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卢纶、司空曙等人并称为“大历十才子”。虽然韩翃诗歌很有名气闻,但是仕途并不顺利。
韩翃早在玄宗天宝年间就考中了进士,但是并没有受到重用,在仕途上熬了近三十年,到唐德宗建中初年,仍旧是个幕僚。
《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韩翃因一首《寒食》获得高升,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书敕令。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即是寒食节,也称为“禁烟节”“冷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这一天禁止使用烟火,以这样的方式,熄灭旧火,重新取火,也叫“改火”。预示着去掉已有的疾病,获得新的生命力。
在唐代,皇帝常在清明节取渝柳之火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了皇帝特赐的火烛。
诗歌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读《寒食》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花柳预示着这是仲春时节,“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的春意之中,落花飞舞,斜柳依依。
“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动了御苑中的垂柳,“飞花”即是柳絮,也叫杨花,“飞”和“斜”一下子表现出了春日美景的灵动。
“传”和“散”有了流动之感,暮色降临,轻烟袅袅,点点烛光在皇宫和王侯贵戚的府低间流动。
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
飞与风有情,东与春有情,柳与花有情,御与宫有情。
汉宫五侯指享受特权的权贵豪门,用他们传递蜡烛特指权贵近臣蒙受皇恩,含蓄巧妙,入木三分。
今天的人们一直用“春城无处不飞花”来渲染美丽的景色。
虽然《寒食》暗藏讽意,但灵动的典型化描写不但征服了皇帝,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