情感交流。如果孩子不能从父母身上体验到情感互动,那他就没有必要再和父母沟通了。逆反期孩子们不同的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无论孩子做了什么,要求父母们的第一反应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体验到情感交流。
这是情感连接,和处理具体事情没有任何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有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当你愤怒时不要做任何决定。可以理解为,当我们有情绪时,不能教育孩子。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要教育孩子,就不能有情绪。
因为情绪会破坏情感连接,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切断和孩子的沟通。
我相信再厉害的父母也教育不了一个懒得理他的孩子。
所以情感连接是孩子教育的基石,但情感连接不是教育孩子。
只有在情感连接的桥梁上才能完成教育的工作。
再回想刚才的情景,如果我已经明白了情感连接的道理,并且不会暗暗生气,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向我讲述他的故事,我耐心倾听。当孩子释放了他所有情绪并获得了我的认可和被重视,我们之间的情感连接就完成了。
接下来如果我让他帮我一起洗这些衣服,并让他知道他给我造成了一些麻烦,是不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呢?
情感连接是一回事。
教育是另外一回事。
做不到情感连接,教育不会全面,不会长久。这一点让父母感受明显的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五六年级明显,初中开始激烈。越是权威型父母越是感受强烈。比如我。
这是我对本书宗旨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