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在独行
像我们这代80后的人,或者是成年后的人,每每说到新年,那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气氛和期望似乎更多停留在小时候。一说起好似全部的美好回忆都回来了,而这些美好往往很简单,一个大大的氢气球、一串糖葫芦、或者是新年红包任自己支配。总之,年好像是为小孩子准备的吧。
而对于已长大的我们,年是代表旧的一年已过去,新的一年便是新的开始。
我想,每个长大的人都需要给自己更多的一些时间去独立思考。或许这能提醒你自己是否已进入到一个浮躁的状态,是否为了一些偏执的杂念已陷入到一种情绪旋涡,是否没有坚持自己的初心误入歧途。
大年初一,我独自去电影院看了成龙的贺岁档电影《神探蒲松林》,结果差点没在电影院里睡着;初四,倒是和友人一起去滑雪初体验,去看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流浪地球》。虽然都是新年贺岁大片,但却比不上自己在家里看的另一部电影《来电狂响》。没有3D的大场面,一部剧基本就在一个室内完成了,片子讲述的是在这个信息发达又开放的年代,人们反而缺乏了内心的沟通交流,更是借助手机这样的信息传播工具将自己的秘密予以掩藏,既矛盾又真实。我们不愿意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给彼此更多的沟通时间,便只是将不好的情绪转移至虚幻的世界、将难过的事情用不是办法的方式解决......我想,现实的我们不大多都这样吗?!
于是我蛮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看看书、写写字、或者看看电影;也喜欢和友人内心不加掩饰的大开吃戒、吹牛聊天、或者看看电影。好的情绪、坏的感受都是一种真实的收获。
(二)愿美好都是最真实的期待
为了保持一种文艺的追求,总是觉得我的身边随时需要一本书,所以不仅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给自己买了一本书,还给自己定下了写一本散文集的新年愿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想是大多数人对于爱情盲从而感性的理解,而对于书自是用颜如玉和黄金屋来形容却远远不够。况且,像我这种流水账的文笔皆有写一本书的愿望,那自然对于书的挑剔就不言而喻了。
“离世界远一点、离内心近一点,忠于自己,才能发现未来的无限可能,在这个千篇一律的世界里,我想和别人不一样”。在书店里找了很久的书,突然被《我和这个世界不太熟》的书名和封面的文字所打动。于是内心一种狂喜,马上付钱买书。
有时候的自己总在某一些场合有些格格不入,在不能随心地听故事后我时常有逃离人群的念头。因此这样的书名便一下契合了我的心境,于是也想看看有没有人也和我一样,在人山人海的人群感受所谓“一群人的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
我喜欢那些安静的文字,真实而美好。但在每逢佳节的时候也难免各种走亲戚,我们的家族也是日益兴旺,因此几十年间都未走动的亲戚,现在也是越来亲热起来。二哥一路官运亨通,以黑马之姿,年纪轻轻已是医院的院长,于是一聚餐起来,家族里亲亲戚戚推杯换盏,一片祥和,喜气盈盈。而我们一家三口呢,都是自力更生的主儿,爸爸谎称头痛不喝酒于是便也远去了人群,所以我想,我的一种格格不入并非是读书时候被陶渊明影响的,这可是一种遗传。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这里却也真没意思说要讽刺一些事。我想说的是,在人人称赞八面玲珑、过得风生水起的表象下,我知道我二姐的付出和不容易,少有人天生就尊贵或是就情商至高,毕竟小时候的她却是个多么内向又不善交际的人。
我曾经有真正的羡慕过我一朋友的爱情,嫁给爱情并还那么努力的去实现未来,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孤寡老人”,每逢佳节的时候就更添了几分失落。而其实在她最近于我讲述的事实当中,我才深刻地体会到每个人的不容易。他俩是大学同学,老公对他很好,但婆婆由于不高兴自己的儿子到女方稍好的地方来发展做了上门女婿,连结婚、带孩子竟也不来,朋友大着肚子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她却“十指不沾阳春水”,吃饭要人请,生病了就在女方家里吃住上不说,还各种难听的话诅咒亲家。在这样真实的描述下,我都怀疑自己文字的夸张,且不说我朋友那种抓狂的心情却在以前和她相处的时候包裹得那样严实。这些“家家经”我想只是我自己更幸运吧,只有那些电视剧写了一个个让人义愤填膺的故事,而我们真实的生活或是不足为外人道,或是少有文字去记录,因为一旦写出、说出,莫名就有了一种抱怨或是幽怨的情绪。
用静静地观察和思考来读世界;用理解和不评价来读人心;用心灵和眼睛来读美景。对于读书,曾经的我很喜欢那些优美而华丽的辞藻,总能赏心悦目,如沐春风。而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仿佛才能真正的读懂和感受那些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故事讲述着的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绪、不一样的你我。我们的存在并不是每颗放荡不羁的灵魂,为了有所不一样而特立独行。我想仅仅是阅过很多人、看过很多事,去读懂、看懂真实的东西,不管是幸福表象下的无赖;快乐表象下的寂寞;或许所有的得到都是另一种失去,但也同时祝福所得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渴望。有句话叫做“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想便是大概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