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了解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几个方面。
有位讲道的先生走到教堂,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在那里,于是他就问那个人“现在只有你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讲呢?”
年轻人对他说,我是个粗人我不懂这些,但如果马圈里的马只剩下一匹马,我还是会给那匹马喂料。
于是那位先生讲的很兴奋,讲了两个小时,讲完之后他问那个年轻人,他讲得怎么样?那个年轻人又回答说:“我说过了,我是个粗人不太懂这些事,但如果马圈里只剩下一匹马,我还是会给那匹马喂料,但不会把全部的喂给它。”
1.自知感受
首先可以感受到这个人非常渴望认可,当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去之后,却无法感受到对方需要什么,缺少了共情的能力。
这就出现了发愿良好,结果糟糕的现象,好心做坏事也是这个原理。
2.亲密恐惧
(1)分离
这种情况一般是孩子在童年容易产生的心理,如:当你的妈妈抛下你去了国外,把你留在了外婆家。
当妈妈回来的时候,你反而不会表现的很亲密,将长久以来的想念说出来,而是躲起来避免碰面。
这件事情本身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当一个抛弃过他的人回来的时候,他想的是如果我和妈妈熟悉了,她会不会又要抛下我走了。
所以孩子甚至对着父母,都叫不出来爸爸妈妈,他的心里是又恐惧又渴望得到爸妈的宠爱。
这样的分离使他不敢与爸妈亲近,害怕二次分离带给他的伤害。
(2)父母对孩子的责骂是表达亲密的方式
有很多父母跟孩子亲密的方式是责骂指责,和孩子很久没见面,但当见面之后父母又总是在挑剔你的不是。
这是因为这些父母无法直接表达我想念你,我爱你,而用指责代替了,父母在小的时候与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相处的,所以导致后来这样的相处模式根深蒂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