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反思自己的错误,第一,发现自己不够开放,对于各种观点没能快速了解,太过局限于自己的眼界。第二,太过看重一次性的对错,容易考虑太多不能果断行动,也是没有承担错误的勇气。正确重要吗?逐渐这个问题就浮现出来了,今天好好捋清楚。
1.什么是正确
在维基百科里,搜索“正确”二字,没有这个词条,会直接显示“准确与精密”这个词条。
准确度(英语:accuracy)与精密度(英语:precision)是科学、工程学、工业及统计学等范畴的重要概念。准确度是每一次独立的测量之间,其平均值与已知的数据真值之间的差距(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例如:多次实验结果其平均值接近于已知的数据真值(理论值),可知道数据“准确”,或是数据具有“高准确度”;反之,平均值与已知的数据真值差距较大,表示实验数据不准确,或准确度不高。
精密则是当实验数据很精准时,会要求实验有高度的再现性,表示实验数据是可信的,也就是实验数据需要具有高精密度(多次量度或计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
一个结果必须要同时符合准确与精密这两个条件,才可算是精准。
百度百科里,“正确”这个词条解释如下,这个解释不错。
正确的内涵非常宽泛,该词与“真理”的区别在于,真理一般只用于与事实和规律相符的标志,至于道理和某种公认的标准,则不适合使用“真理”一词。真理偏重于事实存在,正确偏重于目的实践。
客观世界,科学理论最可贵的不是提出了很多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世界,而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科研精神。新的科创理论要有实验数据支持,而且要有理论支撑,能够自洽于现有理论体系。很多理论只是目前最好的解释,例如牛顿力学在宏观低速的世界里适用的很完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的世界也适用于微观高速的世界,所以可以认为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宏观低速世界的一种体现。
人情世故最难厘清,“清官难断家务事”。感触最深的是日剧《李狗嗨》中,古美萌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法律的程序正义,作为律师他为了胜诉不择手段,他说“不管他杀没杀人,都和我无关 ,我也毫无兴趣检查厅的证据不足,所以他被无罪释放了,这就是法 。别太自恋 ,我们不是神 ,只是区区的律师;你口中所谓的正义 只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已 不过是怜悯每次出现在眼前的可怜之人”。很多事物都是靠我们想象共同组成的,没了想象也就分崩离析了。
2.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
让我们来看看充满不确定性的交易市场。一些人喜欢预测市场(包括我),认为预测准确率高了,才能有钱赚,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学习了一大堆。沉迷于此,市场事实是什么不重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很重要,因为这是赚钱的出发点,自己如果都不相信自己,还玩什么。自己先入为主得出结论,再找支持结论的证据,越来越沉迷其中,越看越觉得自己正确。如果市场走势符合自己的观点,那就开始得意了,赚钱了牛逼了。如果市场不按自己预期走,亏损了,认为市场是错的,开始跟市场对着干,最终被市场教育,玩期货的被爆仓就是这样。
错了就要止损,两字值千金。在市场中,正确不重要,简单来说,就算你100交易中只有10次赚钱,90次亏,及时止损,只要赚的比亏的多就行了。正确不是唯一因素,何况亏损就是市场在告诉你错了,错了就斩掉亏损,不要陷入其中。在充满不确定性市场,长期才是赚到,短期都是波动,无论翻多少倍,亏完只需一倍。
控制损失,也是在反脆弱。脆弱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则是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因此获利。尼采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坚强,谣言或暴乱会在有人试图镇压它们时变本加厉,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动荡。塔勒布找到所谓「反脆弱」的那类事物,不只受益于混沌,我们也需要适时出现的压力与危机,才能维持生存与繁荣。

控制损失,同时也是控制论思维的体现。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改变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缩小的特定方向发展。将长期总收入视为系统,每次交易为正反馈,亏损为负反馈,缩小负反馈,扩大正反馈,保证整体长期盈利。
3.砍断厄运链
市场上交易久了,有了止损思维,再回头看看日常生活。我们如果遇到一次坏运气,自然会很生气,有时控制不了情绪,会使接下来的要做事都受到影响,反过来更影响我们的心情,带来更多麻烦。
及时“认命”,承认自己运气不好,及时“止损”,不要再想如果这坏事不发生多好,不肯接受损失,丧失理性。很多人不肯认命,不肯止损,骨子里其实还是太高估自己,自负认为自己能改变这些。
难得糊涂,应该也是看到了现在自己损失不大,如果再纠缠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也是及时止损的表现。当然,如果碰见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如果不第一时间反击,以后还会继续受损,那么就要果断反击,及时止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