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时光岁月里,有记忆的起点就是老房子,承载着三代人的遗迹。
老房子是瓦房,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盛行平方的建设,当时的农村交通闭塞,整体经济水平低,平房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瓦房原材料丰富,耗费的是人力物力,但建一座瓦房也不容易,高大的树木作为房子的支撑柱,一座瓦房一般由两座经过精雕细琢且有规则组合的木头架子构成,一座架子有五根支撑柱,中间的柱子为最高,两边依次递减对称平行,再由削平的木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我见过最大的瓦房即是家里老房子,有五个大木架子结合在一起,老房子当真是大,我记忆时它已经老了,却满满活活的生气。
喜欢下雨天,躺在床上听穿林打叶声,想淋一场雨,大人总是不允许的,还好老房子打开了天窗带雨进来,悄悄沾上一点雨了吧,大人也不好意思再叱呵,毕竟天窗是他们没办法解决的,老房子上齐整的木板裸露在外,雨一次次冲刷着它们,侵蚀着它们,因为缺少瓦片为它们遮护,时间久了就再也忍受不了风雨交加,掉下来成为柴火,只有一小节跟钉子钉在柱子上,没有平衡的支撑,瓦片也有在大风雨的时候滑落下来,有的整块就断开了,有的磕磕没了棱角。
老房子是祖爷爷留下来的,这偌大的工程花费多长时间没人记得,不过这是祖爷爷唯一留下的财产,留给子女最宝贵的遗产。
小时候调皮,经常爬到第二层去玩,第二层的木板光滑柔韧,并不会因为人过的人多了里显得粗糙,站在上面跳来跳去,很是好玩,后来那里也开了个天窗,木板逐渐腐化,大人就收拾了梯子,我再也没上去过。
冬暖夏凉很符合老房子的设定,与现在的平房不同,冬天,把门关上,在里面生火,一家人围着火炉,房子一点点暖和,人靠着柱子也起了困意,有时你就站在房子里,也不会觉得外面寒风吹进来,木板和泥土很亲切地给你暖和;冬天,你把门拉开,让风跑进来,这时候风无孔不入,从每一个角落吹来,带来阵阵凉意,坐在火炉旁也不会觉得热,刚好,这温度刚刚好,经常想起在傍晚时刻,父母把做好的饭菜拿到门口,一家人悠悠地吃,不怕风把味道吹走,父亲执手的菜香味可口,蘸着凉风入口,刚好。
老房子实在太旧了,岁月侵蚀它的风骨,身姿挺绰的它在风雨过后摇摇欲坠,终究要回归自然,为属于它的时代划下终结的句号;老房子被拆时我不在,只是听说它腐坏得厉害,它留给我的只是余下的台基,以及记忆里的余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