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回想起来上周关于Irini之有关教育的Table Topics和Ling的C2演讲:Enjoy your mistakes。然后自己又有些想说的……
首先是关于教育的。
中国教育也一直在改革。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是用分数衡量一个孩子的未来,用标准答案去磨灭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思维。这样的体制可能使教育者的一些教育理念扭曲。教育者更多在老师和家长。老师有可能迫于学校升学的压力太多关注在学生的分数,尤其是培训班的老师教的是如何应试或者灌输升学压力;而家长也更多的关注在只有分数高了能上好学校,在好学校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但是,无论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样的,只要我们知道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就不会错。比如在小时候,家长能够在孩子们的成绩中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树立和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好的习惯,让孩子自由成长。并且我认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去拿标准答案说事,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只要合乎情理,我们就去鼓励和关爱。
还有一点,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了很多应试教育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明确的是教育的目的不是考试考了多高的分,上了多好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人,能够踏实地站在大地上,去帮助更多的人们。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教育的体制,但是我们能够改变的是对学习的态度,能够改变的是对自己受教育的态度。我们的一生在不断的学习,我们的一生都有很多受教育的方式,我们的一生都有自己成长的方式,那么,不懈追求去成为更好的人,踏实地做最好的自己。
然后,是关于犯错的。
说实话,进入大学之前,我很怕犯错。大学后加入了记者团,记者团团长改变了我对于犯错的看法。那时,我们经常开团会,几乎每次团会,团长都会说:不要怕犯错,错的多,才会 的多;会的多,才学的多。他强调的是要勇敢去做,即使是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陌生的事情。我尝试第一次主动找陌生人讲话,脸红、心跳加速,到后来每次能够很开心自己又能够找人采访。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感受,甚至认识了很多朋友。我害怕在大家面前讲话,害怕自己说错话。但是渐渐地克服心理障碍尝试在台上讲一些话,第一次30秒,第二次1分钟……直到有一次在班上做一个小演讲,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由衷的开心。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不要害怕犯错,因为我们可以在犯错中成长。Ling说享受犯错。我也想说,享受犯错吧,因为犯错,也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天空。通过犯错,发现另一条不一样的风景。通过犯错,能反过来看到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自己。通过犯错,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犯错,我们能有所改进,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享受犯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