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确定的时代,如何用“不确定”激励优秀员工?

不确定的时代,如何用“不确定”激励优秀员工?

作者: 管理顾问王荣增 | 来源:发表于2024-05-25 14:01 被阅读0次

    上周,我拜访一位民企老板,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前环境下,在他的企业内部很多优秀的员工、骨干员工也极其缺乏奋斗和拼搏精神,总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我说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些优秀的员工突然发现,即便很努力、很奋斗、很拼搏,往往也并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尽管这可能是公司内部“大锅饭”“平均主义”激励导向的结果,而在我看来,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大环境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我们过去很多习以为常的“因果关联”,在近几年的环境里——在大环境下、在行业中、在很多企业内部,都受到了“挑战”。比如以前很简单的“只要认真工作、辛苦付出,就一定会看到工作的成效——业绩会更好,效率会更高,与此同时,当事者也能获得看得见的回报”的简单工作逻辑,在当前的环境下,似乎也脱节了,现在很多员工体会到,这二者或者不再有必然关系。“与其努力了而达不到目标,不能获得对等的回报,还不如直接躺平”是当前很多人(包括骨干)的心态。

    这有点像一个学校里,学渣和学霸的状态,一个正常的情况是,学霸认真学习,每次考核他们都名列前茅,也因此获得很多来自老师、家长、同学及社会的鼓励和认同,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试题变得巨难,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大家都不会,学渣自然很“心安理得”的接受零分,但是学霸们也答不出来,一开始他们不服、不安和焦虑,于是更加投入,但是因为题太难,几次考试下来他们和学渣们的成绩是一样的,这时,一部分学霸就会泄气、躺平,如果持续很长时间,更多的学霸会泄气和躺平。

    当一个确定性的关系受到挑战后,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原来带确定性结果的行为,如前面提到的“学霸努力学习——考试名列前茅”的逻辑数次受到挑战后,越来越多的学霸们就会放弃努力学习,毕竟当学霸也是要付出很多的。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两组小白鼠,分别关在两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都设有一个小机关,小机关与喂养饲料关联。具体是:第一个笼子里,任何一只小白鼠只要碰触机关,就会掉下一部分喂养饲料,一碰就有,很确定;第二个笼子里,小白鼠触碰机关后,是否掉下喂养饲料、以及掉下的饲料的多少是完全随机的,有时碰一次机关就掉很多饲料下来,有时可能碰很多次机关,都没有一点饲料掉下来……

    一段时间以后,测试者关闭了“触碰机关与掉下饲料”之间的关联,即小白鼠无论怎么触碰机关,始终不会再有饲料掉下来……结果发现,第一个笼子里的小白鼠在触碰几次机关发现没有饲料掉下来后,它们再也没有去触碰机关,甚至一段时间后,心理学习又打开了触碰机关和掉下饲料之间的关联后,它们也没有再去触碰机关,直至饿死。有趣的是,第二只笼子里的小白鼠始终保持不规则的触碰机关,直到工作人员继续开打开关后,它们始终保持这样的尝试和努力,这个笼子里的小白鼠得以幸存。

    我的一个同事,和我年龄相仿,他很痴迷于钓鱼,实话是我确实不太能体会钓鱼的乐趣,有一次我问他,钓鱼有什么乐趣,他和我说了很多好处,比如,钓鱼要讲战略,你要观察水面的波纹,以此来判断水面下鱼的大小、鱼和种类,更进一步来确定要用什么样的钓钩,用多粗的钓线,以及用什么鱼饵等,这些我都不怎么理解,但是他讲到的一点,我很认同,就是钓鱼带来的随机激励。

    我在网上查了下钓鱼人群的数据,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根据中国钓鱼协会前几年的数据,国内大概有1.4亿人钓鱼,其中18到24岁占10%,25到44岁占46%,45岁及以上占比32%。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多。中青年男性,是钓鱼的主力。钓鱼让人着迷到什么程度呢?借用网上的一句有点夸张的调侃,说爱钓鱼的人,即使死后走到奈何桥上,也忍不住挥一竿。

    这个随机奖励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总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正在无限接近目标。就像那句话说的,无限接近美好的过程,就是美好本身。而在很多项目里,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状态,成本都不低。比如抓娃娃,需要一次一次地抓。刮刮乐,需要一张一张地刮。这些都需要不停地花钱。但唯独钓鱼,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成本(当然本身成本也不低,但是这个成本是确定和可控的),且能够让我们感觉自己全天都处在一种无限接近目标的状态里。为什么很多人钓鱼能钓到天黑?就是因为他们总觉得,鱼下一秒就要上钩了。

    注意,在这个情况下,尽管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钓鱼者的精神世界,是被填满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钓鱼的时候,能忘掉其他所有的烦恼。是因为这会儿他们的心思,都被眼前的事儿填满了。钓友中经常说的,一人一竿河边坐,一坐就是一整天,就是这个状态

    回到前文中,我和那位民企老板聊到的,怎样让优秀的员工和骨干人员不躺平,构建一种“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方式,这是建立在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基础上的解决之道。而如果“努力也没有结果,或者说短期内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引进“随机激励”工具,让员工有一种“无限接近目标”“马上就要成事了”“总会获得回报”的期待和感觉。

    比如,我们在协助企业优化和构建激励机制时,通常会建议企业内部会设一个“总经理特别奖”,从工资总额里拿出一定的额度,由总经理(经理层)对一个周期内确定性以外的激励进行补充激励,这既可以是结果,也可以是过程,甚至可以是针对特别的事和特别的人,只要在使用时能够说出一个合适的理由,均可以使用。

    这样的随机激励机制,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样没有标准的激励机制,会不会又回到“人治”时代。在我看来,任何情况下管理者、领导者都要充分发挥管理的能动性,而不是所谓的“一切按机制来”的教条,这也是我很多情况下和企业管理者分享的一个观点:如果只需要教条的执行机制,甚至还认为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那么一旦机制建立起来,管理者们大概都可以失业了,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事实上,人工智能大概可以替代很多岗位,而“管理”恰恰是最难为替代的。

    同样的,还有人会认为,既然是“总经理特别奖”,就应该给出明确的范畴,我的建议是只要明确企业可以设计“总经理特别奖”就可以,如果把内容、范围都确定下来,反而可能成为很多人“努力”的方向,主业不着力,专攻偏门,这对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往往是不利的。

    总而言之,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使用“随机激励”能够给骨干员工、优秀员工更多的“确定性”,有效推动其更“安心”的奋斗、拼搏和付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确定的时代,如何用“不确定”激励优秀员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uf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