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8-06-13
非非哥哥最近经常被我们凶了以后,默不作声,表情委屈,然后去做事。
我们是要换一些方法。反正我直觉上,感觉这样的模式下去不好。本来我们对他耐心就少了,没时间陪他,他的可选择空间压缩的厉害。
看了这个:
不要责备孩子的几个时机
总结记录下:
晨起欲卧时不责:朝起保持好心情,睡前避免责怨导致噩梦。
疾病与饭时不责:疾病,回想下成人自己生病时的情况。饭时,容易影响孩子饮食和笑话。
极喜极悲时不责:极喜时责备,容易让孩子情绪郁结。韩非齐舌头偏尖三角形,按照罗大伦博士的说法,就是有点肝气郁结的。极悲,则本来就伤心,雪上加霜,容易超过孩子的承受力。此两种时刻,需要你的理解和共情。
愧疚对众时不责:愧疚,如果已经知错,并惶恐与结果时,不要疾言厉色。有些孩子容易倾向压抑,有些孩子容易养成不再愧疚的行为模式。对众,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尊的需求逐渐显现。大人孩子都需要尊严。
那么这么多不合适责备,但是孩子真的有些行为难以容忍,何时才能责备呢?
上述文章,提出一种方案:圆桌家庭会议。
从我们家的情况来看,此方法不见得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比如我家4-6岁,狗都嫌的年龄。别说过一天,过半小时,你问他,他就扬起无辜的眼神,爸爸你说啥?
有些时候,比如极喜极悲,饭时,他也许就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并且影响他人的。
这里就引出了矛盾之处,不责备不行,责备有这么多不责的时刻。
我们5why,回顾下所有的假设。
Why1-为何有8种情况的不责,是因为责备的方式--过于疾言厉色和影响--孩子的情绪郁结。
Why2.1-为何疾言厉色: 因为大人觉的孩子的行为非常不符合社会道德,父母的价值观。不希望孩子以后一直做这样的行为,觉得疾言厉色能让孩子感觉到大人的反对,从而顺从权威,改正行为。或者表现给周围人,维护自己家长还是讲道理,注重家教的服务。
Why2.2-为何导致孩子情绪郁结:因为孩子有自己的逻辑和理由,并不理解为何大人会疾言厉色。孩子觉的,比如有趣,比如好玩(世界上任何新的行为和环境反馈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比如练习新的词汇,动作,互动模式,等等。
Why3- 现在看来主要的矛盾就是疾言厉色的行为带来的情绪问题,以及孩子与成人不同的价值观。
How解决:
之前读过,1980年初版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以及 1970年初版的《高效能父母PET》。似乎有比较好的最佳实践可以尝试!
安排7月份开始再读,写笔记,练习记录!
待本文续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