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云先生
业障,以“障蔽”为义,因“业”致之。譬如一面明净的镜子,本来是胡、汉齐现、秋毫无隐的,倘若一旦蒙上了灰尘,或沾染了污垢,它就不能再清晰地反映出事物了。
同样人们的自性——本心,本来是皎洁光明的,一旦“末那”起执,吸收并累积了重迭的“见垢”,本具的光明,便因尘垢的障蔽,而不能显现了,此谓之“无明”。
禅的作用,便是在于打破“无明”,复得“本明”。参禅只是除垢去蔽的一种方法,它只能“驱耕夫牛,夺饥人食”,而无“实法”予人。正像泐潭英禅师所说:“譬如病眼人求医治之,医者但能去翳膜,不曾以光明予之。”
若问“参禅开悟,还得本来时如何?”答案很简单:“他正好无得无失、无苦无乐、无忧无虑、无忮无求地做个心平行直的老好人。”若认为另外有什么奇特,则“有所得心”与“空王法”根本不相应。若因新的生活感受,向人炫耀,说玄说妙,那是“贫人乍富”,当兴奋难抑时,还是稳重为上,不然小心发狂。虽然如此,若不死参一番,老好人也不易做。
尽管禅对于一切,总是“不即不离”的,你可以看语录、理葛藤,不妨请教益、自思维,但那些并没有直接使你接触到真正的禅。禅贵在专心一志,坚持毅力“以悟为期”的死参!禅而不参,驴年得悟?其实真正的“无明”是无始的,慢心小根,岂济于事?“不了‘第一义’,故号曰‘无明’。”
要会“第一义”吗?“时时拂拭”不中用,粉碎镜来,方向你道。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