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月活跃数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媒体纷纷发声称其为“不可替代的”“现象级”app,微信之父张小龙随之被捧入神坛。
但是即使是这样,
目前,
至少是目前,
所有人还是低估了微信。
今天,微信版本6.2.3。
但是我们看看最原始的微信,iOS微信 1.0 for iPhone(测试版)。
有一个经典的测试题,QQ1999年2月推出Beta1版本,如果Beta1版本只能实现3个特性,优先实现哪三个呢?
张小龙在腾讯微博里曾转发了马化腾的一条微博,那是一个测试题。当被问到QQ Beta1版本中最应该实现的三个功能时,马化腾的答案是卡通头像、聊天室、看谁在线上,张小龙的答案则是,卡通头像、看谁在线上、QQ表情。张小龙在微博里自嘲自己竟有一项与马化腾不同,“唉,这就是当年混聊天室太少的后果。”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你是当年的张小龙,微信 1.0 for iPhone(测试版) 全新发布,如果微信1.0只能实现3个特性,优先实现哪三个呢?
先想5分钟
.1.
.2.
.3.
.4.
.5.
公布官网答案(微信1.0特性)
1 快速消息
极速轻快的楼层式对话,带给您飞一般的聊天体验。
2 照片分享
可即时拍照或选择相册图片,照片任意发,分享更方便。3 设置头像
给自己设置个性化头像,让您在好友的微信里看起来更亲切。最后还有一句补充:为了保护您的隐私,微信不会自动扫描和上传您的通讯录。并且不透露信息是否已读,降低收信压力。
而大家没看到的是:2011年1月26日1.0版本IOS、Android、Symbian,全平台的野心岂是普通APP能够比拟?
答对了么,文字消息,照片传输,头像,简单的说就是带头像的免费短信+彩信,第一版就是如此简洁...简陋...但是实用,你身边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可以安装。
简单点评一下,三个核心功能其实并不难确定,微信当初是模仿kik而生,定位在“免费短信”的强关系链社交(基于手机通讯录),分析Kik将很好的让我们理解微信的这三个功能点以及最后一段小小但是富有创新的文字。
Kik 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kik messenger的火爆源于它的极致简单跨平台,它是为移动而生的应用,几乎不花任何力气就在很短的时间基于手机通讯录建立起自己的关系链,这对于很多web2.0时代的SNS应用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很短时间内,它就以席卷一切的气势开始革命,首当其冲的是各国的运营商们,这个跨平台跨国界的手机通讯工具,它可以在不同的手机终端实现文本图片的消息沟通,秒杀短信和彩信体验,它的体验之极致,甚至让当时的手机巨头--黑莓--在自己的手机平台封杀它。
我想很多人都想知道第一款Kik是什么样子,在这篇中国最早谈论Kik的文章(每日佳软:IM新宠Kik Messager初体验)里我找到了黑莓版本的Kik.
注意到一级入口,通讯录和个人设置,和1.0微信的设置完全相同这篇同样是很早谈论微信的文章中Kik,为什么我会需要如此简单的社交短信?,可以看到,在ios端Kik实现的是对方已阅,同微信的做法完全不同,国情不同,微信取消了QQ 在线,也没有照抄Kik来信已阅,而是使用了对方正在输入这个方式,降低收信压力。
没有发送图片也没有个人头像对比Kik,我们能够看到同样定位的两款产品,甚至是99%相似的两款产品,因为那1%的不同,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同时对比Kik目前最新的版本8.7.0,同微信最新的版本6.2.3,你会发现,决定一款产品是否伟大,不是因为他们起点的差别,而是因为产品不停的迭代和大胆的创新。
回顾当初,可以说微信第一个版本是个平庸的版本,没有达到引爆的效果,由于国内对于廉价短息的需求不大,以及被“飞信”所填充,同时上市时间也落后于竞品米聊,并没有一炮而红。
从别人的产品里,你无法深刻理解需求——张小龙
虽然形态有种种的类似,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微信的微创新,鼓励图片发送,降低发信压力,使用个性头像(这同样作为第一版的功能出现在QQ),微信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从别人的尝试中发现了市场,再自己主动理解需求,不断尝试,最终走向辉煌。今后几天我将按照版本抽丝剥茧逐步分析微信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强大走向伟大。
寻找微信最早的使用者,最有趣的账号,最喜欢微信的粉丝,如果有兴趣同我共同建设这个微信公众号的,或者是希望了解微信背后的产品思维的,请加此公众号——小龙粉丝群。
小龙粉丝群ps: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