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火了。 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去看了。
听到这个名字,看到那沉重的、洋溢着灰暗色彩的电影海报,我想这一定是个严肃的故事,有这么多看不懂的人,因此我想这个故事一定是个叙述性的故事,情怀被细密地编织进一幕幕转瞬即逝的镜头里,就像市面上叫卖永远比实物好看的棉袜,事实上含棉量也许只有百分之二十。
这些没有源头的胡天乱想在电影结束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看《孔子》的时候我都哭了两次,因此以我为这部电影奉献的眼泪实在不足以说明我对它所有的感同身受,还是文字实在,没有即兴矫情的成分。
我看到王敏佳,我仿佛看到我自己
王敏佳说,照片上那个和毛主席合影的小女孩是她,所以她每年都还要去天安门和毛主席的照片合影。
这是一句谎话。
事实是,那“本该是她”。只差了一点,只差了她因为太紧张在献花前生病了这一点。
当她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被愤怒的群众一拥而上之时,我哽咽到几乎奔溃,得拼命压抑才能不让身旁的人发现我的异样。
我看到王敏佳,我仿佛看到我自己。我看到她被凌虐,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结局。
网上有评论说,王敏佳因为她的虚荣,最终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然而我极度不愿用这样明显带有贬义的词去形容这样一种行为,因为在我看来,更准确的词是:要强。
她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的我。
那时候全校师生穿得最常见的鞋就是nike和nb,似乎这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把穿名牌鞋当做人生标配,青春期是最容易被群体无意识行为影响的时期,因为我没有穿,所以这份“与众不同”的自卑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渐渐成为根深蒂固的存在,几乎每次路过nk或nb的旗舰店我都会站在玻璃窗前露出穷人标配的笑容,在店员或疑惑或鄙夷的眼光中悻悻离去,每当听到别人谈论的时候,就会侧耳倾听,甚至装模作样地根据想象谈论数句。
我们家是小康家庭,却过的是底层的生活水平。我相信很多父母靠自己艰苦奋斗三十年才爬上一个阶梯的家庭都是这样,他们经历过这个国家最穷最苦一无所有的时代,时代在他们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份烙印也就像一块红色的胎记遗传到了下一代,也就是我们身上。
一双六百甚至更贵的鞋,我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说出口也得不到的。
然而毕竟是比以前富了,我每个月大约都能得到1000块生活费,对于一个不需要交住宿费电费水费一切生活用品都从家里面拿的住宿生来说这已经很多了。无论我再怎么大手大脚,每个月也能省下几乎一半的钱。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说:你拿它买了一双“new balance”了?
不,我没有,但我买了很多双“new bulun”。
没错,很多双,一双大概是二百多的样子。
不要问为什么,因为懂的人,心领神会,不懂的人,即便我再如何调度文字,她也会将“虚荣”的标签贴在这种行为的上面,她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看见,这里面,一个要强的灵魂的挣扎。
简单来说,就像一个乞丐得到1000块,他不会用这笔钱去五星级酒店吃一餐的,他会买很多很多份“洋快餐”,吃很多次。
我深深地记得我是如何在得知了这双鞋是仿冒品之后妥协的,我把它穿到学校,我听到周围人说:“啊,你买nb了啊。”我觉得很高兴,但我不敢太高兴,因为我隐约知道这不是真的高兴,于是我也愿意沉浸在这种虚幻的幸福中。
但是有一次我正在上楼梯,我同桌和我后桌从我后面走来和我打招呼,她们那天都穿了nb,所以她们很高兴地把自己的脚伸出来,和我说:“你看,我们都穿了nb,我们就是nb三人组!”我那时候一定笑得很勉强,因为她们立刻把我推到前面,我回头的时候,正好看见她们用一种我很熟悉的眼光对视,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的笑,我知道她们一定看到了我鞋子后面“new bulun”的标签。
所以我就感到自尊心受伤所以一气之下去买了正品的nb吗?
也没有,我疯狂地买了很多李宁和安踏。那时候李宁和安踏已经进入“模仿”时代,无论是鞋的形态或配色都和nb或nk没有太大区别,但名牌和仿冒品的不同就在于上脚,我一穿上鞋外表的形状就变了,看着就和正品完全不一样了,又变回了它原本应该的样子。
还记得王敏佳每年都要和毛主席的照片照相吗?
我那时候还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疯狂地关注nb出现在我身边的一切场合,那时候很多商家已经变聪明了,鞋子依旧是赝品,但是连logo都一模一样地仿制了。这样的鞋子,我也买了,并且每次都坚定地相信着,这个世界上确实是由一两百的nb的。
因此当王敏佳每年都去照相,甚至做成相册,并且到处向周围的人炫耀的时候。
我看到了高中那个到处找鞋,疯狂买鞋,并且在心底里暗暗享受他人赞叹的话语的自己。
这样的事在我的高中还发生了很多,我偶尔和家人去一次香蜜湖(整个城市房价最高的地带)聚餐没有求助于百度地图而是向周围的人询问路线,我每天都假装努力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热爱学习,只是喜欢听班级里学渣天真的赞叹:好学霸啊......
这两件事似乎看起来没有那么相干,但是他们实则都在阐释同一种人生,那就是要强的人生。
我们就像扑火的飞虫,即便知道那火红的光芒不过是虚幻的美丽,也会义无反顾地捍卫它虚幻的真实性,一遍一遍地向世界诉说它的美丽,不允许任何人吹灭那层幻影,即便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将其批判为虚荣,也许是因为家境从小优越,或是家人宠溺,从未感受过对物质对优秀这个品质这么根深蒂固的渴望,也许是因为个性平和,愿意过平凡的人生。
而既想成为优秀的人,比如我,或是本来就优秀的人,比如王敏佳,而又没有摆脱上一代遗留下来的价值观(包括物质上的节省,精神上的懒散),比如我,或是因意外而错失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这样的人,也许以后会成为优秀的人,但从来不会成为讨人喜欢的人,无论是现实生活中或者是电影中,因为异类总是不被人们接受,所有为了撑起自尊心所做的一切手段都被冠以“虚荣”的名号,稍有意外就是一场头破血流,万劫不复。
在我看来,“要强”和“虚荣”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先天属性,而一个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因商业文明发展而衍生的附加属性。要强的人渴望证明自己,从物质上从精神上,因此她往往需要“炫耀”的是“自己”,而虚荣的人她不在乎她拥有的是不是“自己”,她在乎的是“别人”,她也许会为了物质上的享受去将自己奉献给拥有财富的人,她也许会为了上位出卖自己的身体,但是我相信,这些永远不会发生在王敏佳身上,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事实上,我认为因为个性要强而发生的这种荒谬的行为往往大多发生于青春期,因为那是人的一生最值得得意的时候,在最好的年华追求最好的东西,必定带着苦。
我不会批判这样的谎言,那个毛主席身边的小女孩,我相信是你。
FOLLOW YOUR HEART
《无问西东》这部片子真正的主题核心,我想实在不是王敏佳,王敏佳不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她的出现,更多是为了衬托陈鹏的爱情,陈鹏对于“生命的真实”。
生命的真实是个很拗口的词,是文人的特别话语,用通俗的现代的语言,我想实在可以理解为“做你想做”。
这让我想起高三前的那个暑假,那时候我爸特地带我去参加一个刚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同事的孩子的酒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爸领着我走到他的身边,要他这个名牌高校生给我这个准高考生一些忠告,他快速瞟了我一眼,说了一句,“just follow your heart”,事后我爸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回答他:“跟随你的心。”
我一直没有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甚至到大二的时候,我和朋友提起这件事,我这样说:“超级装逼!”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不仅是两所学校的的直线距离。
做你想做,不问得失。
吴岭澜的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在个人人生的选择上面,人与群众话语之间,如何跟随自己的心。
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填报了金融。 这是我在短短二十年人生里做错的最大的一次选择,因为这次错误,我为此付出了整整四年的青春。高中时,所有高中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话:“选专业比选学校重要”,因此我周围许多朋友拿着二A的分数去读了二B的学校,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读到这个时代最热门的专业——金融、会计、管理......
然而我想大概真的要过很多很多年以后,其中的一些人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一定要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不然四年过后,你会发现,你所收获的,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所付出的,将永远使你痛苦。
这是一个大学生对所有高中生真挚的忠告,我想我尽力讲清楚了,现在的高中生比我幸运,没有只得到一句不知所云的“follow your heart”。
因为最优秀的学生都选工科,所以我觉得我也应该读工科。
真是傻的可爱。
沈光耀的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在人生选择上,国与家的牵连拉扯中,如何跟随自己的心。
无问西东,我觉得这个题目几乎是为这个角色而起。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没有战争考验人性,并且如此真挚而热诚的“爱国之心”恐怕也非常人能有,普通人过一辈子,如果是平凡而安宁的一生,那么只需“小爱”就足够支撑度过那些孤独的岁月了,而这种故事,事实上是在阐述一种先秦诸子、远古传说时期的“大爱”。
我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人类需要“大爱”。
我出生在中国进入现代化后最迅速发展的时期,个人主义在躁动的群众中悄悄发轫蔓延,到了2017年,被精准地概括为“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以为这绝不仅仅适合用来形容如今的大学生,而应该适合于全中国除底层外的所有人民群众,因为底层人民实在是还没来得及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能算得上“粗糙的利己主义”。 总而言之,用木心的话来说,我一直认定的是,“个人主义就是健康”。
然而这实在是断章取义的结果,因为木心还有一句话说,“个人主义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自己先做。”
刷微博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英雄事迹:某某村年轻男性为救一孩童葬身河中,某某老师为救学生被车碾压失去双腿......除了鼓励赞叹的评论外,竟能发现某些“太不值得了,这么年轻,我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我真的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宣传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救别人的前提下不应该是保全自己的性命吗?”的评论,从点赞数量来看,拥有这种想法的可以说占据了网友中的很大一部分。
我也无法理解,如果遇见有人溺水,不会游泳的我很可能能为他做的只有拨打官方求助电话。
但当我看见影片里沈光耀在说完那句“妈,对不起”后义无反顾地冲向敌军战舰时,一种朦胧的,原始的热情和爱隐约地复现在了这片商业化的心田。
墨子告诉我们,要兼爱、非攻,不要战争,远古的神话中女娲补天救的是世人,夸父逐日代表的是全人类的精神,远古的宗教祭祀,《诗经》中的《颂》,从来不是为了一个人祈祷,而是为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乃至全人类。中国传统文化整个就是在书写一种“舍己为人”,“孔融让梨”告诉你要爱自己的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告诉你要尊敬世上所有年老的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你要爱世上所有的儿童,中国文化的道德核心,叫做“爱别人”,在原始的人类高度群居中极易实现,而在如今人人分裂中却极难维持。
然而这个世界上,任何文化的演进,历史的进步,都是由“爱别人”的人推动的,马克思见到了工人阶层的痛苦,于是出生资产阶级的他写下了《共产党宣言》,鲁迅见证了20世纪封建残留的腐朽,于是出生于封建大家族的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个规律直到今天也没有变化,想象一个这个世界如果全部的人都不再“爱别人”,而只是“爱自己”,那么地震来临的时候,死亡人数会直线上升,我们不再在乎濒危动物的灭绝,世界末日,会比人们想象中的,更早来临。
而在如今这个社会,从来不是“精致的个人主义”维护了表面的和谐,而是人性中残留的原始血脉中的“大爱”,撑起了全社会的精神世界。
陈鹏的故事实在惹眼,不仅戏份多,而且还有感情线,因此,陈鹏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爱情面前,如何遵从本心,坚定“生命的真实”。
和其他三个主角不同,陈鹏从一开始就本能很清楚自觉地遵循“生命的真实”,可以说是几代清华人中活得最明白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爱的是谁,并且很坚定地做出了选择,他的爱纯洁无瑕,而又独立自尊,在看到王敏佳和李想貌似暧昧的言语,他扭头就走,重返为爱情而偏离的轨道,但当心爱之人遭受欺凌,他又悲痛万分,即便她过早失去了美丽的容颜,但他的爱从未打过丝毫折扣。
可以说,这样的爱情,这样经得起人性考验的爱情,从来都是人们所向往歌颂的。很多爱情,因为梦想被拆散,很多爱情,因为背叛而心伤,很多爱情,因为外在的美丽而空虚。即便是流传千古的《长恨歌》中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绝世爱情,同样也是唐玄宗为了维护自身地位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首先在爱情里,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心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讲述的就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因为习惯以友谊的方式生活而无法面对可能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同样以好朋友身份相处的陈鹏却极其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对玩伴的感情,这份勇于跳出身份束缚的勇气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是极大多数人所不具有的。
其次,有多少感情因为“对方喜欢的是别人”而被扼杀在摇篮里。然而爱情从来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平等关系,如果对方爱的是别人,你能不求回报依旧勇敢地承认自己“仍然会爱”吗?
再次,每个时代都不乏“痴情人”,《烟花易冷》里的姑娘在珈蓝寺等了一生,多少电视剧小说书写的是被迫各自婚嫁的男女主角私相授受的故事,这个时代的“痴情人”能在保持对爱情的忠诚下不丢失“自己”吗?
最后,在这个“外貌协会”无比猖狂的年代,你能保证即便明星不再整容也依旧爱他所谓“才华”吗?如果连这种虚幻的爱都无法保证,你有拿什么去保证真实的爱情?
爱一个人,无关身份、地位、美丑,不论何时、何地、何事,真正伟大的爱情,一定爱对方,胜过爱自己。
不消多说,如今的“单身贵族”日渐扩大,人们开始摆脱封建思想中“结婚生子繁衍后代乃人之本性”的禁锢,追求真正的爱情已经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高歌,相信这样的爱情,一定也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