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我很有帮助的一本书是《煤气灯效应》,这个名字来自于1941年的一部电影《煤气灯下》,故事讲的是丈夫为了霸占妻子的遗产,设计使妻子精神崩溃,方法是偷偷藏起一些首饰手表,妻子找不到,他再怪妻子偷窃或者偷藏,对她发火辱骂。为了让她坚信自己神智有问题,他租下了楼上的房间,每晚去楼上打开煤气灯,调大调小,使得楼下妻子房间的煤气灯受到影响,忽明忽暗。当妻子问他,你看,煤气灯怎么在变化?他就用坚定的态度说没有啊。妻子从不怀疑丈夫,也就归结为自己有问题。渐渐的,丈夫表达我如果不要你,谁能忍受的了你,让妻子更加恐惧丈夫离开。丈夫的最后一步棋是光明正大地把妻子送进精神病院,以得到妻子遗产的支配权。
故事只是故事,于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明星离婚舆论热点中,王Li宏和妻子就有点gaslight的味道,妻子尽善尽美,丈夫仍然百般挑剔、诸多指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伴侣关系和亲子关系里,也常常存在这种现象,本书的作者写这本书的起因是观察到美国有很多家庭里都存在煤气灯操纵,所以他从心理学角度,结合自己的案例和观察写了这本书。
这种关系模式让我想到《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提到人有内归因和外归因类型,内归因的人习惯了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爱揽责任,“都是我的错”。外归因的人习惯把责任推到他人头上,“都是你的错”,他们也就不会反思自己,很难有成长。我觉得这两种人在一起就特别容易构建gaslight的关系。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吸渣体质,在关系中习惯了弱、好、让的模式,习惯坐到权利的地位,用好人的牌子捆绑住自己,不会为自己争取利益,捍卫自己的权利。
嘿嘿,说的也是我自己。木事,慢慢来,先为自己的自我觉察干一杯!cheers !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多多少少活在煤气灯下,可以往更深的地方挖一挖—— 这样的模式带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期待得到他人什么样的回应?
这里面藏着你的潜意识幻想: 如果我……,就能得到……
比如在我身上的一个幻想是,如果我懂事、听话,我就有可能成为父母眼中最重要的(最好的)孩子。
这种模式是小时候习得的,所以往往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相关。
小时候我们需要一丝幻想,来让自己支撑下去。但现在,我们已经不是那个养活不了自己的、只能依赖父母的小孩。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只是有时候不愿意睁开眼看见这一点。
若你觉得自己弱小,必须依赖他人才能活,岂不又走进了煤气灯下,邀请别人掐着你的命脉?细思极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