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是观察病人 的舌质和舌苔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是望诊里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诊法特色之一。我们来看下舌的形态结构,它是肌性器官,它是由粘膜和舌肌组成,它附着于口腔底部,由舌横肌、上纵肌、下纵肌,以及我们舌面上面分布了很多味蕾,舌下的许多静脉丛,由这些组成了我们的舌头。所以,我们在看舌头的舌像时,除了要看舌面的信息外,也要配合看舌底的信息。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舌诊的原理。它与我们的脏腑经络以及气血津液都有密切的联系。
它与我们的脏腑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发的一张图。舌根的位置代表我们的肾,舌中的位置代表我们的脾胃,舌两边的位置代表我们的肝胆,舌尖的位置代表我们的心肺,“舌为心之苗” 《灵柩。脉度》里面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手少阳心经之别系于舌本。
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气血上荣于舌,所以,人体气血的运行情况可以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
“心主神明” 舌体的运动受心神的支配,所以,舌体的运动是否灵活,语言是否清晰,与我们的心 密切相关 。
“舌为脾之外候”, 足太阴脾经连于舌本,散于舌下。舌居中,施胃觉, 《灵柩。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 故脾开窃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发谷气,上沉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的功能相应,舌体赖于气血的充养,所以,舌像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肾藏精,五脏六腑的精皆藏于肾,而精气充洋于舌体;肝藏血,主精,肺主气,所以,气血充洋于舌体,当脏腑病变,反应于舌头时,会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而藏之,而精气充洋于舌体;肝藏血,主精,肺系上达于咽喉,而与舌根相连,其它脏腑组织则由经络沟通,也可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而,它在其它脏腑一旦产生病变,舌像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观察舌像的变化,也可得内在脏腑的变化,
有几个与舌紧密相连的经络,
一个是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也与舌密切相连,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支支从肾脏上行穿肝,过额入肺,沿喉咙上行夹于舌根部,另一分支除于肺 ,络心,注 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还有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属于奇经八脉,有”阴脉之海“之称。
所以,你看我们的经络经行都与舌有直接间接的联系,所以,清《临症验舌 》云: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舌头与我们的气血津液也有明显的联系,舌体有赖于气血的润养,才会出现我们的淡红色,舌体舌苔有赖于津液的滋 润,才会出现我们的薄白苔,而且湿润的舌像 , 因此,在临床上,可以用查色、津液盈亏来辨别病邪的性质,与相应脏腑的病变。如果我们的气血不能上荣于舌,我们的舌苔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现没有颜色,出现淡白,对吧?如果是津液不足的情况呢?我们的舌苔就会特别干燥,甚至起裂痕,这些都是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除了传统的图示外, 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图示呢。

其实,舌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缩影,从头部颈部到尾部,甚至我们的内脏器官都会显现在我们的舌面上。这是一个全息舌诊图

天突,膻中。。。中腕,。。。。
舌尖--- 颈椎那一段
脾胃----胸椎
肾区---腰椎 如果舌头中线不正,脊柱必然不正,如果中线侧弯,我们的脊柱必然侧弯,如果中线偏左,我们的脊柱必然是向左偏的,其它的种种,均与舌诊逐一对应,比如:也是全息对应上去之后,更完善,与传统的心肝脾肺肾有一点点变化,但是变化不大,
舌像的仪气周游图,左升右降是怎么形成的呢 ,,主要是靠我们的中土运转,中土是什么?是我们的脾胃,来形成的我们的一个圆运动。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会随着往上升,胃气右降呢?肺气和胆气,还有我们的心火都会随着往下降。这就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气机运转模式。脾胃一阴一阳在中,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轴来转的,仪气周流图不仅仅是我们人体自身的这个运转规律,它是与天地万物共同的运动规律所演示出来的。 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其运行轨迹就是圆运动, 大气是圆运动, 人生是大气生的,为大气的遗传体,所以人生也是一个圆运动。造化之气,运动常圆, 人生即得健康,如果这个圆运动不圆了,人生就会多疾病, 我们自行车的那轮子轴如果坏了,那自行车的圆就不能转起来了,所以它就会出现问题。对应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 的,如果中间的脾胃不能运转,就意味着我们人生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阴盛是升降的根本,肾是升降的启动力。所谓““坎阳发动, 肾水温升,则脾转肝升 , 于是水升火降, 坎离交泰” 。从而完成了左阴升,右阳降的气化圆运动形式。也就是在肾阳命火的发动之下,中土枢轴转运,致使肝脾温升,而心肺良降。其中肾水本应下沉,之所以可以上济心火,是因为坎阳的发动,心火本性上演,反而下降,是因为肾水的上济,以阴阳互根之理,升降的枢轴全在脾胃,二者一为阴土本湿,一为阳土性燥。燥湿调停,中气得以化圆。中阳发动枢轴能运转,脾升肝才能升,胃降肺才能降。如中土失运,气虚脾陷,或者胃燥失力,则升降失职,四轮不转,势必导致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因此 ,在圆运动中,不仅依靠坎阳的发动,其中中土的建运也是关键。 “左青龙,右白虎” 青龙指的就是肝, 肝木, 白虎是对应的是肺。 肺是升降的左翼,肝肺为长气, 肝肺的升降实际就是我们气血的升降,肝肺一左一右,犹如我们的两翼一样 ,肝主生发,而肺主肃降,故左半侧圆的温升,需依赖肝木的温升,而右半侧圆的良降,必须依赖肺经的肃降。 如果肝肺气机失调, 必然会导致气机的离乱。则会出现升降悖逆,足见肝肺在圆运动中的寓意作用。上述说明了脏腑气机的运动,以及圆运动是一种气化运动。取决于心肾水火的平衡,脾胃燥湿的调停,以及肝气血的调和。三者共策气机升降,共做圆运动之功。

我们看望舌诊断, 它就是脏腑分区,再就是八纲辩证,等于诊断结果。脏腑分区,我们前面已经说了, 除了我们传统的心肝脾肺肾的分区以外,结合我们的全息投影的分区,再配合上我们的八纲,就可以得出诊断结果, 八纲是哪八纲呢? 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这里还有一个八法概念就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我们今天不讲八法,只讲八纲。
阴阳:万事 万物都离不开阴阳, 白天黑夜, 衣服里外,等等,对应到舌头上,如何区分阴阳呢。 “查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是一种身体内稳定状态, 就象天平的砝码要保持差不多的平衡。 平衡被打破,就显示出疾病。 人体说起来复杂,其实就涉及两种能量, 一种阴,一种阳,这两种能量的不断变化, 就会有我们人的生老病死。《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ē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一部黄帝内经,洋洋几十万字,其实总结下来就是说的阴阳,
下面发的这张图片,如何分阴阳, 我们左半侧升为阳,右半侧降为阴;

而我们以上下来分的话,舌尖为阳,舌根为阴;舌苔为阳,舌质为阴。如果舌苔为气的话,舌质则为血;如出现阴虚阳盛的,其色必绀,阳虚阴盛者,其色必滑,绀代表水液少,滑代表水液多,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色必干而燥, 水少得厉害,就会呈现出很干的状态。阴阳我们可以比喻成水火,阴虚阳盛,比喻成水少火多,火多会把水蒸发,就会出现干的情况。阳虚阴盛,正好反过来,就会出现舌像水液多呈现滑的状态。
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色必干燥,火多得更厉害,就呈现干和燥的状态,舌质红,舌苔会有发黑情况,有裂纹

。 阳虚阴盛而火衰者,火少,水多,多得厉害,出现滑而湿, 代表寒症。 舌色淡白苔白,一片寒像,周围有齿印,代表水液运化不开,水多了,这种一般代表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虚气衰,不能运血至舌,致舌色浅淡。现代医学认为认为会会出现营养不良,消化每亩疾病。
“老嫩分虚实” 《 黄帝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概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而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泄,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 所以,我们总结了一句“高低老嫩分虚实” 老舌:舌之纹理粗糙,或者皱,坚而不柔软,舌色暗淡。舌边发红。 嬾舌:水润,舌体胖大, 舌苔气,舌质血。多见于气血不足的表现
高低分虚实:
舌 尖突起,颜色发红,说明上焦有热。代表 实症
舌尖靠下一点有凹陷,能量不足的表现,代表虚证。
舌尖位置高起,而且发红,而下面整体苔色偏白,有点上热下寒的表现,而上热的区域对应的是什么地方?就是我们的心肺位置,他可能会出现 颈项部或头部的问题。
舌头有凹陷对应的是膻中区,会有心慌胸闷的症状。
标准:正常健康体质状况的舌苔应是薄白苔淡红舌质,大小厚薄适中,左右对称。健康的舌头为“淡红舌,薄白苔”。有神而灵活。吐舌时,舌头大小与嘴角略有间隔;即使张口数分钟,舌头也不易干燥。舌下静脉呈现淡紫色,表示血液循环顺畅,身体状况佳。
舌诊拍照要求:


舌诊原理:







道理原理:舌是人体反应最灵敏的一个器官,舌粘膜是体内细胞氧化代谢最活跃的场所,因此,人体各系统疾病均能在舌上最灵敏地反映出来故有“舌之改变,常伴有系统之紊乱”之说。其中,尤以舌质的变化最能反映疾病,舌色是脏腑本色的反映。因舌质色泽的变化与气血的运行及盈亏有关,现代医学认为与血液流速,血液粘稠度及血管的舒缩,血液的量有关。
脾开窍于口,“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故舌苔对脾胃病理的反映是最早最及时的。以现代医学而言,舌苔的厚薄或剥脱取决于舌乳头的状况,舌乳头萎缩则舌苔剥脱,舌乳头角化的上皮细胞分化过多不脱落则舌苔变厚。不同体质都会对舌有影响。

阴虚舌像: 舌质鲜红或为绛舌;少苔、无苔或光剥;少津或有裂纹 ( 注:舌头有裂纹也不一定者是阴虚所致。


血虚
气血虚弱;整体舌少淡白,无血色;舌苔薄;舌下脉络不明显


阳虚: 舌体胖大;淡白,或有齿痕

血淤: 血瘀
舌边、舌尖有黑色瘀点或瘀斑,整个舌质发暗、发紫或为青紫舌;舌下静脉曲张
注: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气滞血瘀。


舌诊:相当于一个人趴在舌头上
气虚血瘀
淡白舌或舌质暗,舌苔薄白;边尖可见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怒张

痰湿
苔厚腻、滑腻,或感觉有痰堵塞在喉咙中,常伴有胖大舌、齿痕舌
注:痰湿体质发生多由各种外因或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

脾虚湿盛
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苔满布,苔白腻,或舌根有微黄色痰涎
注: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湿润,舌苔发白,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若伴有黄腻苔,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