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不言弃――读《昆虫记》有感 李睿思
又是一年开学季,虽已步入初秋,天气还是如夏天般炎热。光阴似箭,伴着蝉鸣与书香,为期60多天的暑假结束了。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
《昆虫记》的作者是来自法国的法布尔。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来撰写这部十卷本科普巨著,为其倾注了许多心血与汗水,因此在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作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体会到他由心而发的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法布尔的昆虫实验大都在一个小园子里进行,他幽默地称之为“荒石园”,在家人、朋友和邻居的帮助下收集各种各样的昆虫、虫卵。如此简陋的环境却取得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法布尔对实验的坚持以及对昆虫的热爱。
这本书让我对昆虫有了更多的了解,原先我眼中呆头呆脑的螳螂、食粪虫、圣甲虫在法布尔的笔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够制作精美的粪球;人们所厌恶的绿头蝇、粪金虫是清理污秽的能手;看似娇小玲珑的萤火虫有着高超的麻醉技术;穿着漂亮的雌性金步甲,却是个同类相食,杀死自己丈夫的残酷杀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昆虫的装死》和 《昆虫的自杀》两章。法布尔抓来一只大步头黑甲,用两指捏住它,在手指间翻动,接着将其从高处摔落几次,使它腹部朝上,这会儿法布尔发现这只大步头黑甲一动不动,像真正死亡了一样。经多次实验,他发现“死亡”的时间各不相同,为了探究昆虫装死的奥秘,他又找来黑步甲、吉丁等昆虫,重复以上动作,发现“死亡时间”因虫而异。就这样结束了吗?不,不愿就此放弃的法布尔坚持探究到底,数次的实验、观察后,他发现昆虫保持静止的时间会受外界干扰,对碰撞震动和降低温度比较敏感的昆虫,同样对乙醚所产生的作用敏感。在法布尔的仔细观察下,他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现象:昆虫“装死”醒来前脚上跗节会颤动,触须和触角会晃动。这说明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即将消失的昏沉迷糊状态。昆虫不会“演技”精湛到连这小小的举动都是设计好的吧?显然不会。既然昆虫的装死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正常的反应,那么昆虫的自杀是否存在呢?对昆虫研究满腔热忱的法布尔又开始了他的实验。他按人们的说法将一只蝎子放置在一圈火的中央,伴随着热浪的阵阵冲击,蝎子像被灼伤似的连连后退,大幅度地挥舞着钳子与毒螫针,十分痛苦。突然,它举起自己尾部的毒螫针,狠狠向自身刺去,接着便摇摇晃晃、倒地不动了。法布尔将蝎子拿出火圈,放置于清凉的沙子上,不一会儿,这只蝎子又变得生龙活虎了。这样看来,广为流传的“蝎子自杀”并不存在。同时,法布尔的另一项实验更加否认了这种说法:蝎子的毒螫针能将同类一击毙命。法布尔在听到这些人们相信的传言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法,靠自己的亲身实验去证明或反驳,这一点值得我去学习。
这一章的结尾有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生命不能被轻易抛弃,只要一息尚存都必须全力以赴地活着,我们有权凭着自己的意愿决定坠入死亡深渊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权轻生遁世。
读完《昆虫记》,我收获了许多。法布尔对一件事的钻研、坚持与热爱都值得我们学习。做一件事,源于热爱,乐在探索,贵在坚持。
【学生练笔】三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