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袁家村,我们驱车前往昭陵,它们相距约10公里。
唐代在位皇帝21个,有陵寝20个,其中18个均在陕西境内。唐陵散布于渭北原区,至西向东,史称:关中唐十八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昭陵凿山为陵,开创了唐代依山为陵的先例。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
蔚蓝的天空下,阳光倾洒在唐太宗高大的雕像上,他昂首远眺,似乎在望着他的盛世版图抑或是回望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不,他是在祝福他的子民永享太平。我慢慢走在长长的神道,思绪也随着神道旁的雕像回到了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唐太宗李世民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唐太宗雕像唐太宗的生平简介
他望父成龙,说服父亲起兵,开创大唐王朝。他战功赫赫打下了唐朝半壁江山还收天下英才为己用,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位励精图治的传奇帝王。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9年,他是唐国公李渊的嫡次子,也是一位年少才高的战神。隋朝末年群雄四起,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起兵反隋。公元618年李唐王朝建立。年仅20岁的李世民也因赫赫战功被封秦王。但这能压太子一头的战功也为李世民招来了忌惮。唐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都对李世民严加防范。起先李世民还打算用夫人外交,让自己的妻子长孙氏交好嫔妃,借而缓和父子关系。随后为求自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公元626年带着800秦王府兵埋伏于玄武门,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又强迫父亲李渊退休,自己坐上了皇位。
初登皇位的李世民常常把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戒自己及下属。他像孟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他体察民心选贤任能。麾下,聚集了房玄龄、杜如晦等贤相。秦琼、尉迟恭等武将,更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大唐江山一心筹谋。甚至连玄奘法师这样的佛门人才也为唐太宗所用。
在军事方面,唐太宗依旧屡见其功,甚至一度被西北番邦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整个东亚的话事人。从29岁到51岁,这位千古一帝在皇位上殚精竭虑,最终于公元649年驾崩,享年51岁。他开创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281年的基业,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李世民成为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也是后世帝王们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
昭陵六骏,唐太宗一路征战、建功立业的见证
进入昭陵,六骏广场上六匹急蹄飞奔的骏马映入眼帘。它们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真可谓:英勇无畏逐风行,六郡昭陵壮志凌。
丹心碧雪谱壮歌,六骏昭陵永流芳。
沿着神道往前走,只见神道两旁塑立着二四位开国功臣的塑像。他们一如生前那样保护着他们的君王。
他宽容大度,对功臣委以重任、表彰功绩
为了稳固政权的需要,大多数开国之君,对功臣都是采取“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策略。这方面,有手腕比较强硬、吓走张良的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也有方式比较阴柔、杯酒释兵权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唐太宗上台后对待功臣推行了温和的政策。对于之前的老朋友,或者说那些有功之臣,采取了三条基本策略:
1、继续对他们委以重任。
2、帮助他们实现转型。
3、高调表彰他们的功绩。
话说李世民手下有一员大将尉迟敬德,他武艺高强,因为在玄武门政变立下大功,因此一直很高傲。曾多次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争执。后来有人向李世民告状,说尉迟敬德目无法纪,侮辱皇室成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李世民于是找到了尉迟敬德。说:我看大汉朝的历史,刘邦杀了好多功臣,有一个叫韩信的,曾经帮助刘邦平定了大半个天下。可此人过于狂傲,不仅侮辱刘邦的连襟樊哙是小人,还有造反的嫌疑。另外彭越、英布等人,都是仗着自己的功劳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至于身败名裂,让人唏嘘。读历史的人只骂刘邦,其实不知道韩信等人也有取死之道。现在爱卿为大唐立下大功,但未必达到韩信的地步,可是脾气却比韩信大得多,居然敢殴打朕的皇叔。我担心我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可能作出不利于爱卿的事情。
一席话说的尉迟敬德点头称是,从此变得谦恭起来,不再招摇过市。晚年经常和道士们在一起,修身养性,炼丹吃药,又闭门谢客,自娱自乐。一直活到七十四岁,他死后皇帝还废朝三日为他祭奠。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将开唐有功之文臣武将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无尚荣耀。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形成贞观盛世。
他酷爱书法和诗词颇有造诣却从不张扬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他的书法成就也非常显著。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的书法师承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背景:唐太宗的母亲窦氏擅长书法,她的书法风格受到南朝书风的启发,这种风格对唐太宗早期的审美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学习:唐太宗曾师从虞世南。他在书法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尤其是楷书和飞白书。唐太宗追求书法的骨力而非形式,他认为临摹古人书法时不应只学习其外形,而是要寻求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此外,《晋祠铭》被认为是唐太宗的书法杰作之一。
李世民行书《温泉铭》《温泉铭》是太宗皇帝留给世人的唯一墨迹,目前仍有拓本留存,从这件行草作品中,颇能见王羲之笔意。
李世民行书《晋祠铭》《晋祠之铭并序》。这幅书法作品展示了他的行书技巧,笔法苍劲有力,展现出一种王者之气。碑文中还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和理念,体现了他德治的思想。
唐太宗草书《屏风帖》李世民文学才华不低,在骈文和律诗的写作上可见一斑。流传下来有李世民的诗词全集(87首)。
如:
咏雨
唐·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咏雨》一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高远的意境,展现了唐太宗的艺术才能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
赐萧瑀
唐 ·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望雪
唐 · 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他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是一位好丈夫
都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唐太宗也不例外,这位女子便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出生于有声望的世家大族,不仅容貌端庄清秀而且有淡淡的贵族气息。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13岁便嫁与李世民,共同携手走过22个春秋。
李世民即位后便册封长孙氏为皇后,虽然贵为皇后却一直恪守本分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甚至,因姻亲关系阻止太宗任用自己的亲哥哥长孙无忌。
对于后宫众多嫔妃,长孙皇后待之如姐妹,从不吃醋妒忌,甚至主动为太宗选妃。
当太宗被魏征“唠叨”得受不了来找长孙皇后哭诉时,皇后都是耐心劝导,给予关怀和安慰。
对李世民来说,长孙无疑是最了解他的人,所以长孙在他心里的地位是没人可以取代的。
贞观十年(627),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伤心欲绝,特意在皇宫里建了一座高塔,经常站在上面眺望昭陵,甚至默默地流泪。此后再没立后,而且亲自抚养李治和小女儿晋阳公主。
他尊尊教导,爱子情深,是一位好父亲
唐太宗即位,嫡长子承乾出生当年便被立为太子。李承乾小时候聪慧机敏,仁孝友爱。深得众大臣的赞美和喜爱。然而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他变得叛逆和放纵。不再尊敬父亲也不听从师傅的教导,他开始沉溺于酒色和游乐。还结交了一些奸侫之臣。他大修宫殿,违背父亲勤俭治国的原则。李世民则令其拆除。因为他的弟弟李泰也深受其父喜爱,于是他忧心忡忡担心太子之位变更。他曾经派人谋杀过自己的弟弟,但是没有成功。贞观十七年,承乾联合大臣发动宫廷政变想推翻父亲,夺取皇位。事情败露,李世民忍痛将其流放于黔州。为避免兄弟之间的相互残害,立了年幼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为培养太子成长,贞观二十二年撰成《帝范》十二篇,连同前后《续》共十四体篇,殷殷之情,渗透字里行间。太宗又给太子详细讲解,使其融汇贯通,争当仁君明君。
站在北司马门遗址,远眺长长的神道和远处巍峨矗立的唐太宗雕像,不禁为这样一位伟大而立体的帝王而感叹!
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出现了开疆拓土的将军,替百姓解决问题的大臣,写出动人诗句的大诗人,造出不朽建筑、画出赏心悦目绘画、塑出优美陶瓷的艺术家,似乎只要有想法都会有实现的机会。唐朝在李世民手中,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帝国,当时的长安城人口过百万,其中外国人就占5%,妥妥的国际大都市。所有的唐朝人都以身为它的一分子,而感到骄傲。如今的我们同样为曾经拥有这样传奇的帝王而感到荣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