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章
我如果说我曾经也有孙少平上高中时的窘迫,会有人信吗?比起孙少平,我至少是有新衣服穿的,因为学校统一要求穿校服,所以在穿着上的自卑感还少一些。高中时期的我,也总是饥肠辘辘,为了省一些生活费,顿顿吃馒头或饼子,可偏偏这种面食类的食物又是使我发胖的,明明饿的不行却空顶着一副肥硕的身躯。我也总是最后一个去食堂,挑最便宜的吃食,可兜里的生活费却总是不够用。可能我的自卑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家庭的原因是一方面,学习的压力更大。曾经门门功课第一的我,进入高中后一直垫底,这种自卑感一直影响了我很多年。
现在想来,高中那会的我是真的见识少,虽然也看了很多书,但都是些无用的闲书并没有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触动。
中考前一周,照顾了我三年的外婆突发脑溢血去世,那是我第一次直面生离死别,并没有人关心我的感受,似乎我伤心难过都是可笑的,不应该的,大人们总是一副“你还是个孩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对待我。十六七岁的年纪了,其实什么都懂。
身边的亲人给与我的都是更大的精神压力,似乎自己唯有出人头地才对得起身边的人,但似乎一切又与周边的人无关。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走不出来,想要寻求帮助,却只能坠入深渊。
兰花的婚姻
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适合作为结婚的对象?我相信这个标准是不存在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实中太多像兰花这样的女人,违背父母嫁给了自认为的爱情,甘心情愿付出却得不到善终。
可一个人真正到底是不是幸福并不是由外人和外界来评判的,并不是有钱就幸福,也并不是有爱就幸福,幸福不单单是一种状态,更是我们应对这琐碎生活的能力。
颜回住陋室,喝凉水,吃馒头,照样不改其乐,精神世界的富足才会让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幸福。
王满银被少安通过润叶二爸的关系放回了家,一路上王满银唱起了信天游——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莹莹的彩,
坐下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惟有高粱高,
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
两段信天游便打消了兰花对王满银的所有怨恨,更多的是体谅和关心。在这段不被看好的夫妻关系中却在这些小细节中看到了幸福与浪漫。
田二
“少安心里想:如果我活成他这个样子,早就上吊死了!随即他又笑了,想:问题是活成他这个样子,往往连死都不懂了……”
我们常常质疑他人的生活方式,有时甚至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但事实就是人的认知不同,自然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处事方式。傻老汉田二,他不懂生死,自然也不懂这复杂的人情世故和慌乱的世道。
润叶与少安的童年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在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和一个人可能有家庭条件的区别,但孩子们本身的差别并不明显。可一旦长大了,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会有多大差别呀,有的甚至是天壤之别。”
儿时的玩伴至今还有联系的,没剩下几个,大家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没有了交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回忆儿时的快乐,每个人都很富有,他所经历的一切,别人都拿不走。你可以不再和儿时的好友相见,但可以无限回忆儿时的快乐。
孩提时,只讲喜不喜欢,长大了却只在心里盘算般不般配。两情相悦的爱情总要在现实面前被考验,经得住,天长地久,经不住,抱憾终身。
孙少平
情窦初开的年纪,一颗颗悸动的心相互碰撞,孙少平和郝红梅因为相同的贫寒惺惺相惜。人是群居的,总是希望在人群中找到与自己相同相投的同类,不至于落单。两个年轻人之间甚至还谈不上是爱情,却在两个人心间燃起了熊熊火焰。
这让我想起自己上初中时期的友谊,因为想要见到某个人而惦念学校的生活,盼着上学可以有机会与这些朋友在一起,这也许就是友谊的力量。
一个人能有多绝望?贫穷,苦难,内心的煎熬。也许贫穷和苦难并不能打倒一个人,但内心的煎熬,精神的奔溃会让一个人失去对生活的渴望。
独自一个人走在无人的街道,看万家灯火,星星点点,脚下的路不是自己想走却又不得不走的。有多少人曾在深夜一个人漫步街头,找寻自己内心的渴望。
“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上部结局
孙少安有了儿子,润叶离开原西县去了黄原,少平回村当了老师,看起来艰苦的日子越来越好。
1978年,“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经济高速发展,穷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平凡的世界》上部的结束是1978年正月十五,双水村的村民们扭起了秧歌,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这些苦难中挣扎着的人们啊,快些过上好日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