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3-03-20 18:55 被阅读0次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因此,圣人好像保存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据那样宽裕;无德行的人像掌管税收那样计较。自然的规律没有任何偏爱,总是与善人同行。

解读

这一章的主题是阐明了“报怨以德”就是老子的处世态度。用恩惠来回报仇恨,不但不记别人的仇,反而还给他人于好处,这就是圣者本色。

人如果彻底的解除“余怨”,必须首先摒除自己的私念,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自私利益的束缚中得于解脱。

倘若像统治者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地去损害人民的利益,那么他如何努力也无法彻底消除人民心中的“余怨”。

有道之人像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他人偿还债务。因为得道者认为,自己与他人别无二致。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而不求索取,德有上德与下德之别,上德者心量广大,虚怀若谷。

下德之人有所不同,他心里始终有上德与下德的概念。就像把油和水装在一个容器里,可见,油在上而水在下,无法融为一体。仿佛自己心里有个小矮人与自己对着干一样。

然而,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而吝啬,不具有同理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道的运行规律对任何人没有偏爱,不分亲疏。

具德之人,就像无处不在的网络信号,不存在富贵贫贱之分别。因此,对他而言,彼此没有高下,世界没有距离。

相关文章

  • 读书打卡 day125/2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下篇|第七十九章 经典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

  • 心观《道德经》(81)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

  • 有德之人必有幸事

    有德之人必有幸事 文~雨玲珑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写到:“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

  • 《道德经》第七十九至八十章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道与善人)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

  •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里说:“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 共学《道德经》第79天

    共学《道德经》第79天2022年5月5日 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报怨以德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报怨以德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下所有大的仇...

  • 至简诗抄475〔赵孟頫·道德经·七十九〕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de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