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语音+文字+图片这样形式的微课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朋友转发的微课信息。报名参加那么多微课,不能有效吸收,又有什么用呢?
微课的主要内容大都是指向一个问题,然后嘉宾老师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背后的问题解决式思考模型,来视觉化呈现一节微课的干货。
一、如何阅读一幅思维导图
当我们想要学习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时,最好先学会如何看一幅思维导图,借此来认识它的组成部分。有了看的经验或能力,在之后的绘制过程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幅五颜六色的思维导图呈现在面前,我们或许会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阅读,也不知道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阅读。看一幅思维导图,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看主题;2、找主干;3、看支干。
下面,我举例来引导大家如何看一幅思维导图。
1.看主题
在思维导图中,主题包括主题关键词和中心图像(也就是中间的大图)。从文字中我们可以准备地把握这幅思维导图的主题是:PPT小白如何系统学习。
但是,相对文字来说,图像更能够吸引大脑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人记住。所以,一幅思维导图的主题除了文字之外,还需绘制一个中心图像。
看到这个主题,我的脑海中立刻联想到了动画片《蜡笔小新》中的小白,所以我就绘制了一个小白,形象又生动地来表达主题。
2.找主干
从主题向外发散的第一级分支,我们称为主干。主干的线条相对比较粗,一般从右上角开始,然后顺时针(与钟表的方向一致)方向阅读。
PPT小白如何系统学习这幅思维导图中有六条主干,表示作者提出的解决路径:欣赏中提高审美、模仿中提高技能、系统学习、系统整理素材、积累灵感,最后是动手练习。
3、看支干
支干连接着主干,以相对比较细的线条来呈现。支干的作用是用来补充说明主干的内容。
比如说系统学习这一主干,其连接着三个分支,代表有三种学习途径:网易云课堂(免费和付费)、纸质书和PPT公众号。
二、思维导图背后的思考模型
学习思维导图不仅要学会“如何看”、“如何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想”。
谈到思维导图背后的思考模型,我不得不提暖乎乎的一本书《画出你的答案》,这本书刷新了我对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思维工具的认识。
她认为“每一幅思维导图都是在尝试解决或解答一个问题。思维导图发散的过程就是拆解问题的过程。思维导图的每一个新的层级,都是在回答上一层级提出的问题。”
思维导图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问题解决式的思考模型:界定问题——拆解问题——回答问题。掌握了这个思考模型,我们在绘制的过程中也会自然许多:确定主题(主题关键词和中心图像)——分散层级(主干)——提炼关联词(支干)。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借用很多思维框架或者思维模型,比如说5W1H,SWOT等。这里我主要介绍问题解决式的思考模型,因为我觉得这个思维框架更适合整理微课的干货。
倘若掌握了思维导图背后的这种思维模型,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那么如何利用它来高效吸收微课内容呢?
三、如何利用思维导图高效吸收微课内容
微课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朋友圈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人转发的微课信息。如果留意这些信息,你会发现标题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如何”。可见,微课的内容大都指向一个问题,然后嘉宾提出一些具体的、可行动的解决方案。
而我们报名参加微课的主要目的,正是想要获取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或技巧,也就是“干货”。我们可以利用“界定问题——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考模型,先对嘉宾的分享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视觉化的呈现,让自己的思路更加简洁、更加清晰。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的行动效率才会有所提升。
下面,我就以诺壹乔老师的一节微课为例来阐述具体的做法。8月10日,诺壹乔老师做客欢乐PPT直播间,为我们分享了一次题为《PPT模板永远不够——破解PPT模板背后的真相》的微课。
听完这节课之后,我按照界定问题——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
1.界定问题:ppt模板不够用,其深层的原因在于模板不好用,不符合我们的主题或者是需求。怎么办?老师把内容聚焦在自我改造,即如何改造模板?
2.拆解问题:改造的两个秘籍在于封面和颜色,问题拆解为:如何改造封面?如何取色与应用?
3.回答问题:课程中老师给出了一些拿来即可用的方法。
分析过后,我依照这一思路将课程中的“干货”整理成了一幅思维导图:
思路及绘制步骤如下:
1.确定主题:依据问题确定主题——如何改造PPT模板,并绘制中心图。课程中提到模板改造有两个秘籍,刚好在网络上搜索到拿着两个工具的装修工人,借此形象表达这一主题。
2.发散层级:问题拆解为如何改造封面以及如何取色与应用,那就从主题发散出两条主干,分别为封面、取色与应用。
3.提炼关键词:这部分就是我们所要的干货。绘制支干,并根据课程内容提炼关键词。
网友评论