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人人都在讲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到底是个什么鬼?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可以看我【每日读书】文集下《用户体验要素》简读一文快速了解作者核心观点)一书中提出,用户体验包含五要素:
1.表现层(surface)关键词:视觉传达,如形状、文字、色彩等
2.框架层(skeleton)关键词:页面布局,如banner的位置、按钮的位置等
3.结构层(structure)关键词:信息架构,如登录完成后跳转至完善资料页或者主页等
4.范围层(scope)关键词:功能范围,如支付宝可以付款、转账、理财等
5.战略层(strategy)关键词:产品目标,如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47152/f592cd8f15615cb6.png)
我们可以依据以上五要素提供的方向进行用户体验优化,不过这里每块内容都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后续我会针对个人比较有心得的点,做一些分享。在实战中,用户体验可能更复杂,还有超出这些框框架架的隐性要求,今天我想分享一些书上看不到的经验或者观点,主要围绕客户特点,说一说传统toB软件在设计用户体验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互联网toC类产品的区别。
现在提到“用户体验”设计,网上的分享也好教程也好,千篇一律都倾向于讲面向互联网用户的设计,可能很多时候由于传统toB类产品的决策人和用户不一致,导致用户体验显得没那么重要,一些新人刚入门或者很多原来做互联网toC/toB业务的转去做传统toB类软件,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互联网业务toC/toB产品(如游戏、购物平台等,偏向外部信息共享、服务提供)和传统toB类产品(如OA、ERP等,偏向内部管理、服务的线上化),由于场景不同,在用户体验方面的要求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弄巧成拙。同时,用户由于年龄、职业、认知等不同,相应用户体验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千差万别的。
1. 传统toB软件,要求信息更加透明。
即便是默认的一些设置,也尽量要明明白白提醒出来,清清楚楚地告诉用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防止操作带来不良影响和后果。比如软件默认帮用户勾选了某个选项,可将选中内容高亮提醒用户或者在提交时进行确认提醒,很多互联网平台则反其道而行之,有甚者为了让客户购买更多的东西,在用户购买的东西里偷偷“塞”其他东西,这种模式大家可以了解下,叫“暗黑模式”,但如果你要把这种模式运用到一个传统业务软件里,那有可能会造成了不得的后果,假如发一个通知,顺便默认勾选了短信通知,但发通知的人员后续又收回了通知进行修改,这时很多被通知人已经收到了短信,但是看不到通知,基本上接下来系统运维电话基本会被打爆,所以在这种场景下,要求用户操作结果非常透明。
2. 传统toB软件,要求更加自动化、傻瓜化。
很多互联网平台,目前来说使用群体是偏年轻化,所以在设计上追求灵活、丰富,典型的比如游戏,支持换皮肤、换地图,再比如购物平台,物品提供灵活的组合、套餐之类的,传统业务软件,虽然一直说“千人千面”,但这里大部分情况下指的不是让用户自己选择,而是系统要判断用户属性,提供对应“口味”的服务,同时不要让用户操作太多,他们最喜欢的操作是:查看>……>查看>一键提交,要尽可能少地进行选择、填写、操作,能自动的千万不要动手!!!比如用户想发起一个借款流程,系统能根据用户以往借款经验,帮用户初始化表单信息,用户只需要查看、修改、提交即可。如果能提供进一步智能辅助,那就是极大的亮点了!!!
3. 传统toB软件,制度和规范高于用户体验
互联网平台,可以教育用户适应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吃天下,但是传统业务软件,除了工具类或者技术型的软件——涉及用户少,大部分软件的使用是要与管理制度、业务规范等绑定的,这时哪怕用户再嫌麻烦,如果制度有要求,系统肯定要依照制度来办事,比如现在很多公司报销时是可以用电子发票的,同时人员还需要线下提交纸质发票,很是繁琐,但这是由公司自己的会计制度还是什么制度强制要求的,这种糟糕的用户体验在企业等组织中暂时是无法避免的。
另外,由于企业的制度和规范是大相径庭的,产品一般都要进行七七八八的修改。不过一般来说,通用和定制化部分大于等于七三开是合理的,如果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定制开发,我个人认为,要么产品通用性差,要么是用户体验太槽糕了……
4. 传统toB类软件,不同角色的用户体验重要程度不同。
互联网toC类平台,在设计上主要考虑满足核心的用户群体,且覆盖越多用户越好,但传统toB类软件,除了真正的使用者还存在一堆的相关者,这里主要分为四类: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使用者,这些角色在不同阶段影响力是不同的,以一个采购流程为例来说明:一个企业要采购数据中台,在采购意向阶段,信息部可能会作为发起者进行产品选择,在产品能力验证阶段,信息部可能会找一些专家对产品进行全面评估,接下来信息部会把产品报价、能力对比情况等信息收集好,提供给决策者,让他来拍板购买哪家,购买下来后,就进入服务阶段,这个时候使用者话语权大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47152/7376e7c4cc8f4db1.png)
不过,如果你的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在服务阶段都是使用者,那么交付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决策者的体验多一点,这个很好理解,谁话语权更大听谁的。我们在设计或者优化软件时,就要梳理清楚决策链,然后有的放矢,同时也要考虑一般用户的体验,但如果两种存在冲突时,我们的选择也应该是趋利避害的。
最后,我想说,用户体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极为见仁见智、非常主观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和对错,即便是同一种设计,如果是乔布斯设计出来的,那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好,如果是我们一般人设计出来的,那也有可能变成糟糕的体验,但整体上我觉得,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无论做怎样的设计,要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依据,如果暂时没想到这个依据,就去思考、梳理,即便是你的第一感觉的产生,也肯定是有迹可循的,有据可依才更能接近“正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