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读一章
《高手》读书笔记|精英社会的神话

《高手》读书笔记|精英社会的神话

作者: 史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06:47 被阅读0次

《高手》读书笔记|精英社会的神话

今天学习的书目是《高手》,本章题目为《第1部分精英社会的神话》。

01 了解一下作者

万维钢,曾用笔名“同人于野”,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现居美国,从事专职写作。著有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获得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和“2014中国好书”等奖项)和《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他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主张以科学精神钻研社会现象,擅长让高端的道理落地,最爱激发读者思考。

02 “运气动力学“规律

2016年4月,美国出了本新书《成功与运气:好运和精英社会的神话》(Success and Luck:Good Fortune and the Myth of Meritocracy)。此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Frank)是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在《纽约时报》写一个经济学专栏,而且我们的读者可能以前还读过他的另一本书,中文版名字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弗兰克列举了很多例子,包括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有一些系统研究的结果,来说明运气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我帮他总结一下,个人运气的规律大约有三条,咱们姑且称之为“运气动力学”。

  1. 运气可以放大
    假设现在有两个人,A和B的天赋、努力程度和见识水平完全一样,但是A的运气比B好一点点,大约好5%吧。那么请问,假以时日,A的个人收入会比B高多少呢?也是5%吗?
    那就大错特错了。我看更合理的答案是500%,甚至更高。人类社会是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这意味着初始条件好一点点,最终结果不是按比例也好一点点,而是很有可能不成比例地把初始优势放大很多很多。

例子:加拿大职业冰球运动员,有40%出生在1月、2月和3月,只有10%出生在10月、11月和12月,为什么?因为他们小时候参加少年冰球队选材的时候是按照年龄分组的,而早出生的孩子在同一年龄段有将近一年的身体优势。
冰球从1月1日划线,小孩上学则是从9月份划线,那么夏天出生的小孩一入学就是班里面年龄最小的,这就吃亏了。年龄大的孩子从小就被潜移默化了领导力,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公司,出生在6月和7月的CEO,人数比平均值低了1/3。

  1. 运气可以累加

例子:我们来看看运气在盖茨的早期生涯中是怎么起作用的:
(1)盖茨正好出生在1955年。如果晚生几年,他的青年时代就赶不上个人电脑的第一波浪潮;如果早生几年,那时候他就太老了。
(2)盖茨家境很好,更好的是他上的那所私立高中,是当时全美国唯一一个给学生提供免费的、无限的、能够即时看到运算结果的计算机终端的中学,那时候绝大多数大学还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即时反馈”的计算机终端,少年盖茨就没法“刻意练习”那么好的编程技术。
(3)盖茨退学创业的时候,正好赶上IBM需要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4)IBM本来想从别的公司买操作系统,但是很偶然地没谈成。
(5)盖茨的公司去收购一个现有的操作系统QDOS,对方公司那人不懂行,居然5万美元就卖给他们了——这才有了MS-DOS,未来世界首富的第一桶金。
哪怕以上这些事中有一件不成立,盖茨也绝对成不了世界首富。

  1. 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例子:弗兰克介绍了一个计算机模拟的实验。假设有这么一种比赛,决定胜负的因素中,天赋和努力占95%,运气只占5%,你猜最后取胜的是什么人?结果是只要参赛者足够多,最后胜出的都是运气特别好的人。
这是因为比赛中有足够多的高手,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值都非常高,那么这些人之间又比什么呢?当然是比运气。而现在的职业体育比赛,就是如此。

03 从“吃”到“通吃”非常容易

弗兰克管这个效应叫作“网络效应”,我认为叫“正反馈”更简单明了。

例子:

  1. 举个例子,Windows 对 Mac。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时期,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苹果的Mac操作系统势均力敌。Windows的兼容性好,可是Mac的用户体验好,谁想吃掉谁,似乎都不太容易。
    但是从“吃”到“通吃”,却是非常容易的。
    (1)可能是微软押对了战略,也可能纯粹是由于什么偶然的原因,从某一时刻开始,Windows的用户数稍微超过了Mac一点。
    (2)因为这一点,软件公司开发新软件就会优先考虑Windows。
    (3)这么一来,Windows下的用户能使用的软件就更多了。
    (4)于是就有更多的用户选择Windows……
    这就是正反馈——因为你的用户多,所以你的用户就会更多。因为你厉害,所以你就会更厉害。这个效应一旦启动,就是雪崩式的过程,市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几乎全部落到了微软手里。
  2. 类似的例子是当初录像带格式的Betamax和VHS之争。索尼的Betamax清晰度更好,特别适合家庭录像,但是录制时间只有60分钟;VHS清晰度差,但是用来录电视节目很合适,一盘带能录一整部电影。你说哪个好呢?真实情况是一旦有更多用户选择VHS,录像带出租店就必然倾向于VHS,这导致买VHS录像机的人更多……正反馈之后,Betamax迅速出局。

04 长尾效应并没有体现出来

10多年前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一个“长尾”理论,说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各种小众的文化产品也有了市场,胜者通吃的局面会减弱。可是弗兰克考察了1995年以来各个领域的销售数据,发现长尾效应并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是最畅销的东西现在更加畅销,不畅销的东西更不畅销了。
这大概是因为技术再怎么进步,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只有这么多,人们只能选择热门电影和畅销书。
好东西越来越容易传播,而位置的总数不变,这就意味着胜者通吃和收入不平等的局面会越来越严重。

05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

06 你的成就该归功于什么

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对共和党的罗姆尼。当时有人给《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奥巴马经常说,美国人之所以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是因为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力量,让我感谢国家;罗姆尼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努力获得财富,和他的文化传统很有关系,让我感谢文化传统。可是我总觉得,我能过上今天的日子是因为我自己努力工作啊!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我所获得的成就中,到底有多少该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又有多少需要归因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呢?
布鲁克斯给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回答,他说怎么看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你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
如果你要计划将来,你就应该相信未来尽在你的掌控之中,只要付出就能有所回报——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你也应该相信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全力以赴。但如果你已经取得成功,回顾往事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超出了你的应得(you got better than you deserved),你应当为此感到庆幸
当你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执行者”,你可以认为你自己配得上你取得的每一个成就——但是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你应该知道那完全是胡说八道——没有外界环境的支持,你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何远舟的得到』:「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过去充满感恩。」

07 花费传导

人们追求的无非就是两个地位:自己部落相对于其他部落的地位,以及自己作为个人相对于其他人的地位。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绝对的物质水平决定的,而是跟周围人比较出来的。
弗兰克有一个观察:收入差距越大,人们的互相攀比就越严重
前面说了,美国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真正实现收入增长的其实只是富人,那为什么普通人也非得去住更大的房子呢?这其中有一个原理,弗兰克称之为“花费传导”(expenditure cascades)
(1)首先是富人的收入增多以后,自然要住更大的房子。现在标配是房子要大到可以在自己家里举办婚礼,这就要求自带舞厅。
(2)富人的房子变大了,富人圈里的“近似富人”群体就会受到感染,也要追求更大的房子,搞些豪华装修、使用更贵的电器,比如冰箱得买Sub-Zero的。
(3)那么和“近似富人”有来往的上层中产阶级一看,也会改善自己的房子。
(4)接下来就是普通中产家庭。
整个过程就好像瀑布一样,消费习惯就这么一层层地传导下来。富人引领时尚,其他阶层慢慢跟进。其实不仅是住房和婚礼,连生日晚会的标准也在提高。现在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的孩子在家里办个生日晚会,请职业魔术师来表演已经几乎成了标配。
而且你不攀比都不行。如果你所属阶层的人都换了更大的房子,你就必须得跟着换。因为如果你不换,你的孩子就不能去本阶层该去的好学区上学。

08 承认运气因素能给自己加分

所以想要跟人合作,你最好有一个“好人”气质。这个气质怎么修炼呢?弗兰克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要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运气的因素,不要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一个承认运气的人,自然不会去抢别人的功劳,那么合作者就会信任他。

例子:弗兰克本人做了一个实验。他找人虚构了一份记者访谈,访谈对象是一个虚构的著名科学家,这个科学家发明的新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个采访有两个版本,前面都把这个科学家描写成一个大大咧咧说话不怎么客气的人,唯一区别就是最后一段:
· “运气版”中,这个科学家说虽然我们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其中也少不了运气的成分,还讲了几个好运气的事件。
· “能力版”中,科学家就只说团队付出的大量努力,尤其还说明,是自己的一个关键贡献,才让这个新药取得成功。
弗兰克把这两个版本的访谈随机地交给受试者阅读,并且问受试者两个问题:
(1)如果你是一个大公司的总裁,你是否愿意雇这位科学家做你们公司的副总裁?
(2)如果这位科学家是你的邻居,你们是否有可能成为好朋友?
结果可想而知,是“运气版”的效果更好。而且有意思的是,对第一个问题,学历越高的受试者越倾向于因为“运气版”而更愿意雇用这个科学家——特别是弗兰克还拿这个实验测试了一批MBA学生,这些学生对“运气版”非常买账。
所以对高水平合作者来说,你承认运气因素,反而还能给自己加分。

09 感恩有助于健康

有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把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在接下来的10周内,拿个日记本每天记录不同的事件。
· 第一组,记录让自己感到需要感恩的事件。
· 第二组,记录让自己感到恼怒的事件。
· 第三组,记录任何一件对自己有影响的事件。
10周之后,实验者发现感恩组的成员明显变得更加乐观了,幸福度提高,健康程度都比另外两个小组要好。这10周之内,感恩组的成员见医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另外两个小组。
感恩,竟有这么大的好处?而且这个研究还不是孤立的。弗兰克还介绍了几个别的研究,其中一个研究是让受试者给他们觉得应该感谢,但没有感谢过的人,写一封感谢信,结果效果也很好。一系列类似的实验,都表明感恩能让人的焦虑减少,更不容易恼怒,睡眠质量更好,还对别人更有同情心

10 学术期刊垄断的资源

在20世纪中叶以前,学术期刊都是非营利性的,它们只收一些最起码的费用,因为当时没有互联网,须要印刷和投递。当时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形态。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私人出版商就从大学、研究所及各个学科的学会中收购了这些期刊的出版权。当时收购的时候,因为这些期刊都是不盈利的,所以大家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还认为由私人公司来运营也许更好。
但是,这些私人公司收购了这些期刊以后,就开始逐年涨价,到现在成本降低了,价格却翻了好多倍。
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价格如此贵的情况下,这个生意还能持续运营?因为市场上没有替代品。
归根结底,这些出版公司垄断了一个最稀缺的资源——声望。
声望,是一本学术期刊最大的价值,而声望只能依靠在历史上慢慢地积累。
出版公司一旦垄断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声望资源,它就获得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产品。按市场经济的常规道理来说,如果你的产品很好但很贵,马上就会出现一个便宜的替代品,你随便定价就是不行。可是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这个道理就失效了,因为“声望”根本没有替代品。

11 精英水平的道歉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真正的道歉需要什么》(What a Real Apology Requires),作者是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
格雷尼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和商业学者,有四本书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他还经常给各大公司做咨询。这篇文章说,他最近到某公司做报告,结果搞砸了。他使用的一些材料是这个公司早就知道的,而且他穿插的几个笑话还伤害了听众中的某些人。对于高手来说,这样的错误不能犯。
于是在回程的飞机上,格雷尼就想写一封道歉信。在写信之前,他想了很多,这就引出了一个有关道歉的理论!
当你道歉的时候,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如果是一般的“职场导师”,可能会这么告诉年轻人:你做错了事要道歉,最关键的就是要重新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现在这件事你办砸了,老板或者客户可能就不信任你了,他们认为你的态度或能力有问题,赶紧从这两个方面想想,这个道歉信该怎么写!
可是格雷尼说,你这么做,其实是想用一封道歉信操纵别人。这帮认为道歉就是为了赢回信任的人,其实正在恶意伤害社会信任。
他说,道歉应该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从而获得了进步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对别人施加影响力的工具。
所以,你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人际关系问题,而是你自己人格的完善
什么叫人格完善呢?就是你做的这件事,跟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之间有一个差距。注意,格雷尼这里说的可不是“客户期待你是个什么人”,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你必须跟你自己较劲。
可能你是真心想帮助客户,但结果却帮了倒忙。是不是你对这个工作重视不够,事先没有充分调研客户的状况和需求?是不是你能力不足?事情办砸了,别人批评你,你的本能反应可能是防守反击,但你要想真正从这个事件中学习,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接下来你还要决定将来怎么办,怎么改进态度和能力。
格雷尼说,只有当你分析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你的道歉才配得上被人原谅。
道歉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这个你控制不了。你只能控制你自己。

12 好的道歉有三步

君子关注自己的内心,小民研究如何应付和取悦别人。
一个好的道歉要有三步。
(1)明确动机:不是为了赢回别人的信任,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
(2) 学到东西:态度有问题就解决态度问题,能力有问题就解决能力问题。
(3)提出道歉:说明你的错误,也说明你的改变,但是把是否原谅的决定权留给对方。

13 万维钢眼中的国学

国学,应该是思想和学问。国学对应的应该是西方的“自由技艺”(liberal arts),是能让人做事更有分寸,解决问题更有办法,获得真正自由的学问。我们想学的不仅仅是“爱国者”的学问,我们还想学“治国者”的学问。
而这样的国学,指望庙堂之上一天到晚揣摩上意、争取经费、发小论文评小职称的教授们恐怕是不行了。非得有个格局远大之人,以不卑不亢的态度,究经典之际,通中西之变,成一家之言。

14 食物链、智识链和幸福链

存在一个“食物链”,每个人在这个食物链上的地位,取决于他掌握的资源。资源不一定是钱,更可以是权力,还可以是过硬的社会关系、独一无二的技术、出众的美貌、影响力巨大的名望,等等。
食物链排名对个人相当不可控,但是还有另外一条链可以追求,我们不妨称之为“智识链”。智识,就是智慧和见识。智识不是一种资源。资源可以赠送,可以继承,可以一出生就有,智识不能。资源可以出售变现,智识不能直接换成钱。智识是“三观”——对世界正确的认识,对人生合理的安排,知道什么东西是好东西;智识还是历史的经验和做事的手段。食物链上排名高的人可以威逼利诱食物链上排名低的人,智识链没有这么厉害的效果,但是高下之分也很明显。
社会复杂多元,并非所有人都排在一条链上一个压一个。食物链和智识链之外,至少还有一条“幸福链”。我既不追求富贵也不追求见识,我就想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了解一下明星八卦,过好自己的小确幸,你再厉害又能奈我何?

15 发达国家中层最不自由

发达国家,顶层资源多很自由,底层享受高福利还不用操心,更自由。反倒是中层,一天到晚辛苦工作疲于奔命,名义上很自由,其实享受不到。

『何远舟的得到』:「想想,许多人到发达国家做中层,确实如此。」

16 决策是精英的特权

算法的意思,是给定这样的输入,我就产生这样的输出。如果局面是这样的,我就这样做,如果局面是那样的,我就那样做:“如果……就……”这就是算法。一切逻辑都清晰合理,这就是行动指南给的东西。你听说一个道理,你问:“怎么让这个道理落地?”你想要的就是行动指南,你就是想变成算法。
算法,跟精英有本质的区别。精英有决策权。
凡是查“如果……就……”表就知道该怎么办的事儿,都不叫决策,都是算法。你知道“应该”攒钱投资,但是你受不了诱惑没做到,那是你的执行能力有问题,跟决策无关。
决策,是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没有固定算法,没有已知的对错,这个时候你怎么选择。
大多数人从小到大,可能根本就没有几次须要做决策的机会,所以决策也可以说是精英的特权。这也是为什么“创业者”其实无须读很多书,时机到来的关键时刻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决策,而是执行力,简单粗暴最好。但是事业做大以后,局面越来越复杂,你就得读书了。

拾遗:笑话 选彩票的秘诀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班牙。有个人去投注站买彩票,说一定要选个尾数是48的号码。可能当时的技术比较落后,没有电脑选号和现场打印,他只能在现有的彩票中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张尾数是48的彩票就买下了。结果,几天后开奖,他居然中了大奖!
记者就问他中奖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当然有秘诀。买48是顺从天意!我连续7天做梦都梦到了数字7,而7乘以7等于48。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高手.第1部分精英社会的神话

相关文章

  • 《高手》读书笔记|精英社会的神话

    《高手》读书笔记|精英社会的神话 今天学习的书目是《高手》,本章题目为《第1部分精英社会的神话》。 01 了解一下...

  • 摘录《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摘录自《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一书 一、社会精英的神话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你...

  • Part1 精英社会的神话-《高手》摘录

    非常幸运的少数人在这个赢者通吃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拿到比别人高出许多倍的收入。 国学不应该是仰视,而应该对应西方的“...

  • 读万维钢老师—高手

    读万维钢《高手》第一章 精英社会的神话,共六节。 一、成功与运气 1、成功动力学,运气对于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运气...

  • 0212 读书感悟—全全

    书名:高手第一部分 精英社会的神话 作者:万维钢 金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那...

  • part1.精英社会的神话

    最近在研读万维钢老师《高手》这本书,以上为自己对第一章节所做的思维导图,以及如下的所学输出。 本书第一章...

  • 高手修炼手册

    注:这是一篇总结自万维钢《精英日课》的高手修炼手册系列的读书笔记。 高手修炼手册系列是万维钢对《巨人的工具》这本书...

  • 《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读书笔记】 【1】作者:古典,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著有《拆掉思维里的墙》《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等作品【2】所...

  • 成为精英——《高手》读书笔记

    人的智商和身高一样,是正态分布的,再高也高不到哪去,可是人的成就却是幂律分布的,差距如同云泥。 就算生活在发达国家...

  • 成功与运气——好运与精英社会的神话

    零 书籍介绍 《成功与运气——好运与精英社会的神话》,作者罗伯特·佛兰克。 作者介绍 如果想要某件特别的东西,就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手》读书笔记|精英社会的神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vv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