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来到咨询门诊诉说:“我家孩子上高一,第一次分班成绩是倒数第一,他的学习成了大问题,你能帮我想个办法改变这个现状吗?”
又是一个来求灵丹妙药的。
门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两类因为孩子学习的问题来咨询的,一种是孩子既往学习成绩好,现在出现下降,父母孩子都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对较积极;一种是既往孩子学习成绩偏落后,孩子没异常,家长却表现出焦虑、紧张,到处寻找“改造”孩子的方法。
在我国现行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成绩成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试金石,而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催眠下,我们的家长必然要重视孩子的分数,甚至附加了个人或一个家庭对孩子的理想期待。
当遇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时,我们在咨询工作中如何拆解呢?

1.不想学。孩子压根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只感觉每堂课的45分钟好枯燥。这类孩子本身大脑机能正常,智商正常,但是缺乏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茫茫然不知所以。
与这类孩子探讨他的兴趣爱好、理想目标,让他知道学习是他走到理想目标的最便捷的路。
2.不会学。这类孩子大脑功能也是正常的,但是他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科学用脑,有时候会出现用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效率的现象。
教给孩子人的大脑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形成过程的知识,劳逸结合,遵循科学规律用脑,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生活,体验高效率的生活。
3.不能学。就是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这类孩子大部分来源于先天发育不足,遗传性脑部疾病,也有后天的疾病或伤害导致大脑功能受损,无法完成感知、记忆、思维等学习必需的心理过程,从而出现学而不能的现象。
对这些孩子,接受相应的康复锻炼越早越好,有的也可以通过服用补充剂和药物治疗进行调整。
不论孩子的成绩如何,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对孩子会形成直接的影响,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第一名,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上找到自己的价值,而家长是否愿意放下心态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不以成绩论英雄,让孩子成为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