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写好故事的爬升以及高潮,其实这是在文章里面非常难写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你的故事里的情节和矛盾比较复杂的话,最初你要想着怎么把它们梳理清楚,你自己要知道哪个部分确实是故事的高潮,它们确实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梳理清楚之后,又要有目的的、有设计的把它们归置在文章的结构当中。
但是,有时我们写的故事有点尴尬,就是故事并没有很大的高潮,比如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记叙性的东西,不像电影里的那种”谋杀”的高光时刻。可其实这种平凡故事里的高潮还是有的,比如《义乌往事》写我们家的时候,我就去着力的去表现他们失败的故事。如果没有高潮的话,你就要想一下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我的这篇故事的主题就是”失败“,那就要把失败的这种东西给表现出来。这个“失败”就是我后面所要写的高潮,这个是很重要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跟指导老师沟通,要全盘托出你要写的是什么。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他会点醒你要怎么写,文章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写的,经由别人的指点,文章会有不一样的面貌,有不一样的理解,这就是文章所需要的一个点睛之笔。
那你在写爬升或是写高潮都是围绕着人物在写,人是故事里面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怎样写好人物呢?当我们确定好故事的主角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和主角相关的故事情节和细节的意义。
情节就是你故事里的每个小的细节、每个场景、对话构置起来的,它可能是一个故事也可能不是一个故事,不一定叙事的那么清楚,大概叙述清楚就可以了,不要煽情,不要过多加自己的谈论性的话语是最重要的。然后要去回忆、观察、采访这个人物所有的细节,因为此时还没有确定主题的时候,不知道哪些细节可以用,所以我所作的就是找到我能找到的所有细节,包括那天的天气、他的语气、他的穿着、身上的任何一个配饰,要通过这些来还原一个人物的最基本感觉。想尽办法去回忆,去想这些东西。
但是如果只是描写他一言一行,他的穿着、他的谈吐这些是不够的,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比如一个肥宅和一个背包客对于旅行的看法,他们俩的看法截然不同。”原因不一样”这几个字具有非常大的哲理,这个才是人物背后的根本驱动。谁哭了、谁笑了并不中重要,而在于为什么。面对困境,A选择了那样、B选择了那样、C选择了这样,所以每一个写作都是在回答为什么。
所以你要想一下你要写的东西背后是为什么,比如我在写我过年的时候我不回家过年,我在上海过年,然后我要回答我是为什么,而不是说我在描述我在上海怎么怎么样,那个可以写,但它是表面上的东西。背后你要回答的是为什么。
我在写传销的那篇文章时,那些人被洗脑、被吸引,我写的时候就回答他们为什么被这些荒诞不经的东西所迷惑,为什么那么轻易上当受骗,背后人的欲望可以无限到什么程度,人往往容易被蒙蔽的其实自己本身。你要想为什么,这个为什么才能窥视我们内心的世界,才能去外观我们的现实。
所以大家要注意回答你文中所写的为什么。弄清楚为什么是要求你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去审视你所写的故事,这个地方就是说一定要去判断,不要去讲究什么客观。没有什么客观和主观,写作就是主观的。所以如果你自己认识不够的话,一定要和编辑和老师们去探讨。不在于老师有多高,而在于看的角度有所不同。为什么一篇很棒的稿子后面一定有个很厉害的编辑跟他去做。有时编辑他是高于作者的一种知识结构,他可以进行一个不一样的分析。一定要判断,不要停留在只是描述。但是判断会考验你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判断会暴露你是怎样一个人。所以说有时不敢把稿子给别人看,怕暴露自己的想法,但是文字也不完全代表一个人。比如索尔贝娄,他的文字和他的生活就是完全背离的,可能只代表了他的一部分。
你要写稿子,你要写出主人公知道自己是这样的,还有主人公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 还有主人公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而有时特别打动人的稿子,你写出了他所不知道的自己,这就是一个非常难的层面。比如写人物阿乙,作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写出了阿乙,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而且阿乙也是认同的。
还有你写外界和人物之间的判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直是贯穿写作当中的。比如“一切自有其边界、一切自有其秩序”这种话是作者在非常有自信和把握的情况下把这个写了出来。作者的判断的话使用描述性的话语写出来,而不是用评论的话语。
接下来讲一下特定时代背景与人物的判断,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你所写的故事他不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事件,它背后有非常深刻的时代的印象。我们的世界观就是被我们的时代建构的,我们所遇到的人就是因为我们的时代。一旦你考虑这个的时候,故事的深邃感就有了。
比如你写抑郁症,它在以前的时代和现在的时代,它的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为什么会抑郁症,你要把这个东西深挖出来,深入的去思考。我们是处在一个怎样的文化环境,只有在这个层面剖析深了,故事才有深度,才不仅仅是个人的故事。但是在剖析的时候,不能非常学术性的、议论性的表达出来,我觉得中间插入一些少量的判断句就可以了。少量的判断句加大量的陈述句,这是最好的一种表述方式。
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历史往往是被忽略的,这个历史才可能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人生就是我们的历史,而这个历史就要由我们记录下来。琐事构成我们的人生,就是要处理好琐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谁说又不是一种成功呢。把这些写出来就好,不要单一、不要刻板化。
爬升部分一定要讲清楚事情的逻辑。比如写作家王刚的那篇文章,他很早就下海了,放弃了写作,后来得知同学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他一生不吭,他为什么一生不吭。这个评判不是带着道德的眼光,而是要理解人物,出自什么样的原因,为什么这样。不能去定义一个人是好还是坏,就哪怕这个人是个坏人,也不能去定义他。要去追问,不要用道德评判。王刚为什么难过,莫言都拿诺贝尔奖了,那之后所讲的故事就是会去讲他们上学的时候的一些表现,那这个逻辑就呈现出来了。
再讲一下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就是挑战困境和危机等等。刚才讲的都是写别人的,是特稿一类的。但回到我们自己来说,比如就拿我过年不回老家过年,其实也是写了一种挑战,我为什么不回家过年,为什么把我爸妈弄到上海跟我一起过年,他们来了之后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困境。我去怎么解决它,怎么去判断它。这就是矛盾本身。比如得了抑郁症,为什么得了抑郁症,怎样去解决它,这就是矛盾,矛盾并不是那种激烈的冲突才叫矛盾。
矛盾有外在冲突,比如《范跑跑这七年》,就是汶川地震他自己跑出去然后还发表了一些言论,然后外面对他怎么怎么样,觉得这个人太没有仁义呀,没有道德呀,那他的世界就完全被外在所影响了。GAI也是,从那么默默无闻的一个人成了被人关注,这就是一个外在的一个冲突。
内在冲突,基本上我们所要表达的都是这种内在冲突。也就是通过外在冲突去描写内在冲突,也就是像我之前所说的,比如GAI是外在冲突、范跑跑是外在冲突,也就是他们面对这些的时候,他们则哪一个你去适应这一切。他们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变化吗?面对一系列的外在冲突后,他的内在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内在如何去平衡这个矛盾。内在冲突是人性的,是文学上的,是最珍贵的。
像我们所写的故事也是一样,其实你写的外在冲突最后都会回到内在冲突。比如我写我叔叔去做传销,这些都是外在冲突,但回到内在冲突,他们怎么面对他们的失败,他们到了四、五十岁之后周围的人看待他们的眼光,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
那如何表现内在冲突,通过细节、还有当时主人公的处境,对比、高潮部分,都要去梳理一下。
最后要说的是故事不是被作者设计的要怎么走,而是要认真思考故事内在的发展轨迹。不是非常生硬的被我们切开,我们要真正去理解这个故事,才能写好故事。如果连这个故事都没有理解清楚,当然就无从下笔。
【无戒学堂】日更第二十四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