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陪孩子终身成长第一章到第九章的内容,个人最大的感受是困扰、难受和后悔,为什么这么说呢?
困扰,自己被教育的方式;难受,自己成长的无自主;后悔,当下自己教育方式的不正确。
我生活在一个工薪家庭,父母微薄收入,一方面支撑着整个家里的生计,另外一方面要满足了我和姐姐上学的需要和各种小期待。在我们眼里,看着父母辛苦的背影,心里都默默地想着一件事情,就是要好好读书,要好好的孝顺父母。
小时候,我的父亲因为工作意外,腿受伤了[流泪],住了医院,母亲白天工作,晚上还要去照顾父亲,当时看见她离开家,去医院送饭的背影,我和姐姐都默默地流泪。等我上到大学,母亲也因为身体原因,住了医院,这个病还比较严重。幸好是顺利度过了难关。
当时在我们的心里就感觉父母这一辈子非常不易,因此,我们认为一定要好好听父母的话。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我们懂得的一个道理,孝顺就是听话。
因此,当父亲母亲对我们提出一些学习或者生活上要求的时候,我们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但是完成的背后却有时候会违背自己的一些意愿。有时候我们会后悔,但是我们不会埋怨父母,因为我们知道这也是孝顺他们的一方面。
从今天的这本书来看,其实这个事情也深深影响我们童年成长,也会影响到我们教育孩子。
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催促拖沓。我的小孩现在五岁,每天上学,都迟到。她做事比较慢,我和老公都会去催他。快点起床,快点穿衣服,快点吃饭,快点上厕所,快点背书包去上学,我们每天都在催,而在这个催促的过程中,我却没有发现孩子有任何的改变。
在我心目中,孩子应该听我的话才对呀,所以有时候她不听我话的时候,我就会很生气,不理她,孩子就会哭泣。我认为,太过娇惯或者是溺爱,会影响孩子以后成长。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自己很多不对的影子。
首先,我不能够一味的将一些道德评判强加给孩子,这是不对的。因为拖沓并不能够说孩子就不好。我们要看看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帮孩子一起找到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这个结果就会改变。
其次,这种催促和督促的模式并不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一味去监控她的行为,让她从而产生没有自主的行为模式,这样对于她以后成长也是不好。
最后,如果爱孩子,我们要全身心地去投入,去理解孩子的一些情绪和拥抱她的一些行为。怎么说,当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情绪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应该蹲下身子,好好的去与孩子沟通。看看她为什么会这样?也许通过一次近距离的交谈,我们就能够帮孩子走出问题的陷阱。曾经我的做法是让孩子面壁,或者把孩子关到小屋子里,现在我发现这个做法极其的错误,我应该积极地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
最后想说一句,陪孩子终身成长,做为一名家长一辈子需要去学习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