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切记!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恶的深度,那里是万丈深渊

切记!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恶的深度,那里是万丈深渊

作者: 笔墨之林 | 来源:发表于2024-03-07 22:35 被阅读0次

每周精读一本书。

大家好,今天是阿飞陪你读书的第2天,精读的第1本书——《多谈谈问题》。

在郭玉洁和戴锦华教授访谈的开头部分,提到了一句话:

任何时候,都不要尝试去测试人性恶的深度。那是深渊,深不可测。

同时还提到了两个著名的实验:

一个实验是:被催眠暗示告知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受惩戒的实验人群,其中多数人都做出了极端乃至杀人之举。

另一个实验则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组织者将一个班的同学随机分成两队,一队扮演狱卒,一队扮演囚犯。规定是狱卒拥有惩罚不驯囚犯的权力,他们可以按下不同颜色的按键,来代表不同等级的惩戒与伤害。同时,狱卒被告知红色按键不能按,因为那会致死。结果最后几乎所有狱卒的扮演者都曾按下过红色按键。

01 

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人之初,性本善”,口口相传,直到印刻到每一个人的骨子里。可人之初,真的是性本善吗?

我以为,恰恰相反,人之初,性本恶。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要乐于助人、多行善举,佛家也有一句为人熟知的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长大后,做一些善意的事情便是合情合理的。

没有人教我们作恶,但现实成活中,“恶”的事情却数不胜数,东野圭吾的《恶意》一书,更是深刻揭示了人性,故事中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

互联网时代,恶,更是被肆无忌惮地放大了千倍万倍,因为在互联网上批评、嘲讽、攻击、羞辱、谩骂甚至公开并传播别人的个人隐私,是不会被惩罚的,那些隐藏在键盘之下的人,洋洋得意,嘴脸丑陋。

有时候,我会刻意地暗示自己不要点开微博,因为每次点开,必定会有那么几条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的热搜事件。

网络的高效,给学习、求知、了解这个世界提供了便捷机会,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多负面的东西。

有时候,也会希望回到最初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比如儿时的农村,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连电话、电视都是奢侈的东西。

偶尔得到一本知从哪里翻出来的破旧泛黄的书,便看得津津有味,几乎忘记了时间。

小伙伴三五成群,东游西荡,顶多做出些调皮捣蛋被人追到家门里告状的事情来,却从来没有见过今日这般多的“恶人”。

02 

权力,是管理者的工具,还是人性之恶的匕首?

权力是客观的,在什么样的人手里,便会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或是积极正面的,或是消极负面的。

我们也曾看过很多小人物在拿到一点儿权力之后,是如何将其发挥到最大作用的,比如小区门口的保安为了拦截送外卖的外卖员而大打出手。

早年间,在县城火车站的附近,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不大,但门口总坐着一个看门的老太太。每有人来上厕所,她便会极其敏捷地站起身来,拦住那人要钱:大小都是5毛钱。不给钱便不让进。

相对火车站附近的地域,来此上厕所的人大多数都是外地的,根本搞不清楚为什么一个公共厕所还要收费,再加上“急”的缘故,大家都不太会跟这老太太计较,上完厕所基本都会给她。

但偶尔也会有脾气倔强的人,根本不理她那一套。

于是,她便追着那些不付钱的人破口大骂,很难想象,一个花甲古稀之年的老太太,竟然可以骂出那样肮脏下流的话来。

站在厕所边上收费,也不是说完全不可以,但你至少也得尽一些打扫厕所的义务吧,可那男厕里面竟脏得几乎下不去脚,想必女厕那边也好不了多少。

如今想想,又是谁给了她“厕卫”的职权的?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大约也是有些“后台”的吧。

03 

互联网时代,如何看待一个又一个的网络暴力事件?

最早的互联网研究者认为,网络是一个最容易爆发“火焰战争”的地方。

所谓“火焰战争”是指极高的热度、强度及高浓度的情绪含量,也指极化的敌意和恶意。

互联网之所以成为“网暴”泛滥之地,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匿名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任何言论、批评甚至是辱骂,因为对方以及别人都看不到自己长什么样,也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所以他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也不会受到任何来自被网暴者的打击报复风险。

在网络世界里,人又是那样的容易失控、愤怒、歇斯底里。

作为应对,许多国家都开始实行网络实名制,目的在于限制匿名状态下心理极化或恶意、敌意的泛滥与蔓延。

前不久,微博上也实行了超过一定粉丝数量的大V们进行了实名制。

但敢于顶风作案搅动网络风云的大V究竟是少数,真正的始作俑者,其实是一个又一个躲在看不到任何个人真实信息的马甲背后的网络个体。

他们抱着侥幸心理,煽风点火,一次又一次地推动事件的发酵、蔓延,生怕事情闹不大,甚至还会格外兴奋地参与人肉他人信息的“任务”中去,对一些弱势群体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

等真相大白之后,这些人则迅速作鸟兽散,再也找不到他们的任何踪迹。

对于这类喜欢躲在暗处点火、观火的人,才更应该想一想应对之策吧。

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恶的深度,其实人性本身也是不可测试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亲朋友好友,不论是是否善良、是否自私亦或是是否邪恶,真实的结果很可能会摧毁你的心理防线。

“人性本善”最早由孟子提出。

他曾劝导滕国太子滕文公,希望他能做尧舜那样的圣人。这话一说出来,滕文公没什么信心,觉得把自己和尧舜那样的圣人相提并论十分惶恐。孟子为鼓励滕文公,表达了自己“人性本善”的思想:人与生俱来的就是善良的本性,只是有些人被环境所诱惑,被私欲遮盖了双眼,不能守护自己的本心,由此才生了恶习。

荀子却有不同见解。

荀子生于战国末期,那是一个战乱不断、人人利欲熏心的年代。所以针对人性,他提出了相反的探讨:“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行都是靠后天的学习和教化得来。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具备自然的生理欲望,如果外界不加以约束,任人随心所欲,就会导致各种罪恶产生,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这一理念后来成为了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的种子。

还是那句话,人性之恶是经不起测试的,那里是万丈深渊,深不可测。

无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做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要被“恶”所暗算伤害,亦不要被“善”所捆绑裹挟,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相关文章

  • 修行

    礼貌不等于虚伪,我们永远切记,从我们的嘴里说出去的话不要去攻击人,不要去伤害人。我们要永远校正我们自己的心念是什么...

  • 旾博鑫:9.1-9.2黄金周评与下周行情分析以及操作建议

    顺境时,切记收敛;得意时,切记看谈;逆境时,切记忍耐;失意时,切记随缘;不拒绝平淡,不恐惧风雨,正是在平淡中感悟人...

  • 傻子

    千万不要去测试两人的关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会有多失望。

  • 《荀子》精华摘要(1)

    儒学大师荀子 >> 荀子是著名的性恶论者,他在《性恶篇》里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经过良好的教育,人...

  • 观点|性善论与性恶论

    阅读摘要 荀子的性恶论主要靠制度、法律。 所谓性恶论就是,你永远对人性怀揣着最恶劣的评价,抱着最低的预期,永远要设...

  • 九、OpenGL渲染技巧 - 深度测试&多边形偏移&裁剪&混合

    1. 深度测试 深度测试的目的是防止被其他面遮挡的面显示出来。开启深度测试后,会对新的片段进行测试,测试通过的片段...

  • 余紫玄说成功的老板都说正能量的话!

    余紫玄说,成功的老板,嘴里永远是发出正能量!失败的穷屌永远是满口负能量!切记,永远说人好话, 讲正直的东西, 不要...

  • 模板测试 深度测试

    模板测试 主要代码 先绘制一个模板 在绘制一个需要绘制的纹理 深度测试 深度测试 两个图片,一个图片旋转,不...

  • 目的地

    总有一个人,一个地方。它是你出发的原因,是你最需要去寻找的内心归属。 那也是你可以永远信赖、永远回到那里重新...

  • 心语

    1.事情总是在你最不抱期望的时候得到解决,所以,永远不要放弃。 2.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记!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恶的深度,那里是万丈深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de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