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到“单身社会”这本书,应该是有一次听樊登讲情感类书籍时偶尔提到的。当时清楚记得他一边赞叹一边又极力克制说时机还不成熟不能公开讲,这勾起我浓厚的好奇心。
值得一提的是,“单身社会”英文名称是Going Solo,可是通篇读下来,觉得翻译成独居社会可能更贴近作者的本意。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他本人并非独居人士,而是和妻子和两个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让他关注并积极研究起独居问题,起源于1995年芝加哥夏季的那场“热浪”,成千上万的独居人士在灾害中丧生…随后在基金会的资助下,作者展开了为期七年,300多位独居者的访谈调研,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数据,也揭露出一个骇人的现实:独居社会,正演变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汹涌来袭。
人类社会无论时代与地点,最初都是围绕共同生活而非独自生活的想法而建立起来的。
对于这一点“旧约”就曾记载,上帝创世纪造物,唯独对人不满意,“他太孤单了”。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也表达说,被孤立的人已经不是城邦中的一部分,他和野兽没有什么区别。就连人类的近亲属猩猩也是典型的社交群居动物,只有集体带来的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安详宁静地生活下去。对于现代刑法,“单独监禁”被立法者视为威慑力级别最高的手段,无论是拥护者还是反对者都认为“单独监禁”令人生不如死。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全世界范围数量庞大的不同年龄,不同信仰的人都选择了独居。具体表现主要是:
•独居人士主要生活在现代都市中
•女性构成了独居人口的主体
•初婚年龄逐渐推迟五年以上
•离婚和丧偶后的男女更倾向于保持单身状态
而更重要的是,独居不再是稳定家庭关系的过渡形式,它以户籍人数28%的高比例成为美国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生存状态。而世界主要的经济体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关于单身社会 你可能想简单了独居生活日益盛行吸引群体瞩目
尽管在公众普遍的认知中,对独居者仍存在“自私”、“封闭”、“道德沦丧”的刻板印象。但是人益激增的独居人数还是引发了群体广泛的瞩目。
美国人开始反思是不是对自力更生的美式个人主义过度推崇,从而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将个人放在了社会的需求之前。比如瓦尔登湖边的梭罗和不断提示个人警惕社会周遭对其权利蠢蠢欲动的爱默生。
不过他们也好,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也好这些遁世者最终全都回归了人类社会。美国媒体对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社区衰退虽屡有夸大之嫌,但始终保持着极度警觉。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大范围独居人口的增长?毫无疑问,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以及现代国家福利提供的社会保障。
此外,对“个体推崇的盛行”所引发的四种社会变革:女性地位的提升,通讯方式的变革,大规模城市化以及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四者互相交织,相互强化,共同为独居生活的到来推波助澜。
独自生活与独居的能力
有没有发现,儿童节庆祝的更多的是自诩“宝宝”的超龄青年,他们喜欢抓娃娃机,喜欢不必承诺的恋爱和自由自在游戏式的生活节奏。这就是当前社会普遍的所谓“第二青春期”。
独居正是乘着这股风潮在青年间蔓延。独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埃及文明寺院,离群索居的苦行修行被视为通往神识最有效的方法。现代都市文化解放了小镇生活中对个体的限制和对独立性的压抑,而都市让人们意识到每个人生来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
二十世纪的格林威治村因聚集了众多知识分子,艺术家,革命家,离经叛道的怪人而声名远扬。女性雄心勃勃地走出家庭进入就业市场,在婚姻之外寻找自己的故事。与此同时,村里波西米亚文化盛行:狭窄多风的街道,温馨的咖啡馆,发廊与酒吧广场造就了“自由独立的共和国”。
时代鼓励着女性独立,同时也激励着“花花公子”般的男性将家庭重塑为快乐王国,远离控制欲强的妻子,回到都市中心,享受一切精美和奢华,以及超越一切的美好享受——单身漂亮的姑娘们。
而以上几个因素促成了美国此刻经历的离婚革命。经济独立和性的开放让男女关系更加纯粹,能否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无过失婚姻替代过失婚姻,让困在围城的人思考什么才是继续维持下去的理由。
另外,拥有独立的卧室,脖子上挂钥匙让年轻人可能从小就有了独居的念头。他们视独居为特立独行和成功的标志,认为每个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虽然他们将相应承担起独自生活的挑战和社交网络的加倍努力。男性和女性在事业上的投入,职场节奏的加快,现代通讯超时占用着他们的私人时间,大多数人会在生命某个阶段,觉得寻找伴侣恐怕不再是解救孤独感的灵丹妙药,孤独才是人类生命体验最重要的部分。
关于分离
“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本是爱情誓言中最感人的部分,不过如果身处婚姻却依旧感觉孤独无边的话,爱情救世主的神话已然破灭。
美国当前离婚率超过50%,而且再婚率逐年下降。女性摆脱了家务经济的剥削和性的束缚,男性追求更多冒险精神的生活,让双方更加珍惜自由和个人主权,独自生活无疑充满更多诱惑力。
另外独居还可以缓冲巨大的社会压力,尤其是职场压力,逃避不健康的两性关系和过度索取的社区生活。大家的隐私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提供了自我修复和长久的个人发展机会。
同时,你绝不是一个人在孤单,美国目前各种形式的派对,论坛,媒体和单身组织积极活跃在解救独居者的共同事业中。他们有的旨在帮助连接自我与他人,有的帮助更好解决各种各样的单身歧视问题,有的在生活中给予体贴细致的关怀建议,有的在政治选举中帮助单身者更好地投出自己的选票。独居与独居者间建立“亲人式的朋友关系”,将彼此的注意力放在共同生活的世界上去。
独自老去
独居百般好,唯忧垂败年。
人类寿命的延长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变革和成就,而同时也带来了养老问题的巨大挑战:更多的女性面临终老的残酷,老人开始学习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生病脆弱时显著降低的生活质量。
老人们独处的时间平均超过12小时,尽管如此,他们为了不丧失自控权和自尊,不和子女朋友一起居住,也不选择毫无信任感的养老院。老人间的情感依赖也尽量不去介入彼此生活太多,毕竟他们为了很好的享受余生,而非担当对方的保姆和用人。
重塑独居生活
与其浪费精力促进家庭的团结,不如现实一点解决下日益蔓延的独居问题。
1 重新设计我们的城区和住房。都市中心建设更多的独立居住共同生活的小户型房屋,逐步改善养老院和廉租房的品质。这将有助于建设更低碳更环保的绿色生活。
2 重新定义独居人士的经济和政治政策。
3大力发展科技,智慧家居,互联网和家居机器人将代替人工更好服务老年独居者。
结语
个体一旦获得解放就会开始寻找超越自己的可能,孤独是必须的,独居也是必须的,最终孤独将帮助个体培育自我,建立独到的见解,最终更为有效地重返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